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這是《鳥的天堂》文本解讀,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在一個“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的傍晚時分,這一次,他沒有看到鳥,只見到高大茂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這部分重點刻畫大榕樹的美麗:先寫遠看榕樹的情景,再寫近看榕樹時枝干和綠葉的情態,展示出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在飽含情感的描寫之后,作者發出由衷的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是在陽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見到了鳥飛鳥鳴的熱鬧情景。文中寫了鳥聲、鳥影,讓人應接不暇;寫了鳥的形態——大、小、花、黑;還寫了鳥的各種姿態——叫、飛、撲;最后,又專寫了一只畫眉鳥,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了鳥的可愛和它們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這里的鳥兒數量眾多、種類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們生活的自由和快樂。
我們吃過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炎熱的夏天,暑氣已經退了天氣特別涼爽,此時人們的心里也很愜意,帶著一份好心情,人們覺得什么都是美的。同時也點出了他們第一次去鳥的天堂的時間。寫紅霞,本可以寫成”只留下一段紅霞在天邊“。但是作者加上了“燦爛”,寫出了紅霞的鮮明耀眼得特點。一個燦爛,寫出了當時心情之好。)
我們走過一條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邊。在河邊大樹下,我們發現了幾只小船。(為表達大榕樹是長在河中心的小島上的,埋下伏筆)
我們陸續跳上一只船。一個朋友解開了繩,拿起竹竿一撥,船緩緩地動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移動。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音樂是美的,唱歌的時候,人們的心情是好的。而因為心情好,反過來人們會感覺到身邊的事物也會美好起來。作者將劃槳聲比作樂曲,也襯托出作者和他朋友的那份愉快的心情)。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初見大榕樹,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綠和茂盛,并且作者猜想它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組成的,可見這個榕樹非常的大與茂盛。一簇簇,許多,寫出了枝葉的繁多,恰當表達了茂盛特點。樹葉綠得可愛——樹葉綠就綠唄,怎么可以說可愛?僅僅是因為心情好?不。結合下文,“明亮的顏色”,我們知道這里的綠,同樣包含了明亮、旺盛生命力,令人感覺茂盛,因而才可愛。有一個似乎矛盾的地方——一是“許多株榕樹”,再有說“看不到主干在那里”,如果說主干,就自然是一棵,而作者前面有說許多株榕樹,在這里就顯得矛盾了。其實這矛盾,真是大榕樹繁茂的給作者造成的一種錯覺——一株?還是許多株?如果說一株,看不出主干在那里,而且很多根已經扎在地上了,就好像是許多株。)
當我說許多株榕樹的時候,朋友們馬上糾正我的錯誤,一個朋友說那里只有一株榕樹,別一個朋友說是兩侏。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在經過兩個朋友的爭辯,作者認為這是兩株榕樹,就算是兩株,在作者眼里每一株也是實在大的沒辦法形容了,就跟許多株一樣的。這里,是對上文的一個延續,其實還是在強調榕樹之大。正是因為錯覺,正是因為矛盾,正是因為朋友也意見不統一,才引著讀者繼續往下讀——到底是幾株啊?)
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不可計數——非常難以計算其數量,可見枝干之多。如此多的枝干,得是怎樣的一棵大樹啊?)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解釋了不可計數的原因,也對前面的“許多株”錯覺產生的原因作了交代——因為枝上又生根,許多根直插到地里,怎么不是“許多株”呢,極言其大。)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這個“臥”字,用得極其精妙——為什么用“臥”?不能用“長”、“立”、“站”?數太大了,你根本看不出主干在那里的,而且,作者說是從遠處看,因為榕樹茂盛,枝葉繁茂,連許許多多的枝干上也都是枝葉,將“退”給藏起來了,只能看到身子和頭,看不到腿,形態可不就是“臥”嗎?從這個臥字上就足以感到榕樹之大。)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這是這一段的中心句,寫出了要描寫事物的主要特點。全部的生命力,很深奧啊,怎么樣才是全部的生命力展示出來?這句話吸引著讀者往下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一簇堆在另一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這得多少葉子在一起才能“堆”啊?一個“堆”寫出了樹葉之多,多得不是“搭”了,令你很難想象出到底是多少枝葉,因此你很難看到枝干了,因此,遠看好像“臥”了。“茂盛”的特點,就這樣寫出來了。“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沒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是對生命力的具體描寫,怎么就是生命力?葉子里面水分和營養充足,陽光下,即使是在晚霞之下,仍然發亮,營養充足得發亮;這是生命力;微風中或者因為鳥的跳動,枝葉揮動起來,亮光也在閃爍著,就好像樹葉里面有生命在動,在顫動——每一片葉子都在“長”啊!這“長”,這“堆”,不是生命力嗎——作者用這樣的文字,將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生命力”寫得具體可感。這樣的樹,怎不令人驚嘆?這樣的樹怎能不令人贊美?作者說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值得玩味的是,作者既然是在贊嘆,為什么不用嘆號?這樣感情表達不是更加強烈一些嗎?作者沒有。為什么?我推測——作者在內心暗暗的贊嘆,不敢高聲——夜晚,如此美麗的大樹也該休息了,驚擾了正在生長這的枝葉!)
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這兒能成為鳥兒的天堂,受到了當地農民的保護,鳥是應該被保護的!)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朋友說了,我才產生了一種感覺——仿佛聽到,其實是真的聽到了。只是因為沒看到鳥兒,作者才用了“仿佛”。仿佛一詞,在這里用的非常恰當——那種似有似無的感覺。大家的語言準確精妙在于此啊——沒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都是用得恰到好處的。),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只鳥影兒。只有無數得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土地是濕的,大概漲潮的時候河水會沖上岸去。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我不禁這樣想。于是船開了,一個朋友撥著槳,船緩緩地移向河中心。(“鳥兒天堂里沒有一只鳥”這是一個懸念——到底有沒有?你去看下文。)
第二天,我們劃著船到一個朋友的家鄉去那是個有山有塔的地方,從學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鳥的天堂”。
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耀在水面,在樹梢,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更加光明,是對生命力得補寫!)了。我們又把船在樹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從兩個“到處”感受這兒的鳥特別的多——你根本不曉得鳥兒在那里,好像整個世界都是鳥在飛,在叫,鳥兒之多,不言而喻了。)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從顏色和姿態上感受這兒的鳥多。)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一那只,另一只飛起來了。(應接不暇,——眼睛都應對不過來了——這跟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相聯系的。作者想看清楚一些鳥,但是不知道看哪只才好)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前面是整體畫面,這次是鏡頭的一個特寫,給了畫眉鳥——畫眉鳥非??旎?,唱著歌兒,表達著內心的愉快——興奮的叫著,寫出了鳥的的心情,好聽的歌聲,也寫出了鳥兒的心情——其實,也在寫祖宗惡化的心情啊,看到鳥兒能夠感受到鳥兒在興奮,聽著鳥叫好像在唱好聽的歌兒,作者是在贊美鳥兒,贊美眼前的景色啊!鳥兒生活在這里,多么快活,多么自由自在——畫眉鳥就是這里的鳥兒的代表,是所有鳥兒的生活狀態的寫照!)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在這里,作者總結性的說話——“鳥的天堂”兩種含義:第一,大榕樹美麗、茂盛,是鳥兒美麗的舒適的如同天堂一般的家;第二,鳥兒在這里生活的自由自在快活無比,如同在天堂生活一樣幸福!“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說明這只是作者聽說大榕樹被稱為快樂鳥的天堂,而后一個不加引號,說明作者親眼目睹了鳥兒在這里生活的非??鞓?,自由自在,就像在天堂里生活一樣。)
就教學而言,在本文,除了讀懂內容,在表達上有三點可以引導學習體會:
第一,準確優美的語言。寫大榕樹茂盛、充滿生命里的句子,寫鳥兒快樂生活的句子。這些句子需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賞析精妙所在。
第二,作者準確表達作者感覺——自己當時產生了怎樣的感覺就寫怎樣的感覺,而這感覺有很好陪襯了事物的特點。
第三,寫景物,細致觀察抓住景物在不同時間階段內給人的不同印象——大榕樹傍晚和白天給人的不同印象,將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階段給人的突出印象相比較,從而抓住特點,寫出特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