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1
這是《22.雖有嘉肴》教案及板書,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 導入
師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一課《雖有嘉肴》 板書。
引出“嘉肴”和“佳肴”的演變。
投影:
“嘉肴”在秦漢以前就已經出現,“佳肴”出現要晚一些,但起碼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人用了。到了近代,“佳肴”一詞的使用變得更普遍,逐漸成為了規范用語。而出現更早的“嘉肴”反而沒有人用了。
——南京師大附中 吳家駒
師:也正是因為語言在不斷地發展,很多詞語的意思在不斷改變,所以我們現在去讀秦漢時期的文章,必須借助注釋。并且我們為了更好地閱讀,還需要識記很多常見字詞的含義。下面,我們就來自學疏通文意。 誦讀課文 請一位同學讀無標點的課文
請一組同學讀無標點的課文
請全班同學讀無標點的課文
提問:你是怎么快速將課文讀熟背誦的?這篇課文為什么這么好背呢?
引出結論:句子兩兩對稱,朗朗上口,課文有古漢語特有的韻律美。 讀有學,學中思 (1)自學(6分鐘)
【投影】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自學要求:
1.解釋加紅的字并翻譯劃線句子。
2.獨立思考,安靜快速,6分鐘。
知者加速:學貴質疑,閱讀文章,請提出你的一個疑問? 合作互幫 【投影】
要求:
1.小組互幫解答字義。小組成員站立交流,每個人輪流說自己的解答,重復的不說。
2.將小組不理解和有爭議的字義寫在白板上。
3.小組討論提出一個疑問并寫在白板上。
4.小組發言人代表小組發言。
完成任務的小組坐下并進入知者加速。
知者加速:背誦全文。 展示與點評 請最快完成的小組發言人先疏通詞義,把確定無誤的詞語意思先理清楚。再請其他小組發言人補充有誤和有疑義的詞語。 師投影詞語意思,重點講解“雖”的含義。 請兩位同學翻譯劃線語句。 學貴質疑 【投影】
你的疑惑是什么?
學貴置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
明 陳獻章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就毫無疑義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
法國 巴爾扎克
小組上臺提出自己小組的疑問。 投影課文,請學生解決小組問題。 問題歸類:是什么? 為什么? 重點講解三個問題。 為什么是雖有嘉肴開始?
類比:
通過比較兩個有相似處的對象來講明自己的觀點。
例如:要想找到合適的鑰匙開一把鎖,必須先了解這把鎖的內部結構。同樣的,要想通過話語打開一個人的心結,必須先了解這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教,然后知困是什么意思?
A.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B.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C.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D.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為什么說學,然后知不足?
雄鷹只有當它搏擊藍天時,才知道天空是多么遼闊,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時,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寬廣,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樣,一個人只有當他學得愈多時,才知道學海無涯,而自己學到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罷了,他才懂得要永無止境地進取,用句古人的話說,就是“學然后知不足”。
四、啟發誘導,學海無涯
師結束語:《雖有嘉肴》節選自禮記,我們一起來齊讀ppt這句話。
《禮記》,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記錄,編纂而成,共49篇。
師:雖然《禮記》只有49篇,但有些書越讀越厚。單是關于《禮記》的解讀文章就有5000多篇。所以,真正想要精讀一本書,可能讀一輩子都還不夠。
今天我們學了《雖有嘉肴》,它只是一個引子,如果你有興趣,你依然可以讀出更多的內容。
最后再次齊讀《雖有嘉肴》
五、因人作業(最小作業量,知者加速)
1.最小作業量
完成相關的課后練習
2.知者加速:課外閱讀《禮記》的相關部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