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
這是《祝福》課題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文本分析
本文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賞啊”專題中的第二個板塊“永遠新的舊故事”。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祥林嫂在封建禮教思想濃重的魯鎮的魯四爺家做幫工,她寡而再嫁,嫁而再寡的不幸,不但沒有得到人們的同情和幫助,反而一步步被歧視、被孤立、被拋棄,最終行乞街頭,孤寂地死在新年的祝福聲中,表達的主題是:揭露封建禮教對身為寡婦的不幸婦女的身心摧殘和對國人的毒害,批判了中國封建文化的糟粕。本文的特點是:主題深刻,對以封建禮教為代表的封建文化進行反思與批判;人物獨特,塑造的祥林嫂形象是一個寡而再嫁,嫁而再寡,厄運連連的沒有人生春天的女人;情節巧妙,先用倒敘手法突出悲慘,再用順序手法展示祥林嫂每況愈下的悲慘人生路;環境典型,魯鎮和魯四老爺家兩個一大一小的環境都有濃重的封建禮教氛圍。
二、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深刻的反封建文化主題的展現,獨特的祥林嫂人物塑造,巧妙的倒敘情節安排,典型的封建禮教環境創設,提高小說的解讀水平。高一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在認知上,對小說的主題、人物、情節和環境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高一學生對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和體會。學生需要采用的學習方法有:誦讀法、探究法、體驗法等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目標闡述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祥林嫂的特點和借此表現的主題;能解釋情節的特點和對表現主題的作用;能闡述情節的特點和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能在理解文章主題的過程中運用探究的方法;能在體會文章情感的過程中運用誦讀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受祥林嫂命運的悲苦和精神的孤寂;能體會作者對祥林嫂的深切同情及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批判。
(二)教學重點:能說出祥林嫂的特點及借此表達的主題。
(三)教學難點:能體會作者對祥林嫂的深切同情及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批判。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提問法、點撥法等服從于學生學習需要的方法。
四、過程設計
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六步:第一步,激趣導入;第二步,微探主題,初讀祝福;第三步分析人物,二讀祝福;第四步,理清情節,細讀祝福;第五步,分析環境,再讀祝福;第六步拓展延伸,回顧祝福。以下依次展開:
第一步:激趣導入: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他的《大江健三郎自選隨筆集》的自序中說:“世界文學中永遠不可能被忘卻的巨匠是魯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魯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點,這是我文學和人生的最大愿望。”他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學完魯迅的《祝福》,我們對這句話或許會有具體的感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第二步,微探主題,初讀祝福
首先,獨立探究。讓學生打開書本,自主誦讀。然后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初讀感受以及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在備用紙上寫下來。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5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互相感染,并互相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之后教師從每個小組中抽點一個代表,向全班介紹,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然后再讓三級要求都達到的學生代表自主發言。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感受:
本文表達的主題是:揭露封建禮教對身為寡婦的婦女的身心摧殘和對國人的精神毒害,批判中國封建文化的糟粕。
(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纖細的感受力和對小說的理解能力。)
第三步,分析人物,二看祝福
首先,獨立探究。讓學生對小說的重要人物的形象進行分析,先找出文中體現人物特點的典型語句,再概括人物特點。邊探究邊寫在備用紙上。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8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每人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交流時用這樣的句式:特點是……;表現在……。小組成員相互啟發,相互評判。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
(1)祥林嫂
特點:安分、善良、不幸
安分和善良表現在對她眼睛的描寫上,兩次到魯鎮她都是“順著眼”。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可以看到祥林嫂心地的安分和善良。
不幸表現在:她初到魯鎮和再到魯鎮,頭上都“扎著白頭繩”,表明她兩次都死了丈夫;臉色都是“青黃”的,表明她生活的艱苦和心靈遭受的深度創傷;她唯一的兒子被狼叼走而變得機械重復:“我真傻,真的”;她淪落魯鎮街頭成為乞丐時的模樣:“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2)祥林嫂婆婆
特點:精明、無情
表現在她把已成寡婦的兒媳婦祥林嫂當做商品來買賣,把她賣給了深山野坳里的賀老六。同時,祥林嫂在魯四老爺家做工時存在主人家一文也沒有用的一千七百五十文錢全部被她取走了!
(3)魯四老爺
特點:只有禮教準則,沒有人文關懷。
表現在他對待祥林嫂始終如一的厭惡和排斥態度。其中最典型的是他的幾次皺眉:祥林嫂初為寡婦到魯鎮他家,他“皺了皺眉”,因為“討厭她是一個寡婦”;再成寡婦到他家時,他“照例皺過眉”,并且暗暗地告誡四嬸:“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當祥林嫂孤寂地死在人們的祝福聲中時,魯四老爺并不感到難過和悲傷,甚至還厲聲痛罵:“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個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4)柳媽
特點:缺少“善”心
表現在她對待祥林嫂的取笑和挖苦的態度上:“我想:這總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你后來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說他力氣大”;還表現在她用迷信思想來“啟蒙”祥林嫂:“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所以必須“到土地廟里去捐一條門檻……贖了這一世的罪名”。結果讓祥林嫂產生了從未有過的精神恐懼,一直到死都在追問靈魂的有無。
(5)魯鎮的人們
特點:冷漠,沒有同情心
表現在當祥林嫂再成寡婦來到魯鎮時,“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表現在她們知道祥林嫂的“阿毛故事”很“動聽”時,就“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聽完后“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但當她們后來聽得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里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后來全鎮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煩厭得頭痛。”;還表現在后來許多人對她額上的傷疤“發生了新趣味,又來逗她說話了”,但“笑容和聲調上”則“是在嘲笑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人物來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題。)
第四步,理清情節,細讀祝福
分兩步來探究:第一,探究情節的特點;第二,探究情節的作用。
1.探究情節的特點
首先,獨立探究。讓學生對全文的情節進行劃分,探究情節特點,用簡要的語言依次概括。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5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評判,形成基本共識。再由小組長向全班介紹,讓每人都收到啟發。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
本文情節上的特點:一是完整,前有序幕,后有尾聲;二是采用倒敘寫法,先寫祥林嫂死去的悲慘結局,再用回憶往事的方式依次介紹。情節可劃分出以下幾個步驟:序幕:介紹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結局:寫祥林嫂寂然死去;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發展:祥林嫂被賣改嫁;高潮:祥林嫂又成寡婦,再到魯鎮;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探究情節的作用
首先,獨立探究。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通過情節來表現主題的?用一句話總體概括。要求:簡潔、深刻、全面。時間:5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評判,形成基本共識;然后教師隨機抽點小組長向全班介紹,形成班級的基本共識。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
作者用情節來表現主題時,在技巧上,一是先寫結局,突出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加重主題的悲劇性。二是通過反復寫祥林嫂的臉色和眼睛來展開情節,縱向地連在一起比較,就可以分明地看出她每況愈下的人生境況。而人們對她的態度也隨著情節的發展越來越冷漠無情。因此,隨著情節發展,讀者對封建立禮教思想的“吃人”本質也越來越清楚。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情節梳理能力,掌握情節的分析技巧,提高小說解讀能力。)
第五步,分析環境,再讀祝福
首先,獨立探究,結合具體環境描寫寫下環境的特點,同時思考情節的作用,寫在紙上。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7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每個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并相互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幾個要求,在交流中形成小組最佳答案;然后教師請幾個小組代表發言,進行自評和互評,形成班級最佳答案。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理解:環境的總特點是封建禮教氛圍濃厚。其作用是把祥林嫂的悲慘命運至于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更為直觀而感性地體現出封建禮教對人身心的摧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對小說環境的描寫,更好的理解課文。)
第六步,拓展延伸,回顧祝福
每人說一句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或學習啟示,要求總結收獲準確、全面,總結啟示深刻、獨到。時間:5分鐘左右。
最后教師推薦學生課后閱讀魯迅的《吶喊》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面來拓展延伸,更好的理解魯迅的作品。)
五、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