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少年閏土》課例教案及點評,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
(課件出示魯迅形象圖片)
你對魯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導語及資料袋中對魯迅先生的介紹談對魯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談自己從課外書中獲得的有關魯迅先生的資料)
2. 看來同學們對魯迅還真有一些了解,那你們知道魯迅的童年生活怎樣嗎?其實他也和我們同學一樣,有著快樂的童年,也有讓他難忘的小伙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童年生活,一起來認識一下魯迅的兒時伙伴,(出示:少年閏土 及《故鄉》)
3.介紹《故鄉》
二、檢查預習 整體感知
1、首先檢查一下生字詞語的預習
生字學習分兩步進行
?、偕?/p>
②詞語
2、接著出示一組詞語,要求學生把下面的詞語與正確的解釋連線:
其間 只知道
無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許 從來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單知道 無緣無故
3 .檢查課文內容的預習
課文主要寫什么內容?
說說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要求學生能談多少就談多少)。
三、自主讀書,小組研討
1.交流自己解決的問題。
?、拧¢c土什么樣子?
?、啤?ldquo;我”喜歡閏土嗎?為什么?
接著我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圍繞本課的主線提出疑問
(3)“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那么課文里講了幾件事?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為什么?
把學生帶入下一個環節,同時出示閱讀要求
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閱讀課文中所寫的四件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讀幾遍,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貿、動作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特點的。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
你從哪些文字中了解閏土是個怎么樣的孩子?
1.看瓜刺猹
① 學生讀、畫。
② 說說自己是怎樣體會的。
(根據學生的反饋出示句子)
A、“你聽,啦啦地響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引導學生動作——機智)
然后引導學生讀:月亮地下,猹來了……請大家輕輕把這句話讀出來,注意不要把猹嚇跑了
B、“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動作——勇敢)
C、引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外貌、動作——可愛)
讀:多可愛的小伙伴呀……帶著自己的情感去讀。
2.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繼續交流雪地捕鳥、海邊撿貝殼、沙地看跳魚三件事,體會情感:
A.雪地捕鳥,掃,支,撒,拉。
B.海邊撿貝殼,紅的,綠的……
C.沙地看跳魚。
3. 指導朗讀:可提示學生
閏土在講解這些故事的時候是怎樣的語氣,結合你生活中為小伙伴講見聞時的感受來讀這一部分,讀出閏土當時的語氣。
4 .過渡:
閏土這給作者講了那么多稀奇的事,此時如果你就是魯迅,聽到閏土的講解,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
過度::你是這樣,童年的魯迅也是這樣,出示含義深刻的句子
5.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
引導:閏土知道什么?“我“知道什么?
② “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引導:“當閏土在雪地捕鳥、海邊拾貝殼、看瓜刺猹、看跳魚的時候,我在干什么?”
?、?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淺薄、無知,閏土的見多識廣。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出示)
五、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是呀,閏土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他是一個 見多識廣的孩子,他是一個……他是一個……他是一個……他是一個……他是一個……
作者也越來越喜歡閏土了,怎耐天下無不散筵席。
1.作者說“……但從此沒有再見面。”那同學們,你們希不希望他們再見面?
2.然后讓想象,互相交流:
多年以后,魯迅再見閏土時,他的外貌什么樣?語言是什么?
學生交流以后,教師還原現實
3.呈現結果,還原現實:
其實,三十年以后,“我”和閏土再一次相見了,請看文章————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后,我吃過午飯,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的非常出驚,慌忙站起身,迎著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只是說:
"啊!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這是魯迅《故鄉》的一段文字
三十年后的閏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收獲。
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以及課內外的閱讀進行總結 感悟寫法
六、總結內容 感悟寫法
雖然成年后的閏土與兒時的差別很大,但這就是生活,一個未知數,但少年閏土的形象永遠是那么清新、雋永,他的形象讓一代代的小伙伴追尋,這都得意于魯迅這位文豪的妙筆生花,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不僅是要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和他們一起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學習魯迅的寫作方法,通過幾件事及形象的外貌描寫,讓我們的小伙伴也能在你的筆中永遠活潑、可愛。
課例點評:
《少年閏土》是六年級(上)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文章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撿貝、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本課在寫作上有兩個突出的特點:(1)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較好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2)通過人物的外貌及言行來反映人物特點,因此,這篇課文我分六個步驟進行教學。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少年閏土》是本單元“初識魯迅”的第一篇課文,課文編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作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成就,所以情景的創設,既是對學生已有資料的交流和資料袋的閱讀,也是完成“初識魯迅”的第一步。同時也幫助學生積累了有關語言材料,又自然地過渡到課文內容中去。
二、檢查預習 整體感知
在讀書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生字和新詞,選自己認為最難的生字和新詞,在識字、理解詞語方面給學生煥然一新的感覺,為學生解讀文本掃除一切障礙。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再一次熟悉課文,使閏土的特點隨著對課文的了解也越來越清晰。
三、自主讀書 小組研討
這一環節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創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學生的身上迸發。
四、精讀課文 品味語言
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質疑、探究,討論問題和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本環節“精讀”與“品味”的“根”,而“本”就是體現在重、難點的突破。
本文的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通過閏土的外貌、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二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后者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重點的解決,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比如:以“閱讀課文中所寫的四件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讀幾遍,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對話、外貌、動作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特點的。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問題引路,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來,以人物的動作描寫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方法——抓詞語、看插圖、聯系生活等,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學生就很容易體會出人物的特點,那么其余的三件事隨之水到渠成,最后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個聰明能干、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閏土,同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心靈的自由,凸現了學生的個性。
“四角的天空”等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對學生來說真的很難,如果單單就文字本身來由教師講,學生會覺得枯燥,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含義。而采用想像、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效果就會不同,比如“當閏土在雪地捕鳥的時候、海邊拾貝殼、看瓜刺猹、看跳魚的時候,我在干什么?”。這樣讓學生不僅讀懂文字,也體會出“四角的天空”,實際上是指“我”生存的空間有限,生活不自由,見識狹小,也就是說作者用反襯的方法來烘托閏土的形象,感悟到作者文字背后的寫作技巧后,就輕而易舉突破了難點。
五、拓展延伸 升華主題
《少年閏土》一文節選自魯迅的《故鄉》。這個特定階段的閏土有著鮮明的個性特點。讀魯迅的文章有時我們必須聯系全文,深入理解才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悟,使我們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因此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多年以后,魯迅再見閏土時,他的外貌什么樣?語言是什么?“提出這個問題后,之后出示了摘自《故鄉》中的一段話讓學生進行理解。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魯迅,激發學生深入讀《故鄉》或是魯迅另外的文章的興趣,去更多的了解魯迅,已達到本單元的最終目的。
六、總結內容 感悟寫法
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結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