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月光曲》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繪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意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關于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也和月光有關,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研讀重點段,感受樂曲表現的旋律和聯想的寫作手法
《月光曲》有著怎樣優美的旋律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從哪兒能聽出《月光曲》的旋律?生:我從第九小節聽出來的。
師:齊讀第九小節,你從中聽出了怎樣的旋律?
讀出它的平和、優美、舒緩。
生讀“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
讀出漸強,起伏
“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烏云。”
讀出激越、高昂、激動人心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同學們可真會讀書,但是這是月光曲么?
這種寫法就叫聯想,請同學們默讀第九自然段,用橫線畫出實際看到或聽到的語句,用波浪線畫出寫聯想的語句,再想想分辨它們的依據是什么?
生:“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和“皮鞋匠看看妹妹……”這兩句話是寫實的,其余的是寫聯想的。
生:“好像”、“仿佛”這兩個詞語前面的是事物,后面的是聯想。
師:聯想部分一般用“像”、“仿佛”、“他想”一類詞引出來,這是分辨事物和聯想的一個重要標志。如果這段話,只有事物,沒有聯想,那會怎樣呢?(出示句子:“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
(生自由讀)
師:能不能去掉聯想部分?為什么?
生:不能去掉。因為沒有了聯想部分就不知道《月光曲》表現的內容了。
生:不能去掉。因為去掉了聯想部分就感受不到貝多芬的音樂有多美了。
生:不能去掉。沒有了聯想就體會不到貝多芬是在用音樂為窮苦人造福。
師: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生動感人,這么富有美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寫實實在在的事物的同時展開了豐富的聯想。既然聯想如此重要,以后我們閱讀文章時就要仔細分辨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這樣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寫文章時,不僅要把看到的聽到的寫具體,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這樣文章的內容就會更具體、更豐富。
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
三、探究月光曲創作的經過
如此美妙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造出來的呢?請同學們看2-8小節,并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2、學生提問,教師進行梳理、歸納。
3、學習小組討論一下這幾個問題
(1)為什么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2)貝多芬為什么彈了一曲,再彈一曲?
4、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隨機調整,隨機點撥。)
(1)A、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
從文中哪些句子看出盲姑娘愛音樂?(“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
齊讀,讀出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渴望。
B、出于對盲姑娘的同情
語段:兄妹倆的對話。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①重點研讀:“隨便說說。”真的只是隨便說說嗎?
她為什么要這樣說,從中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姑娘?
生:盲姑娘很善良、懂事、善解人意。
②引導體會: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
聽到這里貝多芬聽出了盲姑娘雖然雙目失明,雖然家境貧寒,但從未放棄過對藝術的追求向往和熱愛,他的心被這窮兄妹倆觸動了!(同時板書“觸動”)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對,窮哥哥愛妹妹,盲姑娘又是多么體諒哥哥,學到這里,相信同學們也和貝多芬一樣被深深感動了,(板書“感動”)。
分角色深情地讀讀兄妹倆的對話。
(2)究竟是什么又一次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又彈一首呢?請同學自由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
出示語段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
一曲彈完盲姑娘萬分激動地說
一曲彈完盲姑娘熱情飛揚地說
一曲彈完盲姑娘喜出望外地說
讓學生深情的、反復的讀這一句話。
有句話叫知音難求,貝多芬沒有想到在一間茅屋里,卻遇到了懂得他音樂、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嘗不是喜出望外,激動萬分呢?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音樂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語言,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學生接著一齊讀第八自然段。(體會清幽,讀出清幽。)
師:這段話中哪個詞語寫出了當時的意境?
生:“清幽”。
師:再讀讀書,看“清幽”這個詞在這段話中出現了幾次,每次的意思一樣嗎?
生:“清幽”在這段話中出現了兩次,意思不一樣。第一個“清幽”指茅屋里很幽靜,第二個“清幽”指月光皎潔、明亮。
師:再讀讀第二句話,“清幽”除了指茅屋環境清靜外,你們還能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我從“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體會到茅屋的環境又靜又美。
生:“清幽”在這里指茅屋環境不僅清靜,而且幽雅。
師:理解詞語就應該這樣,把詞語放在語言環境中仔細去體會。這段話怎樣讀才能突出貝多芬彈奏曲子時意境的清幽?請同學們自己試一試。
(生有感情地練讀第八自然段)
師:這如詩如畫般的意境給了貝多芬創作的靈感,他要把人世間最美的旋律奉獻給那些愛好音樂的窮苦人。此時此刻一個美妙的旋律在他的心中涌動。讓我們再次欣賞那迷人的海天月色吧。
“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四、情感升華
月光曲多美啊!我們陶醉了,兄妹倆也被這美妙的琴聲陶醉了。請同學們默讀最后一自然段,你想問些什么?
生:貝多芬為什么要“飛奔”回客店,把《月光曲》連夜記錄下來?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請你們讀讀書,再聯系上文想一想。
生:《月光曲》是貝多芬為盲姑娘即興創作的,他怕時間長了,不能完整地記下來,所以飛奔回客店連夜記下來。
生:貝多芬心情十分急切,他要把這美妙的樂曲中的每個音符都趕快記錄下來。
生:貝多芬想讓更多的窮苦人都能聽到《月光曲》,所以他飛奔回客店花一夜的工夫把它記錄下來。
生:貝多芬要讓自己創作的《月光曲》為更多的窮苦人造福,所以他才會那么急切。
師:是啊,貝多芬時時刻刻想到的是人民,是那些窮苦人。
他用畢生心血實踐著自己的諾言“用音樂為窮苦人造福”。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記住他所說的這句話吧。(出示貝多芬的話)
生:(齊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多么幸福!
17、月光曲
舒緩 起伏 激昂
平靜 感動 激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