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
這是《莊子》背景資料及賞析,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莊子》一書分《內篇》、《外篇》及《雜篇》。《內篇》只有七篇,有學者們考據,認為《內篇》是真正莊子自己所寫,《外篇》同《雜篇》則靠不住,認為是后世人加上去的。《內篇》固然非常有名,但是大家忘記了,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卻是《外篇》與《雜篇》,而不是《內篇》。 所有中國做皇帝的帝王之學,軍事學、謀略學、作戰的謀略、做人的謀略,都是受《外篇》、《雜篇》的影響。歷代大政治家,創業的人物,甚至如曹操等一般人,明顯看得出,都受了《外篇》的影響。《外篇》影響了我們中國文化幾千年,是所有一切謀略學的鼻祖。除此之外,它對我們人生的啟發,修道上的啟發,也非常巨大,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譯文:天鵝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卻是潔白的;烏鴉并不天天暴曬,而羽毛卻是烏黑的。萬物出自本性,不能強行改變。
14、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譯文: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成語“白駒過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費。
15、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
譯文:悲痛與歡樂,會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會以道為過錯;陷入好惡,會喪失道德。
16、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
譯文:形體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純實之知,不堅持故見。
17、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譯文:至人泯滅了物我的對立與區別,不再有“我”,神人聽應自然,完全拋棄了“功業”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拋棄了“聲名”的桎梏。偉大的人不為自我、功業、聲名所累。
18、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
譯文: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爛,鞋子磨穿,是貧窮,不是疲困,這是所謂沒遭遇好世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