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6課《橋》教學預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有感情朗讀課文,認識6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
2. 借助批注,通過言行感受老漢鎮定如山、大公無私的形象。3. 抓住環境描寫體會文章的表達特色。
【設計意圖】
巧用課后練習,優化語文教學
【教學預設】
一、直接揭題,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小小說,一起來讀題目----《橋》。它曾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到底有什么魅力獲得如此佳績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檢查預習 師:預習過了嗎?用指頭告訴老師,都讀過幾遍了?看來大家都預習的很充分。
(1)出示詞語 咆哮 獰笑 放肆 勢不可當
師:這些詞語都認識嗎?誰能來讀讀?(請一位同學讀。)
師:發現了嗎?這些詞語在文中都是描寫什么的?
生:洪水。(板書:洪水)
師:“咆哮”這兩個字都是口字旁,推想一下,張著大嘴,洪水像什么?(預設:惡魔、猛獸。。。。。。)
師:對,猛獸發出的巨大的聲音就是——
生:咆哮!
師:能不能想象著猛獸咆哮的樣子再來讀這個詞。(一生讀)
評: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透!看來,咱們推想詞語的意思,再想象畫面,就能把詞語讀得有滋有味了。(齊讀)
清瘦 沙啞 揪出 擁戴
師:這組詞語又是描寫什么的?
生:老漢的。(板書:老漢)
師:能不能用剛剛的方法讀一讀。(一生讀,齊讀)
(教師課件出示:祭奠)
師:這個詞念什么?(生讀)
師:什么意思?
生:為紀念死去親人而舉行的儀式。
師:大家看這兒,這兩個字是“祭奠”一詞的甲骨文。古代祭奠的時候要上供品,通常是肉和酒。你看,“祭”這個會意字多像一個人伸開雙臂,把三塊肉往桌子上放啊,“奠”字是個象形字,它像什么?
生:大酒杯!
師:好眼力!隨著歲月的流逝,漢字逐漸演變,看——這是金文、小篆,直到今天的楷書。怎么樣?咱們的漢字是不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啊?
生:是。
師:同學們,這兩個字都是生字,拿起筆來,在課文的生字表的旁邊,端端正正地寫寫這個詞。注意:祭字的左上角是一個傾斜的月字,在古代這是一個偏旁叫肉月旁,它代表的就是肉,現在的漢字里,許多跟身體有關的字都是月字旁。奠字的中間有一橫不要丟掉,不然酒杯里就沒有酒了。
(生練寫,師巡視。)
師:孩子們,誰來說說課文圍繞洪水和老漢寫了一件什么事?(2)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評:非常好,用那么簡練的語言就把當時的環境以及主要的人物,還有故事的情節都交代清楚了。那么通過預習,你讀出了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用一個詞說。(生暢談)
2.通過預習,你覺得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么樣的人?
三、品析語言,感受形象
1.通過言行,感受形象
課文中老漢的形象是怎么傳遞給我們的呢?快速瀏覽課文,你是從老漢的哪些言行中感受到的,把它劃出來。
(交流后全部出示)
選擇一兩處做上批注,一個小提醒:可以聯系上下文想一想。
預設一: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山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出示插圖)如此清瘦的老漢,為什么作者卻把他比做一座大山呢?如此清瘦的老漢就像山一樣的----?(雄偉、高大、沉穩)誰來試試,把這座山讀出來。
預設二: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師:仔細看看這三句話。它們和我們平常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不同?
預設:有三個感嘆號!
師:我知道感嘆號表示說話者內心強烈的思想情感,那你覺得從這三句話中,能看出老支書當時怎樣的心情?
預設:短句
師:為什么這么短呢?(指導朗讀)短句還有無窮的魅力,我們留到下節課細細去品味。
預設三: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A你抓住了老漢的動作,這個句子中,還有幾個動作你發現了沒有?(沖、推、揪)談談你的感受.
B你抓住了一個“推”,怎么樣的推啊?(用力)
師:孩子們,此時,老漢是這樣的,但是“剛剛或者是過了不久之后”他又是怎樣做的呢?
仔細觀察這個“推”和“揪”,你想說些什么?
在群眾和孩子里,他選擇了孩子,在孩子和自己中間,他選擇了孩子,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位偉大的父親吧!(齊讀)
小結:作者僅僅抓住老漢的言行,將一個鎮定如山、大公無私的老漢展現在我們面前。(齊讀)
2、抓住環境,升華形象
(1)找出句子,指導朗讀
孩子們,文中除了描寫老漢的句子,還描寫了什么?把它們劃出來。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sì)地舔著人們的腰。
水,爬上老漢的胸膛。
自由讀,想一想,這洪水給了你什么樣的感覺?你是從哪感受出來的?(相機指導)
師:孩子們,多么可怕的洪水呀。讓我們再來回顧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吧。(配樂齊讀)
作者用了如此之多的比喻、擬人、夸張和短句進行環境描寫,渲染了這樣一種緊張的氣氛。
此時此刻,你覺得這洪水像什么?(板書:像魔)
(2)換位想象,合作朗讀師:在這樣的洪水面前,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村民,你會怎樣?(學生暢談)
屏幕呈現導讀
在咆哮的,狂奔而來的洪水中——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
在狂舞的一米高的洪水中——一百多號人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在獰笑著逼近的洪水中——一百多號人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師生合作朗讀)
師:文章為什么用這么多篇幅去描寫環境,描寫人們的表現呢?(烘托)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人們驚慌失措,老漢卻鎮定如山,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齊讀)
(3)走入情境,提升形象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sì)地舔著人們的腰。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jiū)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水,爬上老漢的胸膛。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注意這里的環境描寫,有什么特點?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
四、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地面上 。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
此時,天 。
風 。
。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試著學文中的環境描寫,把橫線補充完整。
展示,交流,指導。
(請兩三個同學展示其作品,教師相機指導。)
五、拓展閱讀,豐富積累
推薦閱讀《豐碑》
六、板書設計
洪水如魔 言行
橋
老漢像山 環境
第二課時
復習舊知,回顧課文------- 引領學生初步體會短句的魅力--------感受小說結尾出乎意料的藝術特色--------交流《豐碑》閱讀感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