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口技》課題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翻譯全文。
過程與方法 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細膩生動的描寫、清晰明了的思路。
難點 體會作者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的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語
(指導學生閱讀課后的《口技漫話》,了解口技的淵源典故,并作相應的補充介紹)口技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的一種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的結果。在我國明、清時較為流行。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之后,又稱“隔壁戲”。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一場在屏風后表演的絕妙口技。
(二)簡介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順治年間中進士。著有《鐵崖文集》等書。《口技》原是他的《秋聲詩》的序言。
(三)朗讀課文
1試讀課文。
要求:分成兩人以上的學習小組,一人讀,其他人指出讀音有誤或停頓不當的地方。意見不統一時,可查閱工具書。
2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放聲讀,力求朗讀順暢。教師可就部分容易讀錯的字予以正音:
吠(fèi)、囈(yì)、叱(chì)、齁(hu)、間(jiàn)、曳(yè)。
3齊讀全文。
要求:讀準字音及停頓。
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四)翻譯全文
1自譯課文。
要求:在學習小組中由一名學生借助注釋串講,其他學生隨時指出不足之處,如有爭論,可做好記號,以便全班討論時提出。
2學生質疑。
要求:學生針對疑難詞句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討論,統一意見。除注釋外,理解有困難的大致有以下字詞:
但(只) 嘩(喧嘩) 乳(喂奶)(奶頭) 是(這) 走(跑)
3請一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全文。
4教師點評,指出長處,矯正缺漏。
點評內容:情節是否脫漏,口齒是否清楚,表情是否自然。
(五)課內練習
本文以時間前后為順序,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既表明事件的時間關系,也具有銜接前后事件的作用,請分類填寫:
1表示突然發生:忽、忽然
2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兩件事相繼發生:俄而
4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既而少頃未幾
(完成練習三)
(六)布置作業
課后反復熟讀課文,并與同桌互相復述課文的故事。
第2課時
(一)導語
上一課,我們朗讀了課文,并結合注釋翻譯了全文。如果文中介紹的那位口技奇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那他能不能到中央電視臺《曲苑雜談》試一試呢?我們說“能”還不算,得要人家導演說“行”才成。假如這位口技人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親自給編導表演一番,需要你們把這篇文章讀給編導聽,這個節目能否與全國觀眾見面,關鍵可在這位朗讀的同學啦!
(二)整體感知
1一位學生朗讀。
教師評價:符合讀書的一般要求。
2教師范讀,要求:
教師要把握課文的語氣、語調,力爭把學生帶入描寫的情境中去。
學生聽讀時,用浪線畫出描寫口技人表演時發出聲音的句子。
3明確畫線語句,即正面描寫部分。學生齊讀。
(三)分析理解正面描寫部分
1剛才大家讀的是口技人在一場口技表演中所發出的種種模擬的聲音,在平時生活中,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口技呢?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舉例:模擬鳥叫聲、知了叫聲、青蛙叫聲、蟋蟀聲、汽笛聲、大號聲、架子鼓聲等。)
2指導學生思考:我們課文中的口技表演與之相比怎么樣?好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1)聲音模擬
A第2段模仿四口之家被大聲吵醒的過程,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從小漸大,由少而多,由單聲到混聲。第3段,一家人由醒入睡,聲音由顯而微。
B“崩倒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等多種混雜的聲音,表現不可遏止的火勢。“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表現求救和救火的緊張、紛亂的情形。
C聲音由“微聞”而“忽一人大呼”而“百千齊作”,由少而多,由弱而強,由緩而急,寫出各種聲響同時發出、互相交織。
小結:聲音不僅逼真,而且速度、距離、節奏、強弱、數量等方面變化多端,顯得波瀾起伏,曲折多變,毫無平板、呆滯的感覺。
(2)情節構思
A把這些聲音巧妙地串聯起來,使聲音在規定的情景中,有了簡單的故事情節。以一個家庭為中心,寫了生活中的幾個片斷,按時間推移展現了“驚醒”→“入睡”→“大火”三個場面。記事內容有輕重緩急之勢,千態萬狀,盡收眼底,讓人應接不暇。
B為什么口技人在第一次小高潮過后,設計了一個再入睡的情節?第二個高潮時為什么突然煞住,不再表演大火撲滅的情形?
明確:口技人營造的氣氛有緊有松、有張有弛。第二個高潮的到來給人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如平地一聲雷,高潮到來時,聽眾如臨其境,又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
3總結:從口技人聲音模擬的惟妙惟肖和精巧的情節構思看,這真是個技藝高超的口技人,文中用一個字來贊揚他:“善”(善于、擅長)。
(四)分析理解側面描寫部分
1模擬如此千奇百怪、驚險萬狀的繁雜聲響,表演者是通過哪些道具表演的呢?
明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如此簡單的道具在課文開頭已作了交代,在結尾又進一步強調,這與那繁雜逼真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側面烘托表演者的技藝不凡。
2作者不僅用道具來側面烘托表演者的技藝高超,還通過聽眾的反應表現演出的效果,從而達到贊揚表演者的目的。(學生畫出三次描寫觀眾的語句)
明確:賓客們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完全被口技人的表演吸引了。他們的心情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時而緊張,時而輕松,甚至以假為真,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從側面烘托了表演的戲劇效果,表現出口技藝人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
(五)指導朗讀
(別忘了,我們還有一個任務,通過這篇文章向《曲苑雜壇》介紹口技藝人,讓這場精彩的表演早日在《曲苑雜壇》亮相。)
指導:根據情節的發展變化,朗讀時語氣由輕到重,節奏由慢到快。
(六)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口 技
林嗣環
聲音 繁雜逼真
口技者 正面描寫
構思 精 巧
技藝高超
道具 簡 單
側面描寫
賓客 神態 動 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