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這是《呼風喚雨的世紀》課件教案及講課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科普文語言準確、條理清楚、巧妙運用說明方法的表達特點。學習“耕”的字理,幫助理解課文。
2.通過查閱資料了解20世紀的科學成就。通過農耕社會與科技社會進行對比,理解科學改變生活。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2.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四、教具準備:查閱有關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發明的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件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課件出示重點字詞)復習字詞掌握情況。
(三)、解讀課題。
(四)、新授。
1、學習第一部分(1、2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課件出示設問句)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是誰呼風喚雨?靠什么呼風喚雨?
設問:用自問自答的方式清楚的說明:正是人類依靠科學技術的力量,才使神話中的呼風喚雨變成現實。
(課件出示語段一)
◆師問生答:課文中舉的這些例子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課件出示語段二)讀句子
2、學習第二部分(3、4自然段)
◆師:是的,人類“上百萬年”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樣的環境指怎樣的環境?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課件填空)
那么這“上百萬年”是多少年呢?
教師講解:根據古生物學研究成果:人類的祖先(森林古猿)大約生活在1400萬年——800萬年前。
教師板書:8000000
引讀:
一百萬年過去了,人類生活在……
三百萬年過去了,人類還生活在……
七百萬年過去了,人類依然生活在……
農耕社會里,人們的生活十分貧乏。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但是,還遠遠不止這些。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課外的了解說說看,你知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什么。
生:那時,沒有空調,只能搖著大扇子解涼。
生:沒有洗衣機,人們只能用手洗衣服。
生:沒有電話,就只能寫信。
……
◆師: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過這樣的生活你愿意嗎?
生:肯定不愿意,什么都沒有怎樣過啊?
師:你的言語中流露著對這樣生活的不滿,那就帶著這些許多的不如意來讀讀這幾句話吧!
(出示: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師:面對如此貧乏的生活,人們只能通過幻想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當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竟紛紛變成了現實。他們的哪些愿望變成了現實?
生:古時候的“千里眼”成了現在的望遠鏡、視頻、可視電話。它能讓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
生:古時候的“順風耳”,成了現在的電話,它可以讓兩個相距很遠的人很快聽到對方的聲音。還有手機、錄音機都是神話中的“順風耳”。
生:古代的人想騰云駕霧,沒能實現,只能靠幻想,而現在我們可以騰云駕霧了。你只要坐上飛機就可以了。
師:除此以外,古代還有什么幻想也變成了現實?
生:以前的人想著飛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生:現在我們的飛船已經登陸月球,做了很多實驗。
生:“千里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車、飛機,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師:這么多先進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紀這一百年的時間里冒出來了。這變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圍是如此之大,內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一句詩來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齊讀第5段,師總結板書:
回顧歷程 科學創造神話 美化生活
展望未來 科技創造奇跡 改善生活
五、師小結:是啊,20世紀人類把很多幻想變成了現實。我們不能不說??生: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六、拓展。
課堂問題的反思:帶◆的是我在這篇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課堂問題,這幾個問題將全篇課文巧妙地串了起來,經過課堂實踐之后,我認為,這幾個問題設置是有效的、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