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六年級下冊14課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新課標》倡導語文學習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必須擺脫以情節分析為主線,以提問應答為載體的低效模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極富感情,不宜層層分析,那樣會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周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從整體入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解讀課文,感悟課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在這節課中周老師的教學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情感渲染,激起同情
從課文導入開始,周老師就渲染一種情境,從與學生的談話“你們的大年夜是怎么過的?”在學生充分發言后,周周老師深情地說:“同學們真幸福啊!……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爺爺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著怎樣的命運”激起了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并迫切想了解課文的內容。在第一段的教學中,周老師緊緊抓住“可憐”一詞,引導學生細細去品味文章,使學生對小女孩“由憐生愛、由愛生悲”,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提升,情感不斷升華,達到人文合一。
二、自讀自悟,體會可憐
依據《課標》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老師交給學生讀書方法,如:在學習1~4自然段,你從哪些句子體會到小女孩“可憐”?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然后仔細讀讀這些句子,并說說自己的體會。從學生的交流匯報中,可以看出,學生能抓住文中句子談自己的體會,老師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相機點撥使學生從寒冷、人情冷漠、無人疼愛等方面,體會到了女孩的可憐這一環節,體現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值得探討的問題
教師課堂的關注點只集中在了極少數學生的身上,孩子們的素質很高,讀書都能夠讀出情感,如果能夠給更多的學生讀的機會,課堂的參與面會更大,收到的課堂效果會更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