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4
這是《21.鄉下人家》說課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鄉下人家》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21課。本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了四篇課文,《鄉下人家》是本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和生活的美好品質。文章作者善于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景來描寫鄉村之美,而選編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則是引導學生從平凡中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本文上承第五組“關愛生命,熱愛生活”等相關知識,下接第七組“認準目標,不懈努力”這一專題內容。對于前面學習的知識是一種補充和完善,對于新的知識起鋪墊的作用。
(二)、說學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寫人敘事的文章相比,學生學習寫景的文章有一定難度。因為十歲左右孩子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身邊的景物不太關注,很少有人去仔細觀察。但是好在我們學校的孩子們大多數都來自農村,有鄉村生活的經歷,所以要想讓學生對《鄉下人家》中的景物和場面產生喜愛和向往之情,必須利用我們的優勢來制定教學策略。
(三)、說教學目標
縱觀全冊,第六組課文訓練重點是“揣摩積累語言、了解田園生活、拓展搜集資料”。而作為第六單元的開篇課文,并且是精讀課文,對文本的詩情畫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編者的編寫意圖、教者的預設生成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應該力求找到共鳴點,形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為此,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四點: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4.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之所以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閱讀要求是:加強閱讀基本功的訓練,發現語言規律,把握豐富的人文內涵。這樣確定教學目標,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既注重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又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也體現了年段要求和本課特點。
(四)、說重點難點
1.重點:是能隨文章的敘述順序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從而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2.難點:一是從平凡事物、普通場面中體會鄉村生活之美;二是了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
二、說教法
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有效落實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及文本的特點,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因此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
(二)、以讀代講法。
學語文,“三分講七分讀”。本文語言優美,為此,我采用以讀代講法,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醉其音,心同其情”。這樣,也就把握了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另外,還要把文中描寫從房前走到屋后,從春季到秋季,從白天到夜晚的句子從課文中找出來,讓學生在讀中去了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難點2)。
(三)、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情”,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并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在教學本課時我采用音、圖、文結合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鄉下人家的美景中。
三、說學法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策略。因此,我指導學生采用以下三種學法:
(一)、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充分預習,搜集和鄉村有關的資料,由于班里的孩子大多都有鄉村生活的經歷,所以在課前可以留一些開放性作業,讓孩子們親身去觀察、去經歷,以幫助孩子在課上喚醒自己對鄉村生活的美好感受。
(二)、合作學習法,在課上采取小組合作法,首先合作朗讀并分享自己的感受,然后讓孩子們找出自己的家鄉和文中相同相似之處。教師在小組匯報時,重點要引導大家去理解,這種鄉村美是我們身邊就有的,是普通的是平凡的,這樣就解決了第一個難點(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三)、讀寫結合法,通過以上兩種學法,學生初步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美好,但想要更深刻的體會鄉村生活的美好,一定要將讀寫結合起來。另外,通過對文章結構的模仿也可以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寫景作文的寫作方法。無疑,讀寫結合法是解決教學難點的最有效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品讀課課前預習題卡;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完成課前預習題卡;和家長一起在自己的家鄉走一走,拍下照片,感受自己家鄉美(居住在城市的孩子可以回老家或者和父母一起去郊區)。
(二)、創設情境,順勢導學。
學習寫景的文章,直觀的視覺感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上課伊始,我用多媒體展示鄉村生活畫面(包含學生帶來的照片),同時課件播放鄉下特有的“交響樂”--蟲鳴,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感受鄉村濃濃的田園氣息。為后文想象畫面做鋪墊。
(三)、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讓學生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課文中帶拼音的字讀正確;
2.讀認字詞,識認準確。檢查學生自認字詞的情況,學生易認寫錯的字用多媒體出示:飾、冠、覓、瞧、聳、巢,教師相機指導書寫,并滲透識字的方法;
3.猜詞游戲,鞏固字詞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通過這三步,生字詞的讀寫教學水到渠成,落實第一個教學目標。)
(四)、品讀課文,欣賞鄉景。
1.自讀自悟,想象畫面。
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或標注問題。
2.小組合作,分享交流。
(1)課文中描寫了哪些生活場景?每人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場景融入自己的感情為大家朗讀。
(2)快速回憶自己的家鄉或去過的鄉村中有哪些場景是和文中相似的,和大家分享并重點說說自己的感受。
3.讀寫結合,學法遷移。
將文中描寫從房前走到屋后,從春季看到秋季,從白天到夜晚的句子找出來,出示在課件上,請同學們模仿這種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列出提綱寫一寫自己的家鄉,并從中選擇一個場景具體描寫,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通過聲音喚醒學生的聽覺;通過搜索與課文中形似的經歷,喚醒學生的回憶;通過仿寫,喚醒學生的感覺。讀寫結合,突出本課教學的重點)
(五)、回顧拓展,激發鄉情。
1.回環中心,激發鄉情。
多媒體課件出示:鄉下人家, 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引導學生用板書內容說話)
(多媒體課件出示: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2.延伸拓展,感情升華。
自由閱讀《在天晴了的時候》,交流感受。
師生配合,激情朗誦。
3.布置作業,鞏固所學。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通過小結出示文章的中心句深化和豐富文章內容,完成整個課堂的知識框架的建構。通過拓展閱讀,將學生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再度升華。同時以作業的形式落實本課的第二個教學目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