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9
這是《江南》教學設計及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第一冊的《江南》是第一單元“美麗的自然風光”的第四篇課文,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水鄉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游水嬉戲的情景。因此,這是一首有景、有情、有韻的詩歌。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兒童閱讀。
二、學情分析
對于生活在北方的孩子后,對于江南這一地方了解很少,班內又沒有多媒體,所以在理解江南美景時可能有些難度。但好在學校旁的三里河公園里就有許多的荷葉,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通過看電視時積累的經驗來學習。對于“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認識應是個難點。
三、教學目標:
1、會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認讀九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通過詩歌的學習,了解江南風景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江南、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積極情感。
四、教學重點:
1、準確認讀“江、南、可、采”等九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東、西、南、北”四個漢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誦讀中感受江南美麗的景色。
五、教學難點:
掌握“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六、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背景音樂、小魚、“東、南、西、北”四個字和荷葉的頭飾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在前三課的學習中,已經領略了許多美麗的自然風光,這節課,就
讓我們一起踏上江南水鄉這片美麗的地方,領略它與我們北方不同的美吧!
介紹“江南”這個地方。
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記憶“江”字,“南”字在田字格里寫,生跟著書空,說筆順名稱,師強調第一筆“橫”是短橫,下框里面是“羊”字少一筆。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
(1)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字音。
(2)數一數課文由幾句話組成的。
(3)自己覺得讀通順后,讀給同桌聽,讓他幫你找找錯誤。
2、指名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其他學生邊聽邊畫出生字。
3、師:你最喜歡讀哪些句子?把它們讀給大家聽聽吧。
讓多名學生讀,盡量讓每句都有人讀到。
4、師出示詞句:江南可采蓮、何田田、戲、間、東南西北。同桌合作認讀,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5、全班認讀生字。
6、全班交流生字識字方法。
7、檢查識字情況:師出示生字卡片,抽讀、開火車讀、齊讀。
(三)、品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全班交流:通過再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A、第一句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的美,荷葉的綠,荷葉的大,荷葉的多,體會
這么多又大又綠的荷葉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眼前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何田田的美景。
誰能把荷葉的茂盛、鮮亮,美美地讀出來,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想象這茂盛的荷葉,迷人的散發著淡淡清香的荷花會把誰吸引來?指名說。
假如我們跟著采蓮姑娘,一起撐著小船,穿行在這無窮蓮葉之中,聞著這淡
淡的花香,看著這成熟的蓮蓬,你想干什么?心情怎樣?指名說采蓮姑娘的心情怎樣?她為什么開心?指名說。讓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再讀一讀這句。齊讀。
B、第二句
師:蓮葉長得這么綠,這么好,蓮花開了,結了蓮子兒。采蓮的人們劃著小
船,高高興興地采收蓮蓬。河里的小魚呀,也樂開了。你看到小魚了嗎?小魚在干什么?讓學生想象,用一兩句話把湖里的小魚的姿態說一說。
讀古詩第二句,學生扮演小魚在蓮葉間活動,體驗小魚的自在快樂。誰來做碧綠的蓮葉,漂亮的荷花,還有那淘氣的小魚?小魚,小魚,你別走。剛才你在蓮葉叢中干什么的?心情怎么樣?(高興)你們能高興地讀讀這句話嗎?扮演小魚的學生讀,師生比賽讀,齊讀邊讀邊做動作。
學生朗讀后會提出疑問:為什么不用“游”而用“戲”?讓學生展開討論為什么不用“游”而用“戲”,得出結論:用了“戲”能讓人覺得魚兒是多么的快樂和自在呀!
3、現在,我們站在這美麗的江南水鄉,看著這迷人的景象,你想做什么?指名說
4、合作,選擇你們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們的感想。提出要求:選擇有感情朗讀背誦的同學,要配上動作進行有感情表演背誦。選擇畫畫的同學,畫完后要向大家介紹介紹你們的作品。
1、小組匯報
2、老師和你們的表達方法不一樣,我想唱。配《小蜻蜓》的曲子范唱,學
生跟唱。回家以后還可以配上你們自己喜歡的曲子唱一唱。
(四)、拓展積累
千百年來江南的美景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
課后請同學們收集有關江南的古詩或描寫荷花荷葉的古詩,周四開始歌朗誦會。
(五)指導書寫
1、小組合作,書空交流“東、西、南、北”四個字的筆畫、筆順。
2、全班交流:“東、西、南、北”四個字怎樣寫才好看?老師相機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在書上練習書寫。
4、小組互評,自我修正,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教師巡視,給寫得好的學生獎勵小星星。
(六)辨明方向
1、利用早晨上學的時間,面向太陽,和父母一起說一說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別是什么方向,并將結果填在書上。
2、全班交流。
3、指指自己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是誰。自己面向什么方向,左右和前后分別是什么方向。
教學反思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熏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等到方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根據課文特點,我設計了教學,課后又有了一些想法。
一、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促進學生學習個性和諧、健康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尊重每一位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還要善于引導和幫助學生。在這一課,我也力圖體現民主性、平等性,但由于陳舊觀念影響緣故,在評價學生時,激勵機制運用較少,個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能激發。今后教學中,我要以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為出發點,給學生課堂學習帶來積極影響,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敢說敢做。
二、轉變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本次課改的重點。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在《江南》一課中,我雖然有意識讓學生自主識字,自己讀書,但是由于指導不到位,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缺乏對一年級學生的信任,學生合作學習沒有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今后的教學中,要逐漸將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合作學習,在學習中使他們自學能力得以提高,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盡量避免煩瑣的講解,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三、創設情境,引導想象
第一句詩的景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引導朗讀,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還有對識字的處理不夠全面,課堂中出示了田字格,但沒有和學生分析字形及占格位置。
今后,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思索,不斷改進,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與課改一同成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