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大淖記事》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汪曾祺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其作品擅于通過細致描繪日常生活圖景,即“風俗畫”來營造溫馨的古風。汪曾祺的小說絕大部分都是敘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江蘇高郵地區,帶有強烈的“地域主義”,著重于表現這一時期這一地區的風土人情。但他并不是激進的地域主義者,也未曾完全依靠地域性,而是通過地域來表現一種現代的美學思想,構建起屬于他自己的“汪式風俗畫”,尤以《大淖記事》、《故里三陳》、《受戒》等作品為代表。
《大淖記事》的故事靈感來自于汪曾祺童年所聞的真實事件,底層勞動人民樸實的情與愛帶給幼小的他極大的心靈觸動。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點向往是朦朧的,但也是強烈的”。他以孩童的眼光觀察高郵小城的人與事,用一顆童心記錄下平淡生活中的美好時刻。童年的這些所見所感,都成為了汪曾祺后來寫作的重要素材。“綠柳叢中,露出雪白的粉墻,黑漆大書四個字:“雞鴨炕房”,非常顯眼。炕房門外,照例都有一塊小小土坪,有幾個人坐在樹樁上負曝閑談。不時有人從門里挑出一副很大的扁圓的竹籠,籠口絡著繩網,里面是松花黃色的,毛茸茸,挨挨擠擠,啾啾亂叫的小雞小鴨”。這些平常可見的生活圖景都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里,成為獨屬于他的市井記憶,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沉淀后描繪成一幅幅樸素動人的風俗畫。
《大淖記事》中不乏對風俗畫的描繪,例如挑夫們過年賭錢的細節,錫匠打錫器的過程,甚至是女挑夫們的行為打扮都描繪得細致具體,但汪曾祺并不為寫風俗而寫風俗,他描繪這些圖景都是為接下來的故事做鋪墊。引出男主人公錫匠十一子與女主人公挑夫的女兒巧云的故事,而小說一開始對大淖風俗人情的描繪,也為故事發展提供了合理性。大淖的南岸住著社會最底層的人,或是小生意人,或是錫匠,或是挑夫。他們的生活極為簡單樸素,除了吃飯就是為生計奔波,偶爾有些娛樂活動。但他們又不完全是我們認知中那種貧苦的底層人民,汪曾祺沒有刻意去表現他們生活的清貧,反而著力于描繪生意人販賣的各種吃食,挑夫們過年如何打牌取樂,錫匠如何打拳唱戲,女挑夫們如何風情萬種。這些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細節展現出大淖人淳樸的性格與大淖這片土地所具有的恬靜包容風氣。這里的人不主動惹事,卻也不怕事。正是這樣的一群人,這樣的一片土地才會理解十一子與巧云的愛情,并且幫助他們的愛情修成正果。
汪曾祺筆下的市井風情是溫馨的、包容的,顛覆我們以往的認知。“這里的顏色、聲音、氣味和街里不一樣。這里的人也不一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風俗,他們的是非標準、倫理道德觀念和街里的穿長衣念過“子曰”的人完全不同”。因此巧云在被劉保長破了身子之后并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大哭大鬧或是尋死,而是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已經發生的事實。她不那么貞烈,也沒有表現的過分悲痛,只是覺得遺憾為什么不是十一子。而后她又能不卑不亢地向十一子表達自己的愛,十一子也同樣完全接受了她。這種故事情節完全顛覆了我們對同時代作品的認知,大淖人具有一種童話般的道德觀,果真是與穿著長袍念“子曰”的人完全不同。在十一子被劉保長打了之后,大淖人慷慨地幫助這對可憐的戀人,他們覺得“大淖出了這樣一對年輕人,使他們覺得驕傲。大家的心喜洋洋,熱乎乎的,好像在過年”,這種情節設計感人至深,劉保長也因為錫匠們的游行而被永遠趕出了大淖。除劉保長外,小說的每個情節、每個人物身上都透露著淳樸天然的美好,近乎于理想社會,給人一種“桃花源式”的美感。
除了表現市井風情的溫馨淳樸,《大淖記事》中所描繪的市井小事還極具藝術之美,體現了一種現代的美學思想。小說從一開始就著力表現大淖環境之優美,色彩交替,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蘆荻雪白的絲穗,化雪時發綠的河水,松花黃色的小雞小鴨,呈現出汪曾祺記憶中的鄉村原貌。《受戒》中也有大量描寫美好鄉村圖景的段落,這種飽含古風的語言藝術既是汪曾祺小說的一大特點,又兼有古代山水田園詩的無窮意境。這種藝術之美不僅體現在語言上,故事情節中也可見其端倪。例如巧云被劉保長玷污以后,汪曾祺沒有直寫她的傷痛,而是寫“她想起小時候上人家看新娘子,新娘子穿了一雙粉紅的緞子花鞋。她想起她的遠在天邊的媽。她記不得媽的樣子,只記得媽用一個筷子頭蘸了胭脂給她點了一點眉心紅。她拿起鏡子照照,她好像第一次看清楚自己的模樣。她想起十一子給她吮手指上的血,這血一定是咸的。” 連痛苦都是隱藏在美麗的事物之中。還有帶著甜味的炊煙,挑夫們手中藍花大海碗里裝的紫紅紫紅的糙米飯,生意人販賣的各種吃食:甜脆的紫蘿卜、兩角風菱、山里紅、糯米熟藕,以及女挑夫們發髻邊的花朵,都讓人沉醉其中。
《大淖記事》以小錫匠十一子與挑夫女兒巧云的愛情故事為依托,展現了汪曾祺故鄉高郵大淖的風土人情。汪曾祺以其特有的古風寫法來描繪一幅幅生動風俗畫,著眼于鄉村日常生活,捕捉市井風情中的吉光片羽。其古樸、平淡的語言被曹文軒稱為“水洗的文字”,小說中呈現出的溫馨、包容、具有童話般道德觀的大淖可謂是一個理想社會。這篇小說通過市井風情所表現出的寧靜淡泊之感有一種近乎漢樂府民歌與山水田園詩的美感,使得《大淖記事》終將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