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6
這是《牧童》原文及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笛聲越來越近,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后,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
《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 怪聲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長滿青草的溪邊。聽見茅草屋里有人操著柔媚的吳方言口音里帶著醉意在互相說笑話取笑,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發夫妻。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再看屋外,大兒子在溪東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調皮可愛的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那憨稚之態讓人格外喜歡。 課后題
3、讀了這三首古詩詞,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情景?體會到怎樣的樂趣?
《牧童》一詩使我眼前浮現出牧童晚歸休息的場景,草場、笛聲、月夜、牧童,構成一幅恬淡的水墨畫。
《舟過安仁》使我看到兩個孩子以傘做帆,借傘使風讓船前進的稚趣橫生的畫面。
《清平樂*村居》則讓我想象出一幅有草、有溪、有茅屋、有人物的江南農村的景物畫,畫中一家五口各具情態,充滿了濃郁的人情之美,生活之趣。
這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古代兒童的有趣生活。讀著這些詩詞,頓覺清新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間。我感受到古人童年生活的安然與恬淡,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