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
這是《林黛玉進賈府》課堂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積累基礎知識、寫作素材
通過分析社會化網絡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情況,結合社會化網絡的特征、使用的基本原則等內容,本章節在實際運用方面進行了一些小的嘗試,以便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社會化網絡為我們提供了海量、多樣的信息,在學習中我們要積極發揮它的功用,通過社會化網絡來積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如從微博名為“高中學習資料庫”的用戶中,就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學習和討論“高中語文易錯點”的知識,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來掌握高中語文的基礎知識點。
在語文專題訓練課上,恰當合理的運用社會化網絡資源,對于基礎知識點的積累和把握同樣是很有價值的。學生利用碎片時間積累知識,使語文學習不局限于課堂。如成語專題訓練課上,學生利用網絡工具,搜集成語出處,典故內容,關注國學大師或相關專題博客,微博等,每天點滴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幫助識記成語,正確運用成語。
社會化網絡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一些社會熱點、時事新聞都能第一時間在網絡上得到傳播和熱議,還有大量的優秀文章也會在網絡環境中得以轉載和點評,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它和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注重寫作素材積累,會讓寫作變得輕松,讓語文學習變得快樂自在。
總之,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讓學生多關注有關語文知識方面的網絡資源,利用網絡多元性、開放性和非線性的優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激活,充分賦予他們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的自由,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潛能,讓學生們興致盎然,學習更加輕松快樂。
二、課堂討論和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習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應是綜合的、基礎的、可持續發展的,“形成”強調打好基礎,“發展”體現了語文課程對提高語文素養不懈的追求。因此,《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所謂大視野,即語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育要有時代信息,世界胸懷,超前意識,無論從觀念、內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時代的需要,成為名副其實的21世紀的語文課程。所謂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弊端,實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可見語文課程內容,由于地方、學校、教師參與開發,將成為源源不斷、經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語文課程體系由于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了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相結合,將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
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更需要的是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在互相溝通中促進教學相長,師生進行課堂互動、探究式學習是課堂的主要環節,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指導學生在課前做好相關準備,這樣課堂的交流互動才會展開的有價值。社會化網絡能夠促進師生交流,如在對《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前,要求學生通過智能手機關注“每日古詩詞”、“草根紅學家王根福”等介紹和討論有關林黛玉的微博,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對林黛玉這一角色有了生動而全面的把握。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討論就有了很大的積極性和深刻性。教師要對學生搜集整理的信息做好引導,哪些是可用哪些是該舍棄的,網絡信息魚龍混雜,適時、正確的引導,會讓課堂交流、互動更有價值,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 教學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強調了“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對話”的教學理念。這里的對話,既可以理解為語言的交流,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教學價值觀,它表達的是民主、平等、溝通、合作等含義。在社會化網絡環境下,在創新教育思想啟迪下,我們在社會化網絡環境中進行素質教育,努力通過多種教學媒體傳播教育信息為學習者創造一種隨時激發創造性與教學內容相互有機結合的學習環境。如:我校一位老師在講解《地震》一課,由于同學們對地震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我們經常提到;陌生,在于我們也沒有親身經歷過,也不愿親身經歷。老師利用學生“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心態,啟發、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去網絡上自己尋找任何有關地震的資料。老師先根據學生提的問題,給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一分完組學生們馬上操作起計算機,從網上尋找有關地震的資料,結果有的學生發現有關地震的圖像,有的發現了有關地震的前兆,有的發現了預測地震的措施等等。每組學生將自己找到的結論在全班同學面前交流,分享這些資源,并一起討論,探索地震形成的原理,預防等措施等,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的答案既不是教師告訴的,又不是書上現成的,但學生們將這些答案全部找了出來,而且非常全面和豐富,同時他們學到了上網查找資料的能力和比書本上更多的知識,嘗到了自己動手的樂趣。學生們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自主合作學習,在網絡世界中汲取營養,教師在他們中間去進行適當的提示、引導和糾正學生的學習。學生通過在網絡環境中的自主性學習,所獲得的資料可以通過學校內部的局域網上進行交流,在網上進行討論、提問和解答等活動,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冒出新的問題和想法,而這些問題和想法又不斷的被解決和排除,將討論步步引向深入。通過協作學習使學生們增加了知識,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以往的課堂教學只能提供單一的教師與單一的班級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而在網絡環境中能為師生的交流討論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參與交流更加快捷,信息反饋也更加及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開設熱線,讓學生進行學習討論或者開展個別輔導等,這樣的開放性學習,師生互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
具體做法有很多,如在課堂教學前后,本人以及大多學生都在微博和微信上對某一課進行了專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也能把課堂上的教學互動拓展到課堂下,讓社會化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小助手。
四、延展閱讀
教師恰當地運用社會化網絡能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寬泛、開放,學生借助互聯網搜集到的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材料,學得輕松、自主。如上《動物游戲之謎》一課時,由于受空間位置的限制,學生對動物的游戲行為缺少一定的感性認識。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去學課文,我在網上收集到的海鷗嬉戲、北極熊玩耍的圖像視頻資料,適時播放,動物們可愛的姿態、趣味的游戲,一一映入學生的眼簾,學生們邊欣賞邊品味,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自然也就理解并熟記心中了。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有些課文學生理解時需要借助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相關評論、科學知識等內容。互聯網由于信息流量大,簡便快捷,交互性強,能為語文教學提供異常豐富的資源,為師生獲取相關信息提供不竭的源泉,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有力的保證。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我們利用制作的網頁使學生自主學習。在主頁我們精心設計制作了導航條,使有關這一課的內容一目了然,有“學海無涯”、“指點迷津”、“自由沖浪”、“實踐真知”、“暢所欲言”等按鈕。將鼠標指向“學海無涯”,可以從中找到作者簡介、寫作背景、自學指導等內容,這就避免了老師在上面“一言堂”的枯燥和乏味;把鼠標指向“指點迷津”,就可以通過課文注釋、名師導學、學習方案、文體指導等解決在自學中碰到的疑難問題;把鼠標指向“自由沖浪”,可以瀏覽到有關作者的生平、故事及其它相關作品。在這里學生的知識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學生的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學習自然也就樂此不疲。在“實踐真知”這一版塊可以找到難、中、易等適合自己的試題,測試自己的學習效果。學完之后,如有什么感想、什么所得,可以在“暢所欲言”版塊自由地討論。小小鼠標一點,將圖文音像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提供給學生。學生在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選擇閱讀、欣賞、訓練、測試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當然,延展閱讀分為兩個部分,包括課前和課后的知識擴展,針對課堂后的某一項內容進行延展閱讀,如在學習了《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后,號召對《紅樓夢》感興趣的學生對《紅樓夢》進行延展閱讀,特別是通過微博“紅樓夢經典語摘”、“紅樓夢粉絲團”“紅樓十二釵”等進行延展學習,學生不僅僅對林黛玉、王熙鳳等角色的性格有了全面的把握,而且對紅樓夢的背景、經典文段以及描寫風格有了更廣更多的了解。
由于語文教學具有時代性與人文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關注生活、接觸生活,同時也離不開社會熱點問題的參透。如在教學中,多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拓展學生的視野,關照現實,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為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在積累基礎上的運用,這為學生將來適應生活,養成良好思維習慣是很有價值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