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
這是《動人的北平》課后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動人的北平》是《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散文單元第一篇,是一篇精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把握散文的“形”與“神”,所以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就是抓住“形”,體會“神”。
本課篇幅長,內容與學生很有距離感,且的確寫的很散,讓學生一節課學完并完成教學目標并非易事,所以充分預習是很必要的,我提前安排了學生熟讀課文,完成導學案問題。
授課過程中,整個過程比較流暢,學習目標突出,學生活動積極而充分。只是課堂容量比較大,節奏太緊,時間不夠用,不能讓學生充分展示,各個環節感覺都是淺嘗輒止,對北平動人之處的分析花費時間較多,導致了對“神”的分析時間很緊張,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下面我主要談談通過這次講課,我意識到的幾個問題。
首先是思路狹窄。拿到一篇課文首先是把握文意,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就是思考如何教、怎么教的問題。按照常規思路來設計教學過程,沒有新的思考,不敢突破,直接跳入常規模式。
其次是對學生還是沒有做到充分信任,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還是有限。比如板書設計,可以交給學生來有創意地完成,而自己沒有放手,還是習慣性地由自己來完成,并且因為時間緊,完成得很倉促。
第三,課堂討論環節,任務分配不夠科學,不夠具體,所有問題讓所有小組一起討論,時間有限,學生討論不充分,導致展示討論結果時不夠深入。
還有就是有些急于求成。我對自己、對學生都做了很多要求,其實一節課能完成一個必須解決的學習目標就已經很好了,學生就已經很有收獲了,而事實上,我卻強迫學生完成了不少我認為他們應該需要的內容,現在想來,多而不精,多而不透,多而無用。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反映出來一些細節上的小毛病,比如語言有些隨意,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較為單一、因為時間緊課件展示匆忙等,這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繼續磨煉,豐厚自己。
通過這次講課,我知道鄭州十一中那些老師們磨課的必要性了,因為你每講一遍,都會出現一些新問題,會讓你有一些新的想法。本來我這一課已經在我教的另外兩個班都講過了一遍,我也根據講課情況做了一些調整,但真正做為優質課去講了,我還是發現了如此多的問題,我還得把這一課好好磨一磨,課件也要精修,現在,不排斥講課、評課、錄課、做課件,還有高考試題研究、整本書閱讀這些工作,它讓我覺得,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充滿希望,每天都有收獲。繼續努力吧,充實自己,提高自己,讓每一天都更有意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