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18.頤和園》公開課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篇課文比較長,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學生不易把握。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一、加強閱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方式。通過讓學生個別朗讀、自由讀、默讀、賽讀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了文本語言,誘發學生的閱讀激情,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真正落實“以讀為本”這一教學理念,激活學生思維的發散與獨創,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 創設情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并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觀,自由品讀,同時在自己喜歡的詞句上做上批注,必要時還可以和同學交流一下感受,學生在表達感受時,能夠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如在體會長廊的“長”和“美”時,有的說通過具體數據可以感受到長廊的“長”;有的說“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每間橫檻上幾千幅畫各不相同,長廊兩旁有四季不謝的花木”;有的說知道頤和園的長廊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呢!只有讓學生自主選擇,自由表達,學生的思維才是最活躍的,學生的感受才是最真切的。在整堂課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加以適當的點撥、引導,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主動學習的自由王國里,獨立思考,研讀課文,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 自主協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則是引導者,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好伙伴。教學的過程始終是平等對話的過程.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說話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學的創造空間是不可估量。我們需要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以切實有效的方式引領孩子們在語言世界里主動探究,發現,并為他們的潛能的發揮創造機會,使學生的生命之河躍起燦爛而美麗的浪花.
總之,這一節課學生在和諧、自主、協作的氛圍中學得輕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