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感受海倫在沙利文老師的愛的呵護下,海倫生活發生的改變。
2、通過小組探究,體會再塑生命的要素,感受海倫聰明好學、堅強有毅力、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品質。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海倫把沙利文老師視為再塑生命的人,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品讀課文。
(二)品讀課文,感受海倫生活的變化
沙利文老師的到來,海倫慨嘆自己經歷了“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那么莎莉文老師到來之前,海倫.凱勒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關鍵詞句感受海倫“此前”的生活。
(1)學生默讀
(2)全班交流
A第三段“憤怒、苦惱,已經疲憊不堪了”
B“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霧中的航船,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探測儀”
C“我在心里無聲地呼喊著:“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
D“在我的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
感受海倫的孤獨、無助。
師補充:對于我們這些正常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海倫凱勒作為一個盲聾孩子的心情。那就讓我們試著去走進她的內心:
課件展示:海倫一歲半的時候,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就失去了常人生來具有的視覺和聽覺,甚至無法用嘴說出自己的哪怕一個小小的心愿。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由于對外部世界無從知曉,海倫的脾氣也變得古怪,動輒大發雷霆。她經常撲倒在地上,發出陣陣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臉;吃飯時調皮搗蛋。關于小時候的這段經歷,海倫寫道:那時,我仿佛感到被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抓著,于是拼命想掙脫這種束縛。
師:關于這點,她在本文中的描述就是:“當時的我,經過幾個星期的憤怒、苦惱,已經疲憊不堪了。”
師:現在大家可以理解小海倫凱勒為何那么憤怒、苦惱了嗎?這是因為她對外面的世界無從知曉,她的內心很害怕,她很想掙脫出黑暗的無聲的世界,以至于在不理解她的人看來她就顯得有些古怪了。
師:“再塑”了生命,海倫凱勒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品讀課文的6、7、10、11小節,感受海倫在沙利文老師愛的關懷下對于生活的信心與期待,感受到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補充背景資料:好學、堅毅、敏察、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是海倫的突出特點,她在心靈深處大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她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期間,在師長的鼓勵下,她開始寫作。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本文就節選自其中。
(她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師:海倫凱勒所創造的奇跡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靈障礙,重塑生命,卻不能不歸功于她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
三、合作探究,重新認識再塑生命
師:海倫凱勒最終戰勝了挫折,創造了奇跡,得益于完成了生命的再塑歷程。同學們,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覺得她成功地再塑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1、小組合作探究
2、全班交流。
教師適當引導:莎莉文老師和海倫自身。
1、莎莉文老師富有愛心且獨特的教學藝術;2、海倫凱勒自身:毅力(小海倫沒有放棄去認識文字);靈感(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啟發);求知欲(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根據學生回答補充。)
追問:海倫凱勒是一個怎樣的人?
(聰明好學,堅強有毅力,自強不息,情感豐富,熱愛生活……)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命的堅強
海倫凱勒沒有被不幸的命運打敗,她勇敢地生活、快樂地學習。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人也是克服了自身缺陷,刻畫出了美麗的人生,除了本文的海倫凱勒,你還知道哪些人?
學生交流,課件展示相關人物: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26歲時聽覺衰退,35歲時完全耳聾……--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作家,25歲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以頑強的意志創作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海聾人足球隊的故事。 課堂小結 回顧再塑生命的歷程,想像海倫的種種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種種艱辛,我們不難發現,海倫凱勒是堅強的,而她的重生則源于莎莉文老師無私的愛。莎莉文老師不僅教給海倫愛的真諦,她自己也正是用愛改變了海倫的人生,她就是再塑海倫生命的人。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學習海倫凱勒的自強不息,勇敢面對一切;領會莎莉文老師的愛的教育,用愛點燃光明。跟隨著這兩個偉大人物的腳步,創造屬于你自己的生命奇跡。 作業布置 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摘錄語句,寫寫讀后感。
七、板書設計
兩個人物兩種精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