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七年級上冊《詠雪》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初讀《詠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課文,選自《世說新語》),只為和學生一起完成課時任務,再讀之,卻發現這篇只有71個字的短文,對初中作文教學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啟發一、作文教學必須和生活緊密相連。
作文教學必須注重和生活的聯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作文教學,常常是與生活脫節,生活中的點滴不能化作學生作文中的素材,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假話連篇,空話、套話泛濫,究其原因,恐怕與教師的教不無關系吧!
《詠雪》開篇提到:“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正是有了特定的時間、地點、場景,才有了下文精彩的“詠雪之才”的展示。“寒雪日”是生活中切實可感的,可感受,可觀察,可以說出體驗的,謝太傅正是抓住這樣特定的生活素材,讓胡兒與道韞各展其能。也正是因為他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這一點”,才有了這篇膾炙人口的短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寫作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關于作文教學和生活的聯系,葉圣陶先生等到老一輩教育家也有相關的精彩論述:“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抒出真的深厚的情思來。”“我們要記著,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充地向著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
所以說,作文教學必須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回憶生活,表現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對生活有真實感受。生活本來是豐富多彩的,見證成長的校園生活,洋溢親情的家庭生活,充滿趣味的自然生活,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甚至一切學生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作文的素材。
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如何教會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了。謝太傅的巧妙之處,首先營造了“講論文義”的“大氣場”,這樣的講解詩文,其實是為下文的啟發教育作了極好的鋪墊,或者說,此時的詠雪,是切情切景的,他讓兒女輩有了較充分的觀察、閱讀和思索,讓這些缺少生活閱歷的兒女們,充分地利用了生活的資源。如果謝太傅不是在這種環境下讓兒女們“詠雪”,而是要求他們頌春吟秋,能有這么好的表達效果嗎?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真研究作文教學的本質,依據新課標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引導學生好好觀察生活,好好表現生活,否則,作文教學可能總是在原地踏步,學生越寫越悶。
啟發二、作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抓手”,幫學生設置“助推器”。
《詠雪》中,謝太傅給的問題是:“白雪紛紛何所似?”“紛紛”一詞,看似平淡,其實描摹白雪的形狀、形態,已寫出白雪飄飛的悠揚與優雅。如果不用這個詞可想而知胡兒的答案可能是“鹽”,也可能是其它的單個名詞。“紛紛”一詞,看似不經意,實際已給了兒女們“抓手”,給他們設置了“助推器”,化而無痕,指導明確,非常巧妙。
然而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能這樣做、能做得這么好的恐怕不多。在很多時候,我們的作文教學不但沒能給學生“抓手”,反而給了學生太多的棘手。主要的表現是:布置的隨意性和訓練的盲目性。
許多的教師在其它訓練方面可能是有計劃。甚至有點系統的,但在作文方面,往往沒有計劃,更談不上系統性或有針對性,對整個學期的作文教學沒有規劃,對整個學年的作文教學心中沒有底,用什么教和怎么教,教得怎樣等問題多不涉及。作文題的布置非常隨意,表面上是給了學生的自主方向,實際上是一種放羊式的作文訓練,既談不上有效的指導,也談不上評改的靈活,導致學生越來越怕作文。訓練的盲目性也十分突出,到底學生的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本班學生的作文共性是什么?有哪些迫切需要改進的地方等等,教師心中沒有尺度,想寫就寫,跟著感覺走,作文訓練的程序、層次、方法、效果、預設等,根本談不上,長此以往,也導致了本班或本年級作文教學的混亂無序。
有的老師可能聽過鄭桂華老師的公開課《描寫的奧秘》,在這節課上,鄭老師較好地給了學生“抓手”,從事物認知到規律把握上,較好地給了學生啟發和鋪墊。鄭老師給了學生一幅《鴨子戲水圖》,先讓學生觀察,得到“有什么”的初步認識,繼而再觀察,得到“怎么樣”的感性認識,然后由看到說,再到寫,一步步完成教學任務。這節課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給了學生“抓手”——有什么、怎么樣,先重視實踐指導,再總結起碼的描寫奧秘,說寫結合,突出了“過程化”的特點。
我們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應當好好學習謝太傅的做法,紛紛把作文中的“紛紛”,巧妙地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在感受知、體驗中,輕易地踏上臺階,去欣賞更美的作文風景。
啟發三、作文教學應抓住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點”,也就是契機,讓學生在擁有一定的體驗之后寫最想說的話。
《詠雪》一文中,有了“寒雪日”、“講論文義”的鋪墊,再加上“俄而雪驟”,才促使謝太傅的問題自然產生:白雪紛紛何所似?一個“驟”字,寫出了雪之大,雪之緊,既扣住呼應了前文的“寒雪日”,又觸發了謝太傅的詩興。可以說,“雪驟”之時,正是孩子們詩意萌發之時,就是這一次“觀察日記”的教學契機,這紛紛揚揚的大雪正在飄灑之時,就是孩子們作文的“最近區”,正是孩子們寫作過程中的“教學點”,正是因為抓準并抓住了這個“教學點”,才有了“撒鹽空中差可擬”和“未若柳絮因風起”的美談,才有了詠絮之才的經典表現。
反觀我們自己或身邊的語文教師,有誰能經常努力營造氛圍、制造機會,讓學生去把握契機進行作文訓練的?校運會剛結束,我們可以讓學生寫校運會的頑強拼搏;一場大雨過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寫雨景;最近幾天班上的自習課紀律不好,我們可以讓學生寫《我班的自習課》、《課間十分鐘》等、、、、、、有一個突出的案例:某位特級教師要上作文公開課,但他故意遲到了兩分鐘,學生們焦躁不安地等待著,議論紛紛,就在教室里亂得像一鍋粥時,語文老師出現了,他告訴全班學生,本節課的寫作題目是《當老師遲到的時候》。這個案例并不新穎,其獨特之處在于教師善于創造機會,讓學生有了體驗、體會,并在這個體驗之上,在“最近區“進行表達。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應當善用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借助于多媒體,極力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體能,讓他們在“教學點”上,表達出真情實感。我國學者魯樞元在《創作心理研究》中指出:對于藝術創造來說,其動力根源主要是作家藝術家的那股難以自禁的情感,以及對于表象和形象的內心感受和體驗。這告訴我們,學生的寫作沖動和他的生活感受和切身和生活體驗相關。無論什么樣的作文素材,如果學生的體驗深,他可能會寫得生動形象。
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中也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項重要的任務,應當是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寫出他們的心聲。
啟發四、作文教學應注重評價的多樣化。
《詠雪》中,面對胡兒的“撒鹽空中差可擬”和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太傅只是“大笑樂”,未作任何評價。雖然這樣寫,既符合《世說新語》“直敘其事,不作夸飾“的特點,又讓文章留有空白美,讓讀者去想,去猜、去評。一般的讀者認為,胡兒”撒鹽空中差可擬“,重形似,但淡而無味。而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比喻新奇貼切,重神似,意境優美,用詞典雅,給人無限的遐想美麗的享受。謝太傅未作評價,其用意實則深矣。太傅的做法,給了我們莫大的啟發:對于學生作文,要注意評價的多樣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在《詠雪》中,謝太傅既注重了作文的過程與方法,又注意保護了兒女們的好奇心。
在實際的作文評價中,我們必須注意幾個小問題:
1.要注重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在作文實踐中,學生的層次、水平不同,對于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更應呵護其脆弱的內心世界,絕不可以用他們的作文到課堂上當作“反面材料”加以嘲笑。在作文評價中,對學生的要求應當是有層次感的,對原本作文能力較高的,要求應當高一點。
2.評價要引導學生參與,作文評講,不是教師一個的的活動。應該引導學生全體參與,讓他們對自己或對別人的習作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在討論、爭論中,明白正確的作文標準,交流積累素材的過程,拓展自己的作文資源,而且,評價一定要及時,最好在學生作文交來之后一、二天內評講完,切不可拖到一到二周,甚至學生催促之后才評講,因為學生的作文是一個動態過程,他們急需知道教師對自己作文的評價如何,短時間內評講,可以讓學生在已有的寫作印象上,加深體會。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的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
3.要突出寫作的過程,要緊扣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能將作文評講弄成了學生習作的表彰會和批判會,不能只針對作文的結果批判,應著眼于寫作的過程評析學生的習作,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是怎樣寫成的?積累了哪些素材?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怎樣寫會更精彩?
《詠雪》中的人和事早已成為歷史,而這篇只有71個字的短文,的確給我們的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以極大的啟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君子善假于物也。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善于動腦,善于借鑒,不斷開拓,我們的事業必然更加“甜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