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五年級下冊15課《金色的魚鉤》解讀賞析,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金色的魚鉤》(人教版五年級下冊15課)一文,作者滿懷深情地敘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表現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魚鉤”記錄著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征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那么,從哪些地方描寫了老班長為了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是怎樣盡職盡責,怎樣為革命事業而犧牲在草地上。作者在課文中,巧妙地運用“六襯托”來表現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一、描寫外貌,襯托老班長的勞苦
從“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大伙都叫他‘老班長’。”這段話用“背有點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的外貌描寫,襯托了老班長飽經風霜,過度勞累,所以還不到四十歲,就顯得很衰老。“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家對他表示尊敬和愛戴,所以大伙都叫他“老班長”。這些外貌描寫為下文老班長舍己為人做鋪墊。
二、尋找食物,襯托老班長的盡職
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去找“野菜”,“和著青稞面給我們做飯”,說明他為了三個病員的身體健康而不辭辛苦、盡心盡力。從“老班長到處找野菜,挖草根”說明找野菜、挖草根很不容易;“光吃這些東西(野菜、草根)怎么行呢!”說明老班長為他們的身體健康擔心、憂慮,所以老班長“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瘦得比我們還厲害”,體現老班長一直在擔心病員的身體而憂愁得徹夜不眠,身體消瘦;為了給病員補充營養,老班長宿營以后都去鉤魚,“有時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鉤……也找不到一條蚯蚓”說明老班長每天端出鮮魚,野菜湯是多么不容易啊!從而襯托了他為照顧三個病員而任勞任怨,盡力盡職的可貴精神。
三、說“假話”,襯托老班長赤誠的心
當“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您怎么不吃魚啊?”他好像回味似地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用“回味”“吃過了”的似乎假話,是為了消除“我”的懷疑,使病員安心地喝魚湯;再從老班長嚼著的是“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而且是“皺緊眉頭硬咽下去”這些動作、神態的描寫,襯托了老班長一顆赤誠的心,一心一意要把三個病員帶出草地的信心。
四、深刻的話語,襯托老班長為囑托而盡力 從老班長對小梁的關心問話做了語重心長的回答:“不要緊,我身體還結實。”“他抬起頭……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出來啦!’”這段話講指導員對老班長的囑托:“你(老班長)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說明他身上的責任重大,“無論多少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巧用“無論……也……”的關聯詞,說明要克服過草地中的重重困難,一定要把他們帶出草地的革命重任。當老班長看見他們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衰弱”,心里非常難過,所以他眼睛壞了,找野菜就一棵一棵地“摸”,為了找到“魚餌”——蚯蚓,他“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釣魚“等了半夜,也不見上鉤。”這些描寫,一方面說明老班長責任重大,另一方面說明找野草、鉤魚是多么不容易,但他一定要完成指導員交給他的囑托,從而襯托了他為了完成指導員的囑托,而盡心盡職的可貴精神。
五、描寫小梁的心理,襯托老班長的偉大精神 從“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和“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鉛塊似的”的心理描寫,說明小梁對老班長從“找野菜——鉤魚——吃剩的魚骨頭——犧牲”的過程內心十分感動,因此文章的結尾用“在這個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進一步襯托了老班長為了黨的事業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六、描寫紅銹的魚鉤,襯托老班長象征永垂不朽 “擦干了眼淚,……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是全文的結尾,突出中心,篇末點題,“我”把魚鉤小心地包起來,不僅表達了“我”永遠向老班長學習的決心,也是為了留下這個讓子孫后代瞻仰革命前輩的遺物,學習他們為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了戰友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品質。魚鉤雖然長滿了紅銹,但它記錄著老班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象征閃爍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昭示著老班長關心同志、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評析】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開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課也不例外。本教例有三點頗有新意。其一,巧設懸念。先讓學生說出你有哪些親人,接著讓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歸納出“親人”的定義,最后來個啟發學生思考的反詰。隨著引出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急于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熱情與興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其二,突出重點。引出課題,設置懸念,處處突出“親人”一詞,這就為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為本組課文重點訓練項目即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做了鋪墊。其三,激發感情。教者用一段充滿感情的話語介紹課文的歷史背景,調動學生的內在感情,讓孩子們準備用“心”去感受體驗課文所描繪的“情”,這樣,就給整堂課定下了基調。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