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這是《廉頗藺相如列傳》預習及習題,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1.臣等不肖(xiào) 2.刎頸之交(wénjǐng) 3.廣成傳舍( zhuàn)
4.繆賢舍人(miào) 5.見臣列觀(guàn ) 6.相如雖駑( nú )
7.臣語曰(yù) 8.使人遺趙王書(wèi) 9.睨柱(nì)
10.秦王不懌(yì)
二、解釋下列黑體詞的含義。
1.乃辭謝(婉言) 2.從徑道亡(小路) 3.間至趙矣(抄小路)
4.臣請就湯鑊(沸水) 5.左右皆靡(倒下) 6.為趙王壽(敬酒或獻禮)
7.秦王竟酒(完畢) 8.位在廉頗之右(上) 9.一介之使(個)
10.徒以口舌為勞(只不過)
三、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畫一橫線,并在括號內寫出本字。
1.可與不(否) 2.拜送書于庭(廷) 3.召有司案圖(按)
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穆) 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熟)
四、解釋下面一詞多義。
于:1.聞于諸侯(在 介詞) 2.故燕王欲結于君(和 介詞)
3.歸璧于趙(到 介詞)4.使不辱于諸侯(被 介詞)
5.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對 介詞) 6.苛政猛于虎也(比 介詞)
之:1.得璧,傳之美人(它代詞) 2.即患秦兵之來(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3.均之二策(這 代詞) 4.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助詞 不譯;或我,代詞)
5.至河伯娶婦時……幸來告語之(我,代詞)6.何陋之有(助詞 表示賓語前置)
對:1.何以知之?對曰(回答 動詞) 2.對鏡貼花黃(向著 介詞)
請:1.璧有瑕,請指示王(請允許我 動詞) 2.秦王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請你 動詞)
3.諸將請所之(請示 動詞)
書:1.使人遺趙王書(信 名詞) 2.秦御史前書曰(書寫 動詞 )
3.軍書十二卷(文書 名詞)
許:1.寧許以負秦曲(答應 動詞) 2.潭中魚可百許頭(左右 不確定數詞)
3.時人莫之許也(贊同 動詞) 4.曳屋許許聲(象聲詞 )
5.大鐵椎,不知何許人也(處 名詞 )
設:1.乃設九賓禮于廷(安排 動詞)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部署 動詞)
3.設以炮至,吾村不齏粉乎(假設 連詞)
奏:1.請奏瑟(彈奏 動詞) 2.相如奉璧奏秦王(進獻 動詞)
顧:1.顧吾念之(可是 連詞) 2.相如顧召趙御史曰(回頭 動詞)
3.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拜訪 動詞) 4.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難道 副詞)
計:1.計未定(計策 名詞) 2.廉頗藺相如計曰(謀劃 動詞 )
3.可計日以待也(計算 動詞 )
五、請在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下畫一橫線,并在括號內標出由何類詞活用為何類詞。
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動→名)
1.秦璧西入秦(西 名→狀) 2.秦御史前書曰(前 名→動)
3.且庸人尚羞之(羞 動→意動) 4.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形→意動)
5.歸璧于趙(歸 動→使動) 6.怒發上沖冠(上 名→狀)
7.特以詐為予趙城(詐 動→名 )
六、文言文中常見的特殊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詞結構后置句等。請指出下列各句屬何種句式。
1.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后置句) 2.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判斷句)
3.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動句) 4.大王見臣列觀(介詞結構后置句)
5.徒見欺(被動句) 6.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結構后置句)
7.何以知之(賓語前置句) 8.而君幸于趙王(被動句 )
9.且相如素賤人(判斷句) 10.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句)
1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斷句)
七、請給下列各句補出省略的成分,并寫出具體內容。
1.( )固請( ) 2.相如聞( )不忍與( )會
3.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 4.請奉盆缶( )秦王
5.(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6.今君乃亡( )趙走( )燕
答案:1.主語,秦王2.賓語,這件事;介賓短語的賓語,廉頗 3.謂語,厲害
4.介詞,給 5.主語,廉頗和藺相如 6.介詞,從;介詞,到
八、填空。
1. 本文節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司馬遷,字子長,是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書、表、本紀、世家、列傳 ,記載了從黃帝到太初四年約3000年的歷史。
魯迅先生曾贊譽《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請在本文中找出五個至今仍常用的成語或熟語:
答案:3.布衣之交 兩虎相斗,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完璧歸趙 口舌之勞
九、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練習。
(一)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節選自《淮陰侯列傳》)
1.請結合原文,用現代漢語回答問題。
(1)韓信不能被推選作官吏的原因是:
答案:家里貧窮,品行又不好。
(2)韓信為什么常常依靠別人生活?
答案:沒有官做,又不會做買賣謀生。
(3)亭長之妻對韓信是什么態度?用什么方法氣走了他?
答案:討厭他 早晨不到起床時就燒好飯,端到床上吃掉,到了吃飯時間不給韓信準備飯。
(4)當韓信說將來一定要報答漂母時,漂母說:
答案:大丈夫不能自己維持生活,我同情公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期望你報答嗎?
(5)淮陰屠中一少年向韓信挑釁時說:
答案:韓信你若不怕死,就來殺我;你若怕死,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
(6)街市上的人為什么笑韓信?你怎么看韓信“俛出胯下,蒲伏”的行為?
答案:認為韓信膽小胸懷大志的人 不必計較小事。
2.在本文中找出兩個通假字,并寫出本字
答案:蓐褥 孰熟 俛俯 蒲匍
3.找出與“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句式相同的句子
答案: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
4.找出與“拜送書于庭”句式相同的句子
答案:信釣于城下出我胯下
5.找出與“鄭人有欲買履者”句式相同的句子
答案: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6.指出黑體詞的含義,有活用現象也請指出。
(1)飯信(使……吃飯 使動 ) (2)自食(給……吃)
(3)眾辱之曰(當眾 名→狀) (4)若雖長大(你)
(5)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多次)(幾)
(6)食時,不為具食(吃(飯))(食物)
(7)怒,竟絕去(終于)竟漂數十日(完畢)
7.翻譯“竟漂數十日”這句話。
答案:(漂母)一連十幾天分飯給韓信吃,直到漂洗完畢為止。
十、(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題。
蓋勛字元固,敦煌廣至人也。初舉孝廉,為漢陽長史。時武威太守倚恃權勢,恣行貪橫,從事蘇正和案致其罪。涼州刺史梁鵠畏懼貴戚,欲殺正和以免其負,乃訪之于勛。勛素與正和有仇,或勸勛可因此報隙。勛曰:“不可。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諫鵠曰:“夫紲食鷹鳶欲其鷙,鷙而烹之,將何用哉?”鵠從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詣勛求謝。勛不見,曰:“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亂隴右,乃使勛別屯阿陽以拒賊鋒。時叛羌圍護羌校尉夏育,勛與州郡合兵求育,至狐盤,為羌所破。勛收余眾百余人,為魚麗之陣。羌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勛被三創,堅不動,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種羌滇吾素為勛所厚,乃以兵捍眾曰:“蓋長史賢人,汝曹殺之者為負天。”勛仰罵曰:“死反虜,汝何知?促來殺我!”眾相視而驚。滇吾下馬與勛,勛不肯上,遂為賊所執。羌戎服其義勇,不敢加害,送還漢陽。后刺史楊雍即表勛領漢陽太守。時人饑,相漁食,勛調谷廩之,先出家糧以率眾,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時長安令楊黨。父為中常侍,恃勢貪放,勛案得其贓千余萬。貴戚咸為之請,勛不聽,具以事聞,并連黨父,有詔窮案,威震京師。時小黃門高望為尚藥監,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為孝廉,勛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愛,碩帝之寵臣,而子違之,所謂三怨成府者也。勛曰:“選賢所以報國也。非賢不舉,死亦何悔!”
1.對下列句子中紅色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乃訪之于勛 訪:詢問。
B、而詣勛求謝 詣:到……去。
C、勛被三創 被:覆蓋。
D、非賢不舉 舉:推薦。
2.下列各句中紅色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B )
A、時武威太守倚恃權勢 B、或勸勛可因此報隙
C、羌精騎夾攻之急 D、有詔窮案,威震京師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 )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蓋勛忠于自己的職守的一組是( D )
①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
②北地羌胡寇亂隴右,乃使勛別屯阿陽以拒賊鋒。
③勛被三創,堅不動。
④勛調谷廩之,先出家糧以率眾,存活者千余人。
⑤貴戚咸為之請,勛不聽,具以事聞。
⑥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為孝廉,勛不肯用。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蘇正和敢于審查仗勢橫行的武威太守的罪行,蓋勛雖然與他有私仇,但能公正地勸告梁鵠,使梁鵠不殺蘇正和。
B、北地羌胡侵擾隴右,蓋勛受命帶兵抗擊,后因救助被包圍的夏育,被強敵打敗,困境中仍堅持作戰,危難時寧死不屈。
C、蓋勛領漢陽太守,采取有效的方法救濟饑民,帶頭拿出自家糧食,救活了千余人。任京兆尹時,能審查恃勢貪贓的楊黨,并拒絕貴戚求情,因而遭到報復。
D、小黃門高望受皇太子寵幸,太子通過皇帝寵臣蹇碩囑托蓋勛讓高望的兒子做孝廉,蓋勛不怕得罪這三個有權勢的人,敢冒生命危險而絕不這樣做。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把(1-5)句翻譯成規范的現代漢語句子(如果是省略句,請補上省略的成分)。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后使復其所。
(1)獻諸子罕:把它獻給子罕
(2)以示玉人:我把它拿給雕琢玉的人看
(3)我以不貪為寶:我把不貪財物當作寶物
(4)若以與我: 你如果把玉給我
(5)皆喪寶也:我們都失去寶物
一、[譯文]
蓋勛字元固,是敦煌郡廣至縣人。起初他被推薦為孝廉,做漢陽郡長史。當時武威太守倚仗權勢,放縱地做貪橫之事,從事蘇正和審查取得他的罪證。涼州刺史梁鵠畏懼貴戚,想要殺蘇正和來免去他的牽累。于是向蓋勛詢問此事。蓋勛平素與蘇正和有仇,有的人勸蓋勛可以借這個機會報仇。蓋勛說:“不行。商量事情殺害好人,不忠;乘人之危,不仁”。于是勸告梁鵠說:“拴著喂養鷹鳶想要它兇猛,它兇猛了卻要煮了它,將要用它什么呢?”梁鵠聽從了他的話。蘇正和高興能免去殺身之禍,到蓋勛那里請求感謝。蓋勛不見他,說:“我為梁使君謀劃,不是為了蘇正和。”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侵擾隴右,長官于是讓蓋勛另外屯兵阿陽來抗擊敵人的先頭部隊。當時反叛的羌人包圍了護羌校尉夏育,蓋勛與州郡合兵救助夏育,到狐盤,被羌人打敗。蓋勛收聚剩下的一百多人,列成魚麗軍陣。羌人精銳騎兵夾攻他們很緊急,士兵很多戰死。蓋勛受了多處傷,堅定不動,于是指著木牌說:“一定把我的尸體陳列在這里。”句就種族羌人滇吾平素受蓋勛厚待,于是用武器抵御羌人士兵說:“蓋長史是賢人,你們殺他是對不起上天。”蓋勛仰頭斥罵說:“該死的反叛敵人,你們懂什么?趕快來殺我!”眾人互相看著很驚慌。滇吾下馬把馬給蓋勛,蓋勛不肯上馬,于是被敵人捉住。羌胡人敬服他義勇,不敢加害他,送他回漢陽,后來刺史楊雍就上奏章推薦蓋勛兼任漢陽太守。當時人們饑餓,相互侵奪財物,蓋勛調運糧食供給饑民,他先拿出自家糧食來帶領大家這樣做,救活了一千多人。
他任命為京兆尹。當時長安縣令楊黨,父親是中常侍。楊黨仗恃權勢貪財放縱,蓋勛審查得到他的贓物一千多萬。貴戚全都為楊黨求請免罪,蓋勛不聽從,全部把事情告知朝廷,連同楊黨的父親,皇帝下令追究審查,此事威震京師。當時小黃門高望做尚藥監,被皇太子寵幸,太子通過蹇碩囑托蓋勛讓高望的兒子高進做孝廉,蓋勛不肯這樣做。有的人說:“皇太子是太子,高望是太子喜愛的人,蹇碩是皇帝的寵臣,可是您違背他們,這是人們所說的“三怨聚在一起”了。”蓋勛說:“選擇賢才用來報效國家。不是賢才不推薦,我死了又后悔什么!”(《后漢書·蓋勛傳》)
二、[譯文]
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玉,把它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獻玉的人說:“我把它拿給雕琢玉的人看,雕玉的人認為是寶物,所以才敢獻給您。”子罕說:“我把不貪財物當作寶物,你把玉當作寶物,你如果把玉給我,我們都失去了寶物。不如我們兩人都有自己的寶物。”獻玉的人跑拜行禮告訴說:“小人懷帶著這塊玉璧,不敢走出鄉里,我交出這塊玉來請免于死。”子罕把這塊玉放在鄉里,讓雕玉的人為他雕琢,這個人富裕后讓他回到原來的地方。(《左傳·襄公十五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