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這是四年級下冊第20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20課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利用微課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制作微課和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微課導入(8)
1、我們學習過李白的哪些詩歌?(贈汪倫)背一背。這首詩是表現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與朋友依依不舍的深厚友情)。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
3、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學習這首古詩,老師制作了一節微課,大家先仔細看看,看誰從中學得多。
二、交流匯報(3)
1、看了一遍微課,你知道了什么?你還什么疑問?
2、指名學生說說。
3、過渡:看來,有時候,看一遍微課是不夠的,中間該要停下來練習就得練習。
三、讀詩解疑(10)
1、按要求自學古詩:
(1)、自由讀四遍古詩,前兩遍讀準字音,根據以往的知識,給詩歌劃節奏。后兩遍結合注釋理解字詞含義、詩句意思。
(2)、想一想:詩中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讀,正音(鶴,孟,陵,辭,唯,)
(2)說說出詩歌節奏。(匯報)
(3)再讀詩歌:指讀------對照詩意互讀-------齊讀。
3、解決先前所提出的疑問。⑴李白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
(2)帶著對“故人”的真摯的情誼,指導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4、出示進階練習一,指名回答。
四、感悟詩境(10)
1、過渡:詩句讀通了,詩意理解了,我們還覺得不夠,你們再默默地把詩讀一遍,想一想詩人李白在這首詩中寫出的那一幅畫面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學生匯報。
預設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出示“煙花三月”
①著這四個字,讓你想起了怎樣的畫面?
②什么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還可以說是什么樣的三月?
③憶往昔,李白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他會和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⑵品味“下”之精妙
下揚州的下換成“去”“往”等詞語有什么不同?從一個下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詩句的意思: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對照意思讀詩句)
預設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描述送別畫面。(播放課件:送別)詩句意思: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2)李白可以說是一位大詩人,才華出眾,可是,也有疏忽的時候,也有出錯的地方,你們從詩中發現了嗎?李白生活的年代是盛唐時期,長江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來來往往的船只很多,怎么長江上就是“孤帆”,只有一只船呢?
⑶看了送別場面,有什么話想對李白說?現場表演一下。
3、體驗詩情
文字中最精妙的語言就是詩句,詩是要讀的,還要盡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讀古詩(配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柔情地送別。(女生齊讀。)
男同學深情地送別。(男生齊讀。)
一起豪壯地送別。(齊讀)
同桌互讀,
有感情地背讀。
五、拓展延伸(8)
1、同學們,古典詩詞中的送別之情感人至深,有悲傷,有樂觀,有勸慰,有歡快……下面讓我們誦讀一些送別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濃郁的離別之情。
出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唐·李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別離》唐·陸龜蒙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高適
蠟燭有淚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唐·杜牧
還有下節課要學習的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2、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分別、送別的場面,回憶一個,說幾句話送給他人。
3、完成進階練習二。
板書: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
李白 …… 孟浩然
依依不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