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9
這是一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小蝸牛》識字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蝸牛》是部編教材一年級上冊最后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蝸牛與媽媽的對話向我們展示了四季的景色,也讓我們知道了蝸牛爬行慢的特點。課文第一課時,我設置的主要目標是識字。《小蝸牛》與前面學的課文不同,前面的課文通篇都注有拼音,而這一課只有幾個生字有拼音,其他的都沒注音,這對一年級的孩子是一個挑戰。所以,我想要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首先,我出示了一張圖片,圖片上面有小蝸牛、蝸牛媽媽、還有葡萄樹等,我引導學生看圖,指名孩子說說看到了什么。孩子們一個個地把這些信息單獨列出來了,然后我再引導,用一句話描述圖片(當然一年級的孩子可能不會說,老師要適當提醒:誰和誰在哪里干什么),沉默了半分鐘,終于有孩子膽怯地舉起小手,我趕緊鼓勵,舉手的小朋友多起來了,然后指名說,互相補充,最后孩子們認為:蝸牛媽媽和小蝸牛在葡萄樹上聊天、玩耍、找吃的等,我都予以肯定。適時板書課題,導入課文。第一遍讀課文時,我要求孩子們:圈生字、標自然段、找不同(和以前的課文相比,本課有何不同)。孩子們讀得慢,我就到孩子身邊個別指導。等到孩子讀完了,指名匯報,老師及時指導。然后請8名學生分段合作讀課文,其他的孩子認真聽,聽完后評價。讀課文的孩子很認真,聽的孩子更認真。在評價的時候,有的孩子說誰誰讀得好,我就問:“哪里讀得好?”他就把理由告訴大家;有的孩子找出了不足,音讀錯了,句子讀錯了等等,我就說:“那你把正確的讀給大家聽,好嗎?”他就示范給大家看。接下來就是識字環節,我引導,孩子們當小老師,交流識字方法,教讀生字。學“住”這個字,一個孩子就說,“住”是主人兩個字的組合,主人所在的地方,就是“住”的地方呀,孩子們連連點頭表示贊同。學“芽”字時,有個小朋友說,牙齒長草了,就是發芽的“芽”,還告誡其他小朋友要講衛生,早晚刷牙呢。學“爬”字時,小朋友說,爪子和尾巴都拖在地上就是“爬”呀,好多小動物爬的時候爪子和尾巴都在地上呢。還有“回”字,一個學生說,外面的方框就是家的意思,里面的方框是人的意思,我問為什么,他說,老師經常說,一口人一口人,口就是表示人的量詞呀,所以“回”就是人回到了家里,在寫回的時候呢,要等人回家了再關最后一橫的門。孩子們越說越激動,我也十分受震動。以前好多時候都是我在說,上周國培,聽指導老師講了很多,所以我想慢慢改變,孩子們就給了我這么大一份禮物,感觸頗深。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因為孩子們興致較高,在識字這一塊上用時過長,寫字指導沒有完成。還有,沒有照顧到所有學生,有幾個不太愛說話的學生被我忽略了。所以,需要學習的還太多太多,一定要學習做個好語文老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