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三年級《海底世界》聽后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解讀:
《海底世界》是三年級的一篇介紹海底的科普知識性文章。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的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辭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海底我們都沒有去過,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中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并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海底世界》多媒體課件,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同時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形象、直觀地獲取知識。
聽后思:
聽了張老師這節課的感受:
1、講讀課文中,教師講到第二自然段對我的感受比較深,“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好像在打鼾。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教師問:除了課文中這些動物的聲音,你還會想象到哪些動物的聲音?學生立馬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想象到的聲音。通過教師的啟發、提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我認為教師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學習的平臺、學習的空間、展現的機會。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學習方法靈活多樣。教無定法,這節課中,張老師巧妙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她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嗎?”以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進海底美麗的景色情境中。在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后,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讀讀,問問,這樣過渡自然得體。效果很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