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0
這是《11.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鑒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3.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詩人思想感情的領悟與評價。詩中“夢境”的內涵,歷來說法不一,中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教師須根據學生的發言作好引導。
【教學設想】
采用“誦讀為主,啟發、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使每一遍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都有任務;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語言魅力,在誦讀中體味詩人情感。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剛才大家給聽課的老師們介紹了一些亳州的名人,我們都感到亳州真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老師也給大家介紹一位名人,請大家欣賞一幅對聯(課件展示)。大家齊讀。
生齊讀:詩中無敵,酒里稱仙,才氣公然籠一代;殿上脫靴,江頭披錦,狂名直欲占千秋。
師:誰能告訴我這幅對聯寫的是哪位歷史人物?
生1:李白。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呢?
生1:“詩中無敵”,說明他的詩歌寫得很好。“酒里稱仙”,說明他愛喝酒。還有,貴妃捧硯,力士脫靴,這是關于李白的典故。
師:很好,我找一個同學詳細講講“殿上脫靴”的典故。
生2:李白在長安時,有一次喝得大醉,在金鑾殿上,當著皇上的面讓寵臣高力士為他脫靴,貴妃親自捧硯來請他作詩,很瀟灑,不過,也正因為這樣得罪了很多人。
師:這是一個有趣的傳說。從這個傳說中我們可以知道,李白到宮廷之后,依然不改傲岸不屈的個性。這樣一位品行高潔的詩人當然不會受到權貴們的歡迎。僅僅過了兩年,李白就遭受排擠,離開京城,他在東魯住了一段時間之后,準備南游吳越。在和東魯的朋友告別時,李白寫下了一首詩,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板書)。我們將用誦讀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詩。
第一遍誦讀:讀準字音
師:我們首先進行第一遍誦讀,這一遍誦讀的主要任務是(投影):
第一遍誦讀:讀準字音和節奏,勾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指定學生讀)
師:他有沒有讀的不準的音呢?
生1:“越人語天姥”,“語”應讀三聲,他讀作四聲了。
師:“語”是個多音字,可以讀四聲的。這里為什么不讀四聲呀?
生1:這里是“告訴”的意思。
師:作“告訴”解應該讀幾聲?
生1:四聲。
師:那,他讀對了呀。
生1:哦,是對了。
師:對了嗎?是作“告訴”講嗎?“越人告訴天姥山”嗎?
生2:不是,應該是“越人談論天姥山”。“語”作“談論”解,讀三聲。
師:很好,請在課本上注音。還有別的錯誤嗎?
生3:“天姥連天向天橫”,“橫”他讀成四聲了,應讀三聲。當“蠻橫”解才讀四聲,這里是“橫插”的意思。
生4:“須行即騎訪名山”,“即”應該是二聲。
師:對。還有一個字要強調一下,“惟覺時之枕席”的“覺”,有的教科書上注音為“jiào”,有的教科書上注音為“jué”。我們就按照現在使用的教科書讀作“jiào”吧。兩個讀音都是一個意思,就是“睡醒”。“jiào”是古音。
第二遍誦讀:讀懂文意
師:好,剛才談的是注音。有沒有不理解的字詞?
生1:“天姥連天向天橫”,山是插到天上去的,為什么用“橫”?應該用“豎”的。
師:是嗎?誰給大家做個解釋?
生2:我感覺用“橫”更見出天姥山的壯闊和高遠。
師:是的,這里還有押韻的考慮。
生3:“青冥浩蕩不見底”,我們一般都說大海不見底,這里怎么說天也不見底呢?
師:為什么天也可以不見底?誰告訴大家?
(約等半分鐘無人舉手)
師: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想象豐富。他現在已經站在什么角度看天了?
生4:他已經登上了天姥山,在天上俯視,所以說“不見底”。這樣說更有詩味。
師:很好。剛才大家提的問題并不是不懂字面的意思,而是對詩歌的語言感到新奇。這一特點我們在后面的學習中還會談到。
師:我們一起再把詩歌讀一遍,這一遍誦讀的任務是(投影)——
分別用兩個字概括每段內容:“夢()、夢()、夢()”。
(學生齊讀)
師:誰來試一下?
生5:第一段是“夢論”,第二段是“夢游”,第三段是“夢醒”。
(教師板書)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呢?
生6:我認為第一段應該是“夢因”。
師:大家看是“夢論”好還是“夢因”好?
生(多數):“夢因”好,這里談的是做夢的原因,并不是議論夢。
(教師改板書為“夢因”)
生6:第二段我概括為“夢景”。
師:“夢游”和“夢景”選哪個?
生7:我都不選,我概括為“夢境”。
(其他學生表示同意,教師服從多數,改板書為“夢境”)
師:其實第二段概括的幾個都不錯。第三段?用“夢醒”行嗎?
生8:我覺得應該是“夢感”,“夢醒”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
師:好,我同意,就用“夢感”吧。
(改板書為“夢感”)
第三遍誦讀:讀出心得
師:下面進行第三遍誦讀,任務是(投影)——
自由誦讀全詩,邊讀邊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學生自由誦讀)
師:找個同學說說自己喜歡的句子。
生1:我喜歡“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天臺山已經很高了,對著天姥山卻要東南傾,更見出天姥山的高大。
師:“更見出天姥山的高大”,這是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呢?
生1:襯托。
師:很好,大家可以記在書上。這一句還有別的修辭手法嗎?
生1:夸張.
師:對,也可以寫在書上。還有喜歡別的語句的嗎?
生2:我喜歡第二段,“熊咆龍吟殷巖泉”一直到“訇然中開”。
師:你讀一讀吧。
(生讀)
師:讀得不錯。為什么喜歡這些語句?
生2:這幾句從優美的景色突然轉到驚心動魄的描寫,用了一些短句,氣勢磅礴,筆力千鈞,令人目不暇接。
師:用了哪些短句呢?你能不能讀出來你所說的那種磅礴的氣勢?
(學生讀“裂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師:讀得很好啊。不過老師覺得用了短句上下文反而不整齊了。我改一下,大家看是不是更好。“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裂缺霹靂丘巒摧,洞天石扉訇然開。”不是更好嗎?多整齊。
生3:我認為你改的不好(笑聲)。因為詩人把字數變了,也就是一種情境的改變,表達的情感也隨著改變了。改變句式,更能體現出詩人情感的變化。
師:分析得真好。這是首古體詩,所以句式參差多變,句子長短變化是和感情聯系在一起的。
生4:我喜歡最后幾句。
師:你讀一讀吧。
(生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聲音很大)
師:你為什么用這么大的聲音讀呢?
生4:因為這一句清楚表明了作者的感情。一身傲骨,一身正氣,不為黑暗勢力所屈服,所以要讀出氣勢來。
師:“一身傲骨”,好,寫在書上。你再把這一句讀一下,讀出這種氣勢來。
(學生放情朗讀,掌聲)
師:還有沒有別的語句自己喜歡?
生5:喜歡“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作者用了豐富的想象,霓可以為衣,風可以當馬,很有意思。
師:分析得好。不過“豐富的想象”——“豐富”兩個字還不足以概括李白詩歌的特點,換兩個字試試。
生6:奇特,奇特的想象。
師:可以,寫在書上。因為時間關系,我們不再分析別的語句了。下面做一個探究活動。剛才同學們發言的時候,老師發現了一個問題:李白對自己的夢,一開始十分向往,“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心情多么急切!可是,剛進入夢境,李白卻又驚醒了,“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那么,這個夢,到底有什么內涵呢?這個問題有難度,老師需要請教大家。
(投影:夢為心聲。關于李白的夢,歷來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是李白向往的理想世界的象征;一種認為是李白短暫的宮廷生活的反映。你怎么看?)
(學生討論)
生7:我同意第一種觀點,夢是李白向往的理想世界。因為李白一直向往,一直有追求,現實中實現不了,他只能把自己的理想用夢的形式表達出來。
師:這是他的觀點,有別的看法嗎?
生8:我同意第二種觀點。這是李白宮廷生活的反映。剛開始李白十分向往這種夢境,這正和李白當年十分向往長安生活一樣,想到宮廷中一展自己的宏偉抱負;兩年后就被排擠出來,這和最后一段“古來萬事東流水”的說法是相同的。
師:有道理。哪位再補充?
生9:我也是同意第二種觀點。如果我們能結合詩人的經歷的話,就會更贊成這種觀點。“身登青云梯”,這就讓人想到“青云直上”這個成語。想當年李白被唐玄宗一下子提拔到御林院,……
師:是翰林院。
生9:對,提拔到翰林院,也算得上青云直上了。后面對夢境的描述,像“霓為衣兮風為馬”那些句子,可以看做是帝王奢靡生活的反映。政治千變萬化,李白遭受了不公,被趕出朝廷,所以很快又“忽魂悸以魄動”了。從最后一段的情感也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夢最后是厭惡的,由一開始的向往到最后的厭惡,這和李白被排擠出宮廷后的心情一樣。當年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最終是“使我不得開心顏”,最后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重新振作起來了。
師:你知道的事很多,叫什么名字呀?
生9:杜航宇。
師:哪個“hang”?
生9:航天的航。
師:哪個“yu”?
生9:宇宙的宇。
(笑聲,掌聲)
師:很好,杜航宇同學知道的知識很多。老師也談談自己的觀點。當然我們都不是李白,對夢境的理解也只能見仁見智,剛才同學說的都有道理。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如果說夢是李白向往的理想境界,他為什么最后會感到害怕呢?這不好解釋。所以,老師傾向于認為夢是李白短暫的宮廷生活的反映,因為李白對宮廷生活,就和對夢中的景象一樣,有著矛盾心理,他是既向往又厭煩。可以說,這首詩,是李白理想與現實碰撞而發出的耀眼的火花。
師:李白對宮廷生活本來是非常向往的,當他剛剛得知自己將要到皇宮去做翰林供奉的時候,他非常興奮,曾經寫下一句詩描寫當時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中哪些語句也表現了這種興奮、向往的心情?
生10:“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師:“一夜飛度”,心情多么急切!李白就這樣興沖沖地趕來之后,發現這里并不是想象中的仙境,這里并不能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相反,這里是燈紅酒綠,這里是勾心斗角,這里讓人心驚膽戰:“熊咆……”
(生齊: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師:同學們,志向遠大、品行高潔的李白,能在這里呆下嗎?
生齊:不能。
師:當然不能,那么,李白怎樣做才能永遠留在朝廷?
生:需要和那些小人同流合污才能留在朝廷,但李白絕不會這樣做。
師:是的,李白只要稍稍低下他那高貴的頭,就可以留在朝廷。但李白雖然向往長安生活,他卻不會低頭。這個夢境,反映了李白一種矛盾心理。
(板書:矛盾心理)
第四遍誦讀:讀出情感
師: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為名利失去人格,壓抑個性,丟掉自由!他蔑視權貴,發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呼喊!李白就是李白,他憑著一根傲骨,為自己撐起了一片天空!這首《夢游天姥吟留別》,不僅僅是一首詩,它是李白敲擊自己的錚錚傲骨發出來的金玉之音!老師本來給大家準備了名家的朗誦……
(投影:聽名家范讀,體味如何用誦讀來傳達詩歌中的情感,并嘗試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但是講到這里,老師突然有一種沖動,我想自己來朗誦這首詩歌,我的朗誦當然不如名家朗誦得好,也沒有準備配樂,但老師非常崇敬李白,我想用聲音表達對這位浪漫詩人的敬意。
(教師深情朗誦,掌聲)
師:謝謝!下請大家帶著感情再把詩歌讀一遍。
嘗試背誦
師:大家讀完了,請用一分鐘的時間默想一下還記得詩中的哪些句子。
師:我們嘗試背誦詩歌,背不熟的同學可以看一下課本。
(學生齊背,多數學生能夠背誦。)
師:同學們,時間過去了將近1300年,在這樣一個初春的上午,李白的這首詩又一次被我們吟誦。老師想,再過幾十年,也許我們會忘記今天這節課,會忘記今天在座的老師和同學,但是,我想,我們不會忘記李白鏗鏘有力的吶喊,不會忘記李白傲岸不屈的靈魂!也許,很多年后,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還會想起這首詩,還會像今天一樣,大聲的吟誦這首詩!讓我們一起再背一遍最后一段,讓李白的呼告在我們心中回響。
(學生齊讀。下課)
注:本課獲中語會組織的全國教學藝術觀摩課一等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