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這是《四時田園雜興》解讀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原詩】
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注釋】
廢:放棄,這里是用不上的意思。 流丹:流血,指整天采菱,雙手被責得鮮血淋淋。丹,紅色,指血。 質枯:瘦得不象人了。
聊:暫且。 種水:種菱。
【賞析】
《夏日田園雜興(其十一)》刻畫官府對百姓的殘酷剝削,表達了對農民堅信勞作和生存艱難的同情之情,詩句中處處透漏著生存的百般無奈和不幸。詩人范成大原為南宋一代名臣,但他現在沒權利去管制這些悲苦的事情,只能借助詩歌,來對那不公平的世道發出無數次的抗議。
這是一首揭示封建剝削之苛、之無所不在的詩,我們來看一下:
“采菱辛苦廢犁鋤。”前四個字,“采菱辛苦”,后三個字,“廢犁鋤”,那么它們又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原來后三個字是因,說的就是由于陸地上種田,封建剝削嚴重,各種苛捐雜稅,層出不窮,農民無法承受,于是荒廢犁鋤,改為在水面上采菱,而采菱同樣是一種辛苦營生,如何辛苦,且往下看:
“血指流丹鬼質枯。”我們知道,菱作為一種水生植物,有尖尖之角,稍不注意,就可能扎傷手指,以采菱為生的人們,自然難逃手被扎得傷痕累累,看起來就如流著鮮紅的血一般。而長年的風吹日曬,再加上食不果腹,營養不良,自然也使菱農們體質極差,望過去就如枯瘦得沒有人形的鬼一般。“鬼質”,憔悴無人形貌,有人認為這是范成大自創的一個詞,也有人經考證認為其源出《新唐書·盧杞傳》稱盧杞“鬼貌藍色”,而同卷“贊”里就說他“鬼質”,我個人認為第二種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無力種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正如我們在解釋第一句時所說的,農民們之所以放棄陸上種田,完全在于他們無力承受封建剝削之重,這才聊且改為來到水面上采菱,卻沒有想到,不久之后,近來一段日子,官府又開始在湖面上收租,真正欲哭無淚,卻又有甚辦法,誰讓它們不是傳說中的海上三仙山,蓬萊,方丈,瀛洲,那樣既使官府想征稅,卻也鞭長莫及,恨而無路可通呢!
我國唐朝詩人陸龜蒙曾經有一首辛辣尖銳的諷刺詩,詩名叫《新沙》:“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后海鷗知。蓬萊有路教人到,亦應年年稅紫芝。”大意是說,在渤海的潮漲潮落中,漲起了一道小堤,而小堤分隔出了一塊沙田,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官府,居然在海鷗之前,先已探知了這個消息,并馬上派出人員來到沙田征收租稅。假設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有路能教官府來到的話,那么他們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年年都要對仙人們服用的紫芝也征稅哩!是啊,湖面近在眼前,不是海上的仙山,那就只好任由官府征稅了。至于農民們能不能活下去,那不是官府考慮的內容。夫復何言,也只能無言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