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個寓言故事。講一個種葫蘆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蘆,卻不管葉子上長的蚜蟲,結果蚜蟲把葉子吃光了,剛長出來的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最后葫蘆也長不成。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語言樸實,用詞準確。如,“長滿了綠葉”,“滿”是說葉子長得很多,郁郁蔥蔥,十分茂盛的樣子。“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掛”就是“結”的意思。這里用“掛”比用“結”更準確,因為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落下來,就像掛在那里一樣,十分可愛。“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個人只要葫蘆的形象。
本課還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畫的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種葫蘆的人盯著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課文第三段的內容,鄰居勸他治蟲,種葫蘆的人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想象力豐富的特點。經過兩個多學期的學習,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有了初步的識字能力。而且學習此文之前,學生已學習積累了一些揭示怎樣看問題的成語,也已經通過《坐井觀天》的學習,體會了通過學習一個故事,明白一個道理的表達方式。
教學目標: 認識“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盯、治、怪”4個左窄右寬的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樣子,體會種葫蘆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學習課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蘆的變化,初步體會植物生長過程中枝、葉、果實等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種葫蘆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課件、課文錄音、葫蘆果實
教學過程: 導入 (一)孩子們,看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什么?(出示葫蘆圖片)指導讀好“葫蘆”。
(二)介紹葫蘆的功用:葫蘆可以食用、藥用,還可以做出樂器及裝飾品。
(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初讀、識字 (一)放錄音,注意聽清字音,注音讀書姿勢,思考題目中的“我”是誰?
(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長句子或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識字情況:情景中識字、詞語中識字、游戲中鞏固單個字。 讀文、感悟 (一)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根據提示填空)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讀文思考:這里面的葫蘆與課題中的葫蘆一樣嗎?
2.交流這棵葫蘆長得怎么樣,用自己的話說說葫蘆及其他植物的生長過程。
3.讀文體會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說說小葫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自由讀文,同桌交流。
3.比較發現,感受表達的生動。
4.抓住“更、慢慢地、一個一個”,感受蚜蟲、葉子、小葫蘆三者之間的聯系。
四、指導書寫
1.出示“棵、盯、治、怪”四個字,觀察、交流發現。
2.師范寫(說明注意事項),生書空。
3.生描紅、練習。
4.同桌互評、修改。
五、小結
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是什么原因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