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1
這是《好朋友》課題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好朋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我們是好朋友”中的唱歌內容。它是一首熱情,真摯的低幼歌曲,為五聲徵調式,由兩個樂句構成,每個樂句都可以分為兩個分句,其落音分別為"2"、1、6、"5"。在每個小過門處要拍兩下手,第11小節處還要熱情地喊:“嘿!嘿!”,這對手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是很有利的。教學重點:能說出三角鐵、雙響桶、鈴鼓的名稱并初步學會基本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簡單伴奏。教學難點:能用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為歌曲伴奏。 本課通過 “情境教學法”,運用學生好奇、好動、模仿性強的身心特點,在游戲學習、玩耍發現、探索創新中體驗合作的樂趣與“友愛”的精神。教學中,采用歌、舞、視頻、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他們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培養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 第一步:通過孩子們都熟悉的 “福娃”入手教師精心設計(“福娃”來和大家交朋友)激發學生興趣,在福娃的問話中出示三件打擊樂器,學生們可能回答不上來,可借助福娃的口吻介紹他們的名稱和演奏方法,再請同學來模仿,看誰能探索更多的演奏方法,及時夸贊同學聰明,激勵孩子們更大的學習欲望。 第二步:(“福娃和同學們來唱歌”)在這個環節中福娃為大家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仔細聽歌名是什么?運用聽唱模唱相結合方法來進行歌曲鞏固教學,同時在三個拍手處加入自創律動表演。 第三步:(福娃和我們來演唱)在加入為歌曲伴奏之后分組合作(“歌唱組、表演組、演奏組)共同營造表演的氣氛表現歌曲。 第四步:拓展延伸(福娃愿和各族小朋友在一起)通過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引導學生拓寬好朋友的概念,福娃不僅和咱班同學是好朋友,也和咱們同校、同村、同鄉、同市、同省的同學都是好朋友,各個少數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全世界各個國家不同膚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們的好朋友!針對不同班的學生,因為學習習慣的不同,一班、三班學生注意力短、自我約束力差,所以,我的設計先在紀律習慣較好的二班進行了實驗,效果非常好,所以我滿懷信心準備了一班的推門課。整堂課下來,學生們被福娃朋友引領進行了樂器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演奏方法的學習,大多數同學能夠認識并能為歌曲好朋友做基本伴奏,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利用課件,孩子們能眼看歌詞嘴唱歌曲手打樂器耳聽辨自己和別人音響的不同,全方位調動多種器官的協調能力,以及團體合作能力。針對教學評價 1.學生的參與率與參與程度和情緒反應。(大部分較好) 2.學生在學習三種打擊樂器演奏方法時的表現。(大部分較好) 4.歌聲和伴奏的整齊程度及從中表現出的合作協調精神。(大部分較好) 問題:個別同學注意力、自控力較差,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多關注,適當找班中朋友幫助們。還有就是我在教學時還要和一年級孩子換位思考,這樣就不會把孩子們可能不明白的地方而我認為太簡單而沒有給孩子們單提出來練習。例如合奏譜的認識,我沒有讓他們自己來說該怎樣看,而直接分句合奏,這樣孩子們不知該怎樣做,所以在下課時,閻主任留下幾個同學檢測學習效果時,我發現了有的同學還真是不明白,因此,在下周的業研課中我要汲取這節課中的優點與不足,把關注學生放在首位,真正讓我的音樂課使孩子們學到知識,感受到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