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3.荷花》教學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
師:今天學哪篇課文知道嗎?——第三課《荷花》。(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喜歡這篇課文嗎?(生:喜歡)我和你們一樣也十分喜歡這篇課文,我已經讀了好多遍了,我還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師范讀課文)
(注:師范讀的過程中把下面指導朗讀應重視的重音、斷句,準確而到位地表達出來了。)
師:想讀嗎?(生:想)自己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了,把你的這種感受融入到文章中試著去讀一讀。
生:自讀課文。
二、
1.
師:喜歡這篇課文嗎?還想不想再讀?
生:指名讀課文。(生讀第一段)
師:聞到荷花的清香了,多么急切地想看到荷花是什么樣呀!誰再來讀讀。
生:再讀第一段。
師:心情真急切,還有誰想讀讀。
生:讀時,最后一句斷句不準確。
師:唉,最后一處這樣讀“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生:再讀。
師:這么急切的心情跑到荷花池邊了,我們看到荷花了沒有?
生:看到了。
師:荷花什么樣子,誰再來讀讀第二段。
生:讀第一句。
師:看準了,不要丟字落字。
生:再讀。
師:你看這一句,我想知道那荷葉那么多、那么密,讀時,哪個詞應該突出出來呀?
生:再讀讀。
師:你看那顏色多美呀!碧綠的大圓盤哪,再讀讀這一句。
生:再讀課文。
師:聽出來了,荷葉又多又密,可我沒看到那么美麗的顏色。什么樣的?(生:碧綠的大圓盤)。
生:再讀句子。
師:多美的荷葉呀!多美的顏色呀!(師再讀)
生:齊讀。
生:接著讀文。
師:這句話不大好讀是不是?“是”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自己在下面讀讀這句,誰再讀讀這句?
生:讀句子。
師:你看,他把“飽脹得”讀得多么飽滿,馬上要破裂似的。還有誰再讀讀這一句,不太好讀的句子,我們要反復多讀幾遍。
(這處的處理要比我追問孩子,哪個詞要重讀好?孩子們轉而注意“破裂”。)
生:再讀。
師:馬上要破裂似的,馬上要開放了,這么飽滿的樣子,誰再讀讀。
生:再讀。
師:“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起讀。
生:齊讀。
師:這么多白荷花呀!一朵有一朵的姿勢,不同的樣子,我們再來讀讀,看看誰的眼前就會出現這么多不同樣子的荷花。自己再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自讀文。
2.
師:我們一起合作著來讀讀,好嗎?
師生合作讀文。(師發現學生讀得不到位的地方,就及時糾正。)
師:“嫩黃色的小蓮蓬”你瞧那顏色那么鮮艷,那么可愛,引讀: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生:嫩黃色的小蓮蓬。)這回的色彩就可愛多了,再讀,引讀“有的”一句。
師:同桌兩個人也這樣合作著來讀一讀。
師:男女同學合作著讀一讀。(男女生交替讀兩遍)。
師:現在把書扣到桌面上,和老師在一起再來欣賞這美麗的荷花圖,看看誰的眼前看到了這美麗的荷花。
師生合作背誦課文
(背誦不說背誦,單說欣賞,這也是在學,也是在引學生入境呀!)
3.
師: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誰來讀讀這一段。
生讀:第三段。
師:你看這一池荷花仿佛成了一大幅——(生: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師:不過讀到這兒,我可有問題了,誰讀到這兒也有問題了?(生:沒反應)
師引導:他說這么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生:活的畫)。
(仙人指路法)
生(突然發現問題):為什么是活的呀?哪兒有活的呀?沒有活的畫呀?
師:難道是神筆馬良來了?他的畫活了?這是怎么回事兒呀?
(明知故問法)
生:如果能畫出這幅活的畫,那畫家又是誰呀?
師:你看,他又冒出這個問題,為什么說這是活的畫,畫真的能活嗎?
生:因為這幅畫畫得非常像,所以,這幅畫兒才是活的。
師:畫家畫得太像了,栩栩如生,所以是活的?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畫兒不是真的?
生:(已然有學生在說‘大自然’了,但老師好像并不急于得到問題的答案。)
生:這畫家是大自然。
師:喔。
(緩評價的作用體現出來了,此處,教師并不是讓學生一定要說出這畫家是誰,而是要引著學生展開想像,先理解什么是“活的畫”。)
師:這畫之所以是“活的”,說明我們眼前的畫會——
生:會動。
師:想一想我們剛才看到的荷花,想想我們眼前的池水,我們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了?一陣風吹過,你仿佛看到什么在動?(生:荷花)什么樣的荷花?
(這樣的引導語比我的要好得多,使得“象”更清晰,也更易感知。)〕
生:潔白的荷花在清澈的,水池邊搖動/擺動。
生:我仿佛看到了荷花在風中翩翩起舞。
師:哦,還有誰看到了什么?除了荷花,你還看到什么了?
生:我還看到荷葉也在風中翩翩起舞。
師:多美呀!荷葉上的露珠呢?
生:搖來搖去。
師:像睡在搖籃里。還看到?
生:小魚在水中游。
師:游來游去,自由自在的。
生:威武的小蝦也好像在水中巡邏。
師:小蝦揮舞著鉗子游來游去像巡邏似的。
(王老師,真成了孩子了,小蝦都長鉗子了。)
生:蜻蜓和荷花跳舞。
師:如果說蜻蜓是飛行的舞蹈家,那一池的荷花都在給它伴舞呢?
生:我看見一些蝴蝶,因為荷花的美麗把蝴蝶吸引過來了,荷花好像在給她伴舞一樣。我看見蝴蝶和荷花一起翩翩起舞。
師:多美呀!看眼前的這一切都在活動著、飄舞著、飛舞著,真是太美了,美得簡直就像是一幅——活的畫!這畫家就是——(生:大自然),所以,我們不得不贊嘆這畫家的本領可——(生:真了不起。)誰再來讀讀這一句?
生:讀文。
師:是呀,可真了不起。誰再讀?
(為什么老師在前面教學想像的部分,教學得那么生動,孩子卻在朗讀的一瞬間,沒了感覺,沒了感情,還要老師再次引導著讀呢?)
生:再讀文。
師:活的畫,再來。
生:再次讀文。
師:這么多的白荷花——生齊讀。
三、
1.
師:看著這么美的畫,仿佛我們走進了畫中呢?看看,我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生:讀第四段。
師:聽著她的朗讀,仿佛我們每一個人都成了一朵荷花。我突然覺得每個人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每個人都這樣想像著讀讀這一段,自己讀自己的。
生:自讀第四段。
師:誰現在成了這一朵白荷花了?這么多,我要問問了,這朵白荷花,一陣微風吹過,你在做什么呢?
生:我在跳舞。
師:舞姿非常優美,這會兒誰來了?(生:小鳥)它在告訴你什么?
生:清早飛行的快樂。
師:它怎么快樂,它怎么跟你說的呀?
生:告訴我看見了許多的東西,云彩就像彩色的彩虹。
師:問問這朵荷花,小魚在你的腳下悄悄游過,它和你悄悄說什么了?
生:它悄悄跟我說自己做的好夢,水草長得非常茂盛,小伙伴在水底下快樂地嬉戲,無憂無慮地生活。
師:看看,小魚的生活原來這么美妙!再來看看那些白荷花,都穿著雪白的衣裳。也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過,你們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有誰給你打招呼呢?現在,一池的荷花都靜靜地站在那兒不動了。
(此時的孩子也靜靜的,沒人舉手,孩子是想像不出,還是不知怎么描述?其實,這應是孩子最拿手的童話般的語言呀,問題出在哪兒了呢?)
師:一陣微風吹過,哪一朵荷花看到什么又聽到什么了?
師:你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
(師在引導孩子“入境”,在引導孩子用童話般的語言敘述,孩子不是想不到,而是說不出。我想,此時,老師為什么不也變成一朵花,先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好像看見了清澈的泉水,上面翻起了輕輕的波浪,我聽到了那些小動物跟我說起的那些特別快樂、開心的事兒。
師:誰跟你說了些什么?
生:它好像跟我說,我昨天跳了一場非常漂亮的舞蹈,我想讓你欣賞一下。
師:這是你看到的,還有哪朵荷花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云彩,一會我變成獅子,一會兒變成兔子,我還聽到池水為了荷花的到來奏響了好聽的音樂。
師:泛起了很美的波紋是吧,很美的波紋。
生:我看到了小魚在水下嬉戲玩耍,我還看到蝴蝶在為我伴舞。
(孩子是會模仿的,在這里雷同的答案到底好不好呢?)
師:你還會看到調皮的青蛙從水中跳到荷葉上,在那兒“呱呱”著,他在說。
生:春天來了。
師:荷花是夏天盛開的。
生:夏天來到了。
生:我看到了青蛙蹦到橋上了,他說水里面的太陽太熱了,我到橋上來涼快涼快。
師:看來這小青蛙確實很與眾不同。
2.
師:我們看到這么多,聽到了這么多,其實,我們真的是那朵荷花嗎?
生:不是。
師: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們不是——(生:荷花)我們是在看荷花呢!
師:我怎么會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學生很踴躍)。
生:他看荷花太著迷了,所以以為自己也是一朵荷花了。
師:哦,是這樣呀。
生:他看得太投入了。
師:太投入了。
生:因為荷花很美,所以他看得入了神,全神貫注來看這朵荷花。
生:他覺得荷花特別美麗,他自己也想變成荷花了。
師:他恨不得自己也變成一朵白荷花呢。
生:因為荷花太美了,它隨風翩翩起舞,小魚在腳下游過的情景,所以我才把自己想像成一朵白荷花。
師:仿佛自己和這自然和這美景融為一體了,多美的想像,多美的畫面呀!
(此處相當精彩,此處的精彩基于前面教學中扎實的朗讀訓練以及對畫面的想像,精彩在孩子既能夠運用文中的語言來表述自己想法,潛意識里完成了語言內化的過程,為下文“欣賞”課文打下基礎。另一處精彩來自老師的緩評價,沒有這樣的緩評價,課堂就不會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
四、
1.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么美的荷花,哪一部分已經印在你的腦海里了?
生:回顧課文。
師:不看書,你也能回憶起這個畫面,把這個畫面敘述給別人聽。
(欣賞畫面是外顯,積累語言才是真意。)
師:如果覺得還差那么一點點,我給你一段時間,把它記下來,讀給別人聽。自己讀一讀,記一記吧!
(淡化背誦的概念)
師:當然,如果你能扣過書,現在描述給我們,再合適不過了。
生:試著背誦課文。
師:我相信,一定有好多同學記下了這美妙的畫面,描述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時間關系我們就不在這兒一一背誦了。
2.
師:這篇課文生字比較多,我們從中挑那么一個你認為最難寫的,我們來寫一寫。
生:“翩”羽要寫得小一些,要不寫不下了。
師:是呀,“羽”字要寫得窄一些。
生:“蹈”下面應該先寫撇再寫豎。
師:“舞蹈”的“蹈”右半部下面要特別注意寫法,兩個小短豎。
生:“蓬”,上下結構。
師:對了,“蓬”要先寫草字頭,再寫下面的逢,(師邊說邊板書)。
師:現在拿起筆,在蓬字上方工工整整地寫好,就可以下課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