日期:2022-06-27
這是《惠崇春江曉景》教案,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蘇軾《惠崇春江曉景》:從繪畫到景物到美食
丁啟陣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
這是一首題畫詩。
惠崇,宋初九僧之一,能詩善畫。
詩題又作《惠崇春江晚景》。
2
這是組詩,由兩首詩組成。這是第一首,第二首如下: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從詩歌描寫情況看,像是一幅畫分兩首詩描寫:第一首是寫畫作的地面、水面之景,第二首是寫畫作天空之景,天空中畫了一群歸鴻——大雁。
3
蔞蒿,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肥大,富含淀粉,可作蔬菜、釀酒原料或飼料,可作香料。我國東北、華北、華中均有分布。野生于山坡、草地、路邊、荒灘?!对娊?jīng)》、《爾雅》及北魏賈思勰編的《齊民要術》中,對蔞蒿的生長習性及利用有描寫、記載。
蘆芽,有人注釋說:蘆葦?shù)难?,即蘆筍。這恐怕是不對的。蘆葦,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蘆葦?shù)难靠梢匀胨?,但似乎不能作為食材。能作蔬菜食用的蘆筍,是天門冬科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蘇軾詩中的蘆牙,應該是指石刁柏的幼苗。
河豚,正確的寫法是河鲀。自古以來我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流中,因捕獲離水時會發(fā)出類似豬叫的哼唧聲而得名河"豚"。河鲀味極鮮,肝臟魚卵等有毒性,嚴重者可致人死亡,民間歷來有“冒死吃河豚”的說法。
宋代烹飪,有以蔞蒿、蘆芽、河豚同煮的做法。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四論梅堯臣詩:“按《倦游雜錄》云:‘河豚魚,有大毒,肝與卵,人食之必死。暮春柳花飛,此魚大肥,江淮人以為時珍,更相贈遺,臠其肉,雜蔞蒿、荻芽,瀹而為羹,或不甚熟,亦能害人,歲有被毒而死者。’然南人嗜之不已,故圣俞詩:‘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此時,貴不數(shù)魚蝦。’而其后又云:‘炮煎茍失所,轉喉為莫邪。’”
4
春江水暖鴨先知是名句,但同樣的意思,蘇軾以前有詩人已經(jīng)說過。例如:孟郊《春雨后》:“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杜牧(一作許渾)《初春舟次》:“蒲根初暖雁初下,梅逕香寒蜂未知。”蘇軾本人在別的詩里也表達過,例如《游桓山,會者十人,得澤字》:“春風在流水,鳧雁先拍拍。”
5
詩的妙處有二:
一是加入詩人想象,使得詩意頓時豐富、生動起來。春江水暖,鴨子不會說人話,是詩人合理想象的;蔞蒿、蘆芽是畫中已有的東西,河豚卻是詩人根據(jù)當時烹飪情況聯(lián)想出來的。
二是將美景引向美食,使得詩歌立刻活色生香,活潑有諧趣。
想象、談美食,都是蘇軾的強項,這首詩是典型的蘇式詩歌。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