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課是回憶錄。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課文的具體特點,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十二個生字,認識“瞅、釗”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軍閥、娛樂、僻靜、恐怖、憲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爺、絞刑。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4.領悟課文前后照應的表達方法。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文字,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傳統的熏陶感染。怎樣引導呢?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首先我布置了相關的預習作業:查找資料,了解李大釗;了解當時中國的情況,軍閥割據的歷史背景。本課是一篇較長的文章,且所發生的故事年代久遠,學生很難想象為何主人公能那樣做。要防止出現課堂上學生的不解及發笑,我設計了如下環節:
1、上課伊始,創造情境渲染氣氛。整體認識單元課文思想及目標。
2、在讀通課文后,嘗試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3、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后,以學習第一部分為例,帶著學生去體會描寫李大釗被捕前的一些句子,感悟人物形象,習得方法。之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后面的內容。
4、回歸整體,學習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明白這種寫法的好處。
上完這一課,我感覺做得較好的方面有如下幾點:
一、善于創設情境,以情境帶動學生。
導入部分的圖配樂,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基調,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一種莊重、緬懷先烈的氛圍中來。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
在教學設計與課文有關的字詞練習,是我這學期來的新做法。比如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根據詞語意思寫出詞語、根據字在詞語的意思選出正確解釋……方法多樣,既讓學生得到考試方法的訓練,又讓他們很輕松地掌握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為進一步讀懂課文做好鋪墊。
三、注重學法的滲透。
雖然之前也接觸過長文章《最后一頭戰象》,文章類型雖然不同,但方法卻還是可以通用的。因此我讓學生回憶當初是怎樣學習的,然后運用到本課中來,用小標題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之后在遷移運用,把小標題串聯起來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這樣,當學生再一次遇到長文章時,應該會知道怎樣去學習。其次,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人物形象時,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教法。以第一部分的學習為例,讓學生抓住重點句子,指導他們體會句子時,可以從重點詞語、修辭手法、聯系上下文、聯系背景來進行體悟。接著,學法遷移,自學“被捕時”和“在法庭上”。最后,提出問題:李大釗在殘暴的敵人面前英勇無畏,將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樣的力量占據著他的心?回顧內容,引導學生最終認識李大釗這位偉大形象,激發學生對李大釗同志的緬懷、崇敬、仰慕之情。
四、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
在教學中,特別是放手讓學生學習的時候,他們的發現很多,體悟很多都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對于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我都予以肯定,同時也不放任自流,把自己的感悟再加進去,使之更合理更全面。
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領會文章前后照應的寫法這一環節做得最讓自己沮喪。學生不能領悟其好處,又接近下課了,未完成教學,我把前后照應的好處和課文結合后直接告訴他們了。但是,當學生不能體會時,教師的作用不就是點撥嗎?有點矛盾了。其次,朗讀指導不夠到位,讀的形式也不夠多樣。希望今后在朗讀方面有所突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