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8
這是《陳情表》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古人以“忠孝”為先,卻又往往忠孝不能兩全,注意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時數】3 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了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課文導入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把《出師表》當成了忠的標準,把《陳情表》當成了孝的典范,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板書“忠孝”二字)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蘇軾】
二、老師范讀。(5分鐘)
三、學生朗讀。
同時注意尋找古今異義詞,等待匯報交流。并劃出文意不明白處以提問。(10分鐘)
學習活動:品讀精粹的語言。
四、整體感知
1.釋題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2.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五、文意探究
1.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作者究竟處在一種怎樣的矛盾境地。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盡孝)?能否對這種盡孝的必要性作點解釋。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盡忠)?能否對這種盡忠的必要性作點解釋。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可能司馬氏王朝的猜疑,招來殺身之禍。李密是如何,變被動為主動提出“區區不能廢遠”的?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消除武地帝的猜疑。二在圣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3.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情。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孝后盡忠。(投影)
六、語言賞鑒
《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對偶句式: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表意嚴密完整。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從動物的本性出發,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四字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成 語:豐富了中國的語言。
七、作品評價
(一)通過一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八、作業布置
1.背誦全文。
2.探究題目中的“情”字的幾層含義。
(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3.討論: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