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這是《樹之歌》教學案例及課后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研究設計
(結合課題研究意圖詳細地介紹本節教學方案)
本課共15個生字,其中8個生字都與樹木名稱有關,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將識字教學與認識樹木相結合,在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熟讀兒歌,然后圈出兒歌中的樹木名稱,并且與插圖一一對應,由這些表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引出生字“梧、桐、楓、松、柏、樺、杉、桂”,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識字。本課教學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從而產生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轉化為一種巨大的內驅力,提高識字效率。
研究目標
(結合課題研究目標,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生字、生詞,能正確書寫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學習感知樹木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熱愛樹木、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研 究 片 段
(在教學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體現課題研究過程的片段) 《樹之歌》教學片段
一、圈畫關鍵信息。
師:這首兒歌介紹了哪些樹木呢?用筆把他們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讀一讀。
(生圈畫樹名,并讀書名。)
生:我找到了11種樹木,有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白樺、銀杏、水杉、金桂。
師:真了不起,這么多樹名都讀準了。去掉拼音還認識嗎?
(開小火車讀。)
根據學情泛讀正音,重點是“梧桐”連讀二聲,“楓、松”后鼻音。 歸類集中識字。 師:這些樹名里藏著許多生字,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課件出示:梧、桐、楓、松、柏、樺、杉、桂)
生:我發現這些生字全是木字旁,是因為它們都是樹木的名字。
師:你發現了它們字形里的秘密。再讀一讀并,還有什么發現?
生:梧、桐、楓,我發現這些字的讀音就是木字旁旁邊的字。
師:像這樣的字,左邊木字旁表示它們都是樹木,右邊的字就提示了它們的讀音,真有趣!這樣的字還有很多,你來猜猜它們是什么樹?
(課件出示詞語及圖片:榆樹、橡樹、楠樹、棕樹、石榴)
三、我為樹木掛名牌。
師:課文插圖中的樹木分別是什么樹木呢?答案就在兒歌里。請你先仔細讀讀兒歌,畫畫每種樹木的特點,再和同桌合作為它們貼上名牌。
(教師提供學具,學生同桌合作學習。) 研究
反思
(結合課堂觀察效果,有針對性地對其中蘊含的研究問題進行反思) 成功之處:在本節識字教學課上,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不足之處:《樹之歌》是一則小韻文,主題單純,內容淺顯,重在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我對本課教學設計重在識字方法的引領、識字興趣的激發,但是效果欠佳。
改進措施:在今后的識字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識字習慣的養成,借助情境,立足語境,多元識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識字效率。此外,教師應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