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這是《囚綠記》導學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能用生動的語言再現作者與綠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較熟練地運用種種符號給文章作批注
學習重點、難點
1、用生動的語言再現作者與綠藤的故事片段
2、批注課前準備讓學生查找陸蠡的有關資料
學習過程
知識鏈接:與陸蠡相識組織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對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評價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態度。學生談完后,教師強調本文中所蘊藏的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談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讀,回答精要,不重復別人說過的內容。學生可以帶有關的資料
課文梳理:
一、課文線索 學生整體閱讀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線索。
1、作者為什么要囚綠?
2、他把綠“囚”牢了嗎?
3、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歸納線索:
二、分層梳理
(一)研讀“戀綠”的部分(第1-7小節)。
1、速讀課文。指明學生找出表現作者愛綠感情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現作者愛綠感情的語句:
(二)研讀“囚綠”部分。(第8-11小節)
1、“囚綠”的含義是什么?
2、作者因為愛綠而囚綠,課文那些語句寫出了他綠友的愛之深?
3、作者得到“綠”了嗎?找出文中的有關語句來說明。
【難點分析】
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內容。
①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③我好像發現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的喜悅。
2、關于文章主題的理解。
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有幾種不完全一致的說法,你贊同哪一種說法,說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來象征作家以至整個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追求光明的形象,從而表達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執著的愛國主義情懷。
②因為愛一樣東西至于極點,便想把它牢牢占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這是人類的共性,可愛而愚蠢。對于那些有生命的東西來說,讓它生活在最適合的環境,即是一種真愛、最愛,這也許就是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吧。
③借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自己忠于祖國的情懷;并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重點分析】
課文除運用托物抒情的手法以外,還運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請你仔細閱讀課文,畫出直接抒情的語句,圈點批注。
(1)“綠色是多寶貴的啊!……也視同至寶。”
(2)“我拿綠色來裝飾……無聲的歌唱。
(3)“植物是多固執啊……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4)“離開北平一年了。我懷念著我的圓窗和綠友。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么?
三、讀書要讀出文字的內涵,下面這段話,隱含著怎樣的矛盾,你能說說嗎?全文中這樣的語句還有不少,再找出一兩處品味一番。
1、植物是多固執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2、我漸漸為這病損的枝葉可憐,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長了。
《囚綠記》導學案參考答案
一、1、作者為什么要囚綠?(因為他愛綠)
2、他把綠“囚”牢了嗎?(他后來把綠釋放了)
3、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他對綠充滿了思念)
學生總結:戀綠 囚綠 釋綠 思綠
二、(一)研讀“戀綠”的部分(第1-7小節)。
1、學生速讀課文。指明學生找出表現作者愛綠感情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
情。
(二)研讀“囚綠”部分。(第8-11小節)
1、 “囚綠”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過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條牽進作者居室。因為常春藤是綠色的,故簡稱“囚綠”。本文通過寫作者賞綠、囚綠、放綠、思綠的過程,表現了作者對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2、作者因為愛綠而囚綠,課文那些語句寫出了他綠友的愛之深?
3、作者得到“綠”了嗎?找出文中的有關語句來說明。
【難點分析】
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內容。
①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
表現作者和綠的心靈的相通。這里主要是表達作者對綠的熱愛,對這樣一個安寧、平和的環境的追求。從下文“囚綠”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動看,這時“我”對“綠”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作者認為,人是不能脫離自然環境的,而綠就是自然環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綠的環境之中的。當然,這里的綠是一種象征或雙關。
③我好像發現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的喜悅。
表達我對生命的活力的贊美。所謂“生的歡喜”,就是對富有生命力的東西的熱愛。作者認為面對蓬勃生機所產生的喜悅超過在任何時候所產生的喜悅。
2、關于文章主題的理解。
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有幾種不完全一致的說法,你贊同哪一種說法,說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來象征作家以至整個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追求光明的形象,從而表達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執著的愛國主義情懷。
②因為愛一樣東西至于極點,便想把它牢牢占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這是人類的共性,可愛而愚蠢。對于那些有生命的東西來說,讓它生活在最適合的環境,即是一種真愛、最愛,這也許就是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吧。
③借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自己忠于祖國的情懷;并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三種理解既有同,又有異。我們認為,如下的歸納比較妥當:通過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自己忠于祖國的情懷。第一種理解固然不錯,但作為一篇散文的主題似乎不宜包容太多。常春藤到底是象征自己呢,還是象征整個中華民族呢?文章是表達自己的“不畏強暴、追求光明”呢,還是“渴求民族解放的執著的愛國主義情懷”呢?也應該突出其中的一個為好。兼而有之,則顯得分散。第二種理解似乎沒有分出文章的內蘊的輕重,尤其是沒有從特定的寫作背景去理解文章——而這一點作者又是特意加以強調的。說“我”“囚綠”是因為“愛一樣東西至于極點,便想把它牢牢占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這是人類的共性,可愛而愚蠢”是可以的,說日本對于中國的侵略也是如此,則顯得輕浮。
【重點分析】
一、課文細致地描繪了常春藤在自由環境中活潑可愛的情貌和被囚禁后的反抗精神,從而顯現其令人敬仰的品格。課外查閱資料或請教老師,了解課文寫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所處的環境,從中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本文是抗日戰爭爆發一年之后寫的,作者回顧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將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在述說之中,有懊悔,有自責,表現出對常春藤品格的敬佩。在寫作本文時,打敗日本侵略者,爭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為每個有良心的中國人的共同呼聲。陸蠡在這篇謳歌綠的文章中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二、課文除運用托物抒情的手法以外,還運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請你仔細閱讀課文,畫出直接抒情的語句,圈點批注。
(1)“綠色是多寶貴的啊!……也視同至寶。”——直接傾訴對綠的熱愛和渴盼,表現出作者對當時北方都市沉悶環境的厭倦和不滿,既指自然環境,也可以指當時的社會環境。
(2)“我拿綠色來裝飾……無聲的歌唱。”——一方面表達作者喜愛綠色就像喜愛生命,綠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同時也為自己“囚綠”交代原因。
(3)“植物是多固執啊……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責怪常春藤,表達對綠的自省的心理活動,對綠的認識逐漸起了變化,但仍然不肯徹底改變自己的決定,很能反映作者對綠愛得“執著”。
(4)“離開北平一年了。我懷念著我的圓窗和綠友。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么?”——兩者的關系改變了,由主宰者和被支配者的關系,化為朋友。同時也隱含了作者對淪陷于敵人手中的土地和人民的深情懷念。
三、讀書要讀出文字的內涵,下面這段話,隱含著怎樣的矛盾,你能說說嗎?全文中這樣的語句還有不少,再找出一兩處品味一番。
植物是多固執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這個句子寫出了作者對“囚綠”的自省,又不肯徹底自己決定的矛盾心理,更能反映作者對綠愛得“執著”。 課文中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如“我漸漸為這病損的枝葉可憐,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長了。”這句點明了自己一方面感到常春藤的“可憐”,同時又“仍舊不放走它”的矛盾心理,表現了對“綠”的摯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