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6
這是《蘇州園林》教學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師:我們同學曾經游覽過哪些地方?大家來分享一下。(學生默然無語。)看來同學們去的地方還真不多,可以利用假期和爸爸媽媽到外面走走,感受一下祖國美好的山川河流,人文景觀,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天我們一起隨葉圣陶先生走進“蘇州園林”。
師:課前大家都預習過了嗎?課文讀完1遍有哪些同學,舉手示意一下(大多數同學舉手),讀過3遍以上的有哪些?(人數也不少)大家有預習的習慣很好,而且有的同學作了圈劃,就更加了不起了。預習的時候盡可能不要用《課課通》之類的參考書。下面請大家再一次瀏覽課文,并注意完成以下幾個任務:一、你覺得除了書下注解中的詞語外,還有哪些詞語需要提醒同學注意它的音形義;第二,圈劃出關鍵句,哪一句話可以統領全文,哪一句話可以統領一個小節;第三,閱讀中發現的問題記錄在書的旁邊。
(學生瀏覽課文,并做圈劃;教師巡視,提醒:不動筆墨不讀書。)
指名一學生到前面,將需要提醒同學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生:因地制宜,檐漏(學生書寫很工整,其他學生小聲議論,“因地制宜”在書下注解中。)
師:這個同學的書寫很認真,工整,字就要認認真真地寫。誰能用“因地制宜”造句。
生:設計師們描畫的建設藍圖,講究因地制宜地。
師:即興造句,很不簡單,還可以造得更好。造句是很好的理解詞語、記憶詞語的方法。我們平時學習生字生詞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檐—漏—”注意這個詞,書寫復雜,大家描描空,筆畫不能弄丟了。注解中的“丘壑”的“壑”字,“嶙峋”這些詞語都要注意書寫。
師:還有同學有需要提醒的詞語嗎?沒有。老師提一個,“雷同”什么意思?大家發現了嗎?讀出這句話。(生讀: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絕不雷同。)沒有在意這個詞。讀書要仔仔細細地讀。課后查一下詞典,這是一個作業。
師:有誰閱讀中發現問題了嗎?
生:第七小節,“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什么意思?
(同學們提醒這位同學讀一讀前面一句: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的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沒有依傍的。這位學生恍然大悟。)
師:還有同學有問題嗎?(學生搖頭)在預習中,在自讀課文中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品質。
師:剛才大家圈劃了關鍵句,下面呢,以你圈劃的這些句子為基礎,把課文壓縮成一篇200—300字的短文。可以動筆寫下來,也可以直接在文章中劃。
(生或寫或劃,師巡視)
師:差不多了。先讀給同座聽一聽。
(同座之間互讀)
師:請這位同學來讀,聲音要洪亮。
(一生讀)
師:內容上有沒有遺漏?
生:(齊答)少了說花墻和廊子。
師:是的。選擇的句子還是比較恰當的,少了一個內容。再請一位同學來交流一下。
(一男生很緊張)
師:哈,這同學確實比較緊張,慌張中也少了一個內容,沒有說花草樹木的栽種。這位同學融入了自己的語言和理解了。你能說說,為什么第一段中只抓了“蘇州園林是中國各地園林的標本”這一句?
生:這一句話總的說明了蘇州園林的特征。
師:特征?“標本”這一詞語什么意思?書下注解,齊讀一下。哦,是代表,是范例。是說特征嗎?
生(依然緊張):不是,不是……是說蘇州園林的價值,它的地位和影響。
師:總特征是哪一句?
生:是第二小節中的“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
師:很好。老師也壓縮了一段,大家看大屏幕。
PPT:完成下面的填空
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 。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 ,講究 ,講究 ,講究 。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 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蘇州園林可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一個“ ”字。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 。蘇州園林的花墻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 和 。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是高度的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給人 的感覺。
師:請一位同學來填空。
生: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 完美的圖畫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 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蘇州園林的建筑可不講究對稱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一個“妙 ”字。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蘇州園林的花墻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 層次 和 深度 。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是高度的 圖案畫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給人 安靜閑適 的感覺。
師:脫離書本就更好了。大家把“雕鏤”齊讀兩遍,注意一下字形,感覺大家讀起來還有些拗。這一段話是老師的壓縮,和其他兩位同學相比,看來有的地方還可以更簡潔一些。但,剛才同學說,亭臺軒榭不講究對稱,丁老師這里,要大家填“絕不講究對稱”,這個“絕”字不能丟。大家覺得呢?
生:不能丟。絕,語氣很堅定,態度很明確,強調了蘇州園林的建筑講究自然之趣。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到位,很有底氣。
師:作者說“蘇州園林的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這個“也”字看起來有些多余?你說呢?
生:不僅是樹木的栽種和修剪著眼在畫意,其他方面也是這樣的。前文“都成一幅畫的效果”、“又是入畫的一景”,承上文。
師:理由很充分。看來在壓縮的時候需要很好地進行一番推敲的。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一個“妙”字。你有什么理由?
生:有藝術性。
師:能結合文本談談嗎?(生茫然)看來被書旁邊的批注牽制住了。還有誰來說說?贊同他填這個字嗎?
生:巧妙,還是妙吧。
生:美。
師:也行,凸顯的是圖畫美,可是覺得泛了點。還有嗎?
生:活。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以池沼為中心,其他的建筑、假山的布局很靈活。
師:回到文本中去。還有理由嗎?
生:這些設計者平生多閱歷,胸中有丘壑,設計出的假山池沼的配合一定很有靈氣的。
師:這位同學的思維我們要學習。她說了兩個理由,一是從景本身說的,以池沼為中心,搭配靈活;二是從設計者的角度說的。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很值得學習。大家把這一小節再讀讀看,說“妙”可以,說“美”也行。活,丁老師覺得是最恰當的。有的孩子也說,這里假山和池沼配合,動靜結合,很有生氣,很靈動。也是一個理由。
師:大家把這三段文字齊讀一遍,看看這三段文字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讀)
師:研究研究,第一段與課文的哪幾段有關?第二段、第三段所涵蓋的課文內容是哪幾小節?說說這三個小節有什么聯系。
生:第一小節寫了蘇州園林的地位和總特征;第二小節寫了蘇州園林的建筑、假山池沼、花草樹木的特征,還有花墻和廊子的特征;第三小節寫了每一個角落注意圖畫美,門窗,還有色彩。
師:你分析了內容,三段之間什么關系?(生撓頭)第二小節和第一小節什么關系?(指另一生)你說說看?
生:先總說再分說。
師:總分關系。第三小節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寫得更具體了。
師:與第二小節什么關系呢?
生:并列。
師:我們再讀3—6小節和7—9小節,看看有什么不一樣的?能說是并列嗎?
生:整體和局部的關系。
師:由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到細部。由主要的方面到次要的方面。大家再看一下課文。
師:我們可以概括一下: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邏輯說明順序:由總到分,由主到次,由整體到局部。
師:我們再來做一個填空。兩個空,挑一個說。
PPT:
蘇州園林的( )
( )的蘇州園林
生:蘇州園林的地位和特征
生:蘇州園林的圖案美
師:更準確地說,應該是?
生: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生:充滿圖畫美的蘇州園林
生:具有藝術價值的蘇州園林
師:作者從小生活在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很了解,感情很深厚。這是一篇給人家畫冊寫的“序”,原題是《拙政諸園寄深眷》,寄托著作者對蘇州園林深深的懷念之情,與一般的說明文不一樣。
看看下面一段文字。
PPT:
蘇州園林是指中國蘇州城內的園林建筑,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于春秋時期的吳國建都姑蘇時(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占地面積不大,但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蘇州園林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獅園、怡園等。
師: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生讀,聲音還是不高)
師:第一次接觸能讀下來很不簡單。課后還是要加強朗讀訓練。好,哪一位來說說這一段話的語言特點。
生:用了列數據的說明方法。
師:列數據的說明方法的運用,使得語言顯得怎樣?(生搖頭)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一起讀讀第五小節,看看語言有什么不一樣?
(生齊讀第五小節)
師:感覺課文讀起來怎樣?
生:生動。
師:生動,怎么就生動了呢?
生:沒有……沒有……,用了比喻的修辭。
師:如果從說明的角度說呢?
生: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師:一樣的意思,問的角度不一樣,說法也不一樣。繼續讀,下面一句。(生讀)這一句,你覺得是在說明,還是使用了其他的表達方式?
生(同座男生):在議論。
師:你同意這位男生的觀點嗎?(生遲疑)其他同學呢?(有人贊同,有人顯得困惑)這里的確是作者的議論,還是強調講究自然之趣。對稱不足取。再繼續往下讀,大家齊讀。
師:(還是這一女生)這里寫了什么。
生:寫了古老的藤蘿。
師:以藤蘿為例子,也是體現圖畫美。盤曲嶙峋是好畫,珠光寶氣也是畫,讓人歡悅。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生茫然,其他學生說是描寫)
師:是的,這里作者進行了描寫。本文生動,從這一小節可以看到除了運用了說明,還有議論和描寫。我們再看一句話,“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這也融入了作者的感受。這里的寂寞一詞,什么意思?可以換成什么詞?
生:枯燥
生:單調
師:單調更符合原文的意味,有一些人格化的感覺吧。我們再看這一段文字,就顯得怎樣?
生(齊讀):平實。
師:還有一段文字(PPT顯示)。
PPT:
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范。這些建造于11-19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師:這兩段文字里對蘇州園林的特點都作了評介。葉圣陶概括為圖畫美,這里說:“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 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葉圣陶在文章中是怎樣來寫的?回到課文中去。先前那位同學提出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問題,是不是因為花墻和廊子產生了移步換景,變化無窮的效果?談到蘇州園林的亭臺軒榭的布局絕不講究對稱,假山池沼的配合的“活”、“妙”、“美”還真是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意境深邃。文章這樣的地方很多。
師: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的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顆芭蕉。單調的白色墻壁,這樣一補,再造一個新的天地,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補,這個字,很值得玩味。
師:葉圣陶讓我們看到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讓我們感受到了蘇州園林在有限空間里的無限風景,讓我們領略到了蘇州園林取法之然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課后請大家再一次認真閱讀課文,細細品讀葉圣陶文章的語言魅力,體會其中包含的意蘊。下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