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9
這是《6、比尾巴》評課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這堂課中,陳老師的亮點有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1.課前游戲導入生動有趣
上課之初,陳老師就讓小朋友們跟他做,摸摸自己的鼻子、嘴、耳朵,到摸摸自己的尾巴?到這里,小朋友們都沒有尾巴,課堂上是一陣笑聲!老師適時的提出問題,誰有尾巴呢?動物們有。接著說道,對,今天小動物們在動物王國里舉行了一場比賽,是什么比賽呢?這時恰到好處的引入課題---比尾巴。這樣的導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人覺得是水到渠成。
2.范讀引領,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讀好問句。在完成對文本的初步了解后,老師出示文中的句子,讓學生觀察他們有什么特點?通過觀察,學生都知道有一個問號?如何才能讀好問句呢?這時老師身先示范,自己朗讀了問句。在示范讀以后,通過學生的自由練習,抽生讀并指導讀好問句的方法,學生輕而易舉的了解了讀好問句關鍵在于讀到句末時語氣要上揚。在掌握了方法后,接著進行第三四小節的自由學習,做到有扶有放。以種形式的朗讀進行練習:一問一答、三問三答、師生問答、生生問答等。這樣問句朗讀這個難點就輕松地被攻克了。
當然世界上找不到兩個相同的人,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教學思路。在這堂課中我也有一點建議:
課文的拓展面可以更寬一點。在學習松鼠的尾巴像把傘的時候。陳老師師主要講述了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我覺得把這里換成“還有誰的尾巴像什么?”更具實效性呢?例如燕子的尾巴像剪刀,魚的尾巴像扇子。這樣既鍛煉的學生說話的能力,又讓學生拓寬了知識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