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國寶大熊貓》課后課堂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一部分 課前熱身
師:昨天預習了課文,第一個熱身運動,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
【投影】
你用心預習了嗎?你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嗎?請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大熊貓只吃竹子 大熊貓有冬眠的習慣 大熊貓體態肥大,不能爬樹 大熊貓平時喜歡結伴而行 大熊貓體型巨大,生來下的幼仔也大 大熊貓的學名其實叫“貓熊” (生搶答熱烈。略)
師:下面是第二個熱身運動。
【投影】
大聲朗讀課下注釋 在課堂隨記本上抄寫常用詞語表中的詞語,一詞一遍。然后和“語文死黨”交換檢查。 大聲朗讀詞語一遍。讀給“語文死黨”聽。特別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笨拙 溫馴 棲息 巢穴 翌日 哺乳 葷素 (生活動。請兩名同學上黑板寫注音。教師糾正。)
師:咱們還有一個熱身運動。
【投影】
用誦讀詩歌的語言誦讀第四自然段,享受說明文語言的用詞美,描寫美,層次美,句式美,情感美…… 有時直立起來,狀似舞蹈; 有時背倚石頭,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著竹枝; 有時團作一團,漫不經心地隨地打滾; 有時拖著笨拙的身體,搖搖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組織生誦讀,男女生配合誦讀。略)
第二部分 初級挑戰
【投影】
課文減肥游戲
1、瀏覽全篇,找出可以刪掉的段落。
2、把課文濃縮為一段話。
2、把課文濃縮為一句話。
(生自主學習討論寫作)
師:同學們先交流一下哪些段可以刪掉。
生:開頭三段就可以刪掉。德國歡迎大熊貓,這是在敘事。
生:第七段可以刪掉,寫的是中國送蘭蘭到日本。
生:第七段后面部分可以刪掉。前三句可以保留,寫的是許多國家以得到大熊貓為榮。
師:同意。核心句子可以留下。
生:15段可以刪掉,寫的是西班牙人工繁殖大熊貓成功的事。
師:真好。這些可以刪掉的內容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
【投影】
說明文中的“穿插”
在說明文中加入各種小故事,這種手法叫“穿插”。 穿插的作用是豐富說明內容,使說明生動有趣。
師:給課文瘦身之后,請大家用幾句話概括一下本文的說明內容。
生:大熊貓人見人愛。大熊貓的生存環境。大熊貓的名字由來。大熊貓的食物習慣。大熊貓的活動習慣。大熊貓的生殖。大熊貓的科研價值。
師:比較全面了。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說明內容呢?
生:大熊貓的生活習性。
師:用一個短語呢?
生:國寶大熊貓。
師:真聰明!其實本文的題目就是說明中心。
第三部分 中級挑戰
師:初級挑戰大家完成得不錯。現在進入中級挑戰——語言體檢。
【投影顯示】
準備運動:知識儲備
說明文特別講究語言的準確。在準確的前提下,可以平平實實,也可以生動活潑。 品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可以從以下方面的修飾和限制入手: 時間、空間、數字、范圍、程度、頻率、確數、概數……
師:說明文是促使我們的語言表達更加嚴謹的一種文體。所以我們在給課文的語言做體檢的時候,老師也希望大家表達得規范。老師先做個示范,就是平常用的“三步上籃”分析法。
【投影展示】
“三步上籃”分析法
分析“大熊貓從出生到長大為成體需兩年左右時間”的“左右”表達很準確。 第一步:“左右”一詞表示約數。 第二步:說明“大熊貓從出生到長大為成體”需要的“兩年時間”是個估計的數字,是大概,不確定。 第三步:這個詞語表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生自讀,琢磨吸收。)
師:好,現在請大家闖關。我們以 13段14段有關大熊貓的生殖為例段請大家評析。現在請大家先大聲朗讀這兩個段落。
(生朗讀)
【投影展示】
闖關:建議你品析以下詞語
“雌雄才暫時同居”中的“暫時” “它們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產一仔,有時可產兩仔”中的“一般”和“有時” “分娩期間多以枯樹洞為巢穴”中的“多” (生分組思考討論) 師:請大家發言吧。先請第一組。
生:“暫時”這個詞語從時間上做了限制。表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師:出了大問題。差了最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要把句子放進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具體分析。這也是大家平時問題出得最多的環節。你想想,做個補充。看書。
(等待這個學生思考)
生:哦。這個“暫時”說明了大熊貓只有在發情期才同居,平時他們都是獨來獨往的。
師:好!這就全面了。第二組繼續。
生:我認為“一般”和“有時”都是在頻率上做了修飾限制。“一般”說明在大部分時候熊貓都產一仔,“有時”則說明熊貓產兩仔的機率很低,只是偶然。表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師:表達很完美,聲音也很響亮。太棒了!給掌聲!第三組繼續。
生:我認為“分娩期間多以枯樹洞為巢穴”中的“多”是在數量上進行了限制,指多數熊貓在分娩期間是以枯樹洞為巢穴,還有部分熊貓不是這樣的。表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生:老師,我們不這樣認為,我們覺得“分娩期間多以枯樹洞為巢穴”中的“多”是在時間上進行了限制,指熊貓在分娩期間在大多數時候是以枯樹洞為巢穴的,在有些時候可能以其他地方為巢穴。這也表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師:哦,兩種意見。大家同意哪種?
(生嘰嘰喳喳,各有見解)
師:祝賀大家。同學們其實發現了一個歧義句。這恰好是作者表達不夠嚴謹造成的。老師也沒有去查更多的資料。如果我們要這個句子成為一個表意明確的句子,如何改呢?大家各自循著自己的思路去想。
生:分娩期間多數時候以枯樹洞為巢穴。
生:分娩期間大多數熊貓以枯樹洞為巢穴。
師:真好!老師代作者謝謝大家了。真可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個教訓值得記取啊!這次闖關闖出了新收獲,真棒!老師再用其中的一個句子做個總結,請同學們做筆記。
【投影展示】
老師示范:“雌雄才暫時同居”中的“暫時”用得準確
第一步:“暫時”從時間上做了限制。 第二步:說明雌雄熊貓為了生殖而同居的時間比較短,獨居才是它們的日常狀態。 第三步:表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三步上籃法”讓我們的答題思路清晰,表述萬無一失)
師:給語言進行體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投影展示】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是科學精神、理性精神的表現。中國人最缺乏的就是科學精神和理性精神。
第四部分:高階挑戰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的學習已經是高級挑戰的境界了。質疑精神是最高貴的學習精神。接下來的挑戰也和質疑有關。
【投影展示】
闖 關:課文體檢
請重點體檢第六段,它在文中的位置是最佳位置嗎?
(生讀書思考討論)
生:我認為第六段講的是熊貓外形的問題,而第四段講的也是外形的問題,完全可以把這兩段合并。
生:我的意見也是這樣。第四段第一句是一個總起句,說大熊貓人見人愛。然后把六自然段移過來,寫它的長相人見人愛,接著寫它的姿態人見人愛。這樣更緊湊也更嚴謹。
師:看來是英雄所見略同啊!好!老師也替作者感謝大家了。看來,其實課文的問題也很多,我們要敬課文但完全不必畏課文。挑戰課文挑戰作者很有意思不是?獎勵大家積極思考的態度,來,最后我們來點兒課后休閑——
第五部分 課末休閑
【投影展示】
熊貓和北極熊的生存選擇
熊貓和北極熊本來有著同樣的祖先,但是由于氣候的變化,同一祖先的熊就分為兩批,一批移到了中國四川的溫帶地區,另一批移到了北極的寒帶的地區。按照一般的邏輯,進入寒帶地區的熊就會被凍死、餓死,而在溫帶地步的熊會很容易活下來。但是結果卻相反。 奧妙何在呢?
(生興趣大增,熱烈討論,發言熱情空前高漲。教師幽默點撥。教室中笑聲不斷。)
師:拿出蘋果電腦,進入wiki,老師已經為大家設置好了鏈接,自己去看吧,然后把感想快速發表在留言欄中。
Wiki平臺上答案為:
由于環境好,熊貓就由以前比較兇猛的動物變成好吃懶惰,瀕臨滅絕的動物。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道理很簡單,因為熊貓犯了兩個錯誤,因為首先它退出了競爭的行列。溫帶地區的食肉動物很多,如老虎、獅子、狼,它們常會和它搶食物吃,所以熊貓一生氣不吃肉了,退出了和那些兇猛動物競爭的行列。緊接著它又犯了第二個錯誤,那就是由于吃草的動物也很多,它決定連草都不吃了,決定吃其它動物都不吃的東西:竹子。這是它犯的另一個致命的錯誤,它選擇了唯一的食物來源而生存。
就像一個人,如果他只具備一種技能,而且不會根據環境的需求不斷更新或改變自己的技能,當社會不需要這種技能的時候,他就會失業或下崗。熊貓也是這樣,當竹子越來越少的時候,就有大批的熊貓被餓死,最后只剩下了全世界僅有的幾只大熊貓。
而移居到北極的那一支熊的后代,卻漸漸進化成為了北極熊,在冰封雪凍的北極生活得很滋潤,一點也不存在滅絕的危機。它比熊貓要兇猛,體重比熊貓要大至少兩倍。它本來是陸生動物,但是最后也能在海中游泳幾個小時,并且能捕食水中大量的生物,吃海豹,吃海象,吃各種蝦和魚,最后實在沒有東西可吃,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極,它卻也能夠席地冬眠。過了三四個月以后,北極熊冬眠結束,拍拍身上的雪又是一條好熊!
北極熊的故事告訴我們,盡管北極生存環境惡劣,但對于環境的努力適應,導致了北極熊強大的體魄和強大的生存能力。無數的生物學家都做過實驗,同種生物放在兩種不同的環境中,一種是非常舒適的環境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獲得食物和水,另一種是要通過努力才能取得食物的環境,最后的結果永遠是生活安逸的生物不是早死就是病死。而在惡劣環境下的生物卻過得非常快樂而且長壽。
人也是一樣,凡是那些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都是比較堅強有活力并能取得成功的人。而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通常都是沒什么出息的人,這從中國無數家庭的例子中都可以看到。所以說,退出競爭,避免艱苦絕對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在課上常對學生們說:艱難困苦是幸福的源泉,而安逸享受是苦難的開始。
啟示:艱難困苦是幸福的源泉,而安逸享受是苦難的開始。
(生利用電腦自學,點評,交流,在熱烈的討論中結束《國寶——大熊貓》的學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