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
這是《春江花月夜》二課時教學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設想:
選修課如何上?這是擺在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本人也是第一回面臨,不過看了網上上一屆同仁發表的教案,總覺得有“迂拙”之嫌,無非是搬來現成的資料,來個“大參考”,來個“大放送”,這樣豈是正確的教路?選修課的設置,本意無非是增加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審美境界,如果這樣“折騰”下去,莫不會把教師累死,把學生燥死?
《唐詩宋詞選讀》分為12個專題。第一專題是“風神初震”的初唐詩,該專題有5首詩,3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本課要學的《春江花月夜》系教學篇目。閱讀有點難度。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3、領悟表現手法和基本風格。
學習中以誦讀為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配以適當的賞析題,引導學生走上探討之路,盡管對我們這類農村學生有趕鴨子上架之嫌,也是務應試之需。
專題目標:
1、能夠感悟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2、能初步體會初唐詩歌剛健而飛動的抒情風格。
3、能撰寫500字左右的鑒賞文章。
本課目標:
1、 了解作者和初唐詩的基本風格。
2、 理解字詞句子,把握基本情感和思想。
3、 學習詩歌的賞析。
4、 熟悉詩歌的朗讀。
教時設置:2教時
第1教時
要點:整體了解,朗讀理解
過程:
一、導入
在星光燦爛的唐代詩壇,《春江花月夜》帶著皓潔的月光像鉆石一般熠熠生輝,引人注目,聞一多先生曾將此詩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評論家說張若虛這一首詩可以“孤篇蓋全唐”。
今天我們來欣賞這篇經典詩作。
二、了解作者
張若虛(660年-約720年),字號不詳。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以文詞俊秀馳名京都。開元初年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號“吳中四士”。工詩,尤擅七言。詩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僅存詩兩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空明清麗,洗去了宮體詩的脂粉氣。其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二句為歷代傳誦。
三、朗讀、理解
1、聽配樂朗讀
2、自由朗讀
3、看注解,查工具書,問同學,弄懂文中加線的詞語: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4、班級交流
(連海平:江潮入海,海江相平。
共潮生:明月和潮水一同生長。
滟滟:水中月光閃爍蕩漾的樣子。
芳甸: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空里流霜不覺飛:月光象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又感覺不到它的飛動。
青楓浦上不勝愁:青楓浦,一名雙楓浦,在今湖南瀏陽縣。這里也可以理解為泛指長著楓樹的江浦。楓葉秋時經霜變紅,故青楓指春天的楓樹。不勝愁,經受不住憂愁。
扁舟子:飄蕩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可憐:可惱。
離人:離別的人。
玉戶簾中卷不去:指閨中思婦不勝離愁,卷起簾子,想帶走月兒,可是簾卷,月不卷。
搗衣砧上拂還來:類似上句,搗衣之時,月照砧上,拂之欲去,水去而月不去。
愿逐月華流照君: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光不度:不能跟隨月光飛渡(到你那兒)
水成文: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閑潭:悠閑的水潭。
可憐春半:可狠啊春天過了一半。
碣石瀟湘無限路: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瀟湘,瀟水與湘水,二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流人洞庭湖。瀟湘與碣石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落月搖情滿江樹:斜月西沉,落月的余暉灑滿江邊的花林、楓樹,仍然搖動著離情別緒,無法排遣。)
5、整體理解。
和同學合作,請用散文語句,將詩歌中跳躍的內容整體連接起來。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生。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蕩漾千萬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生成。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那潔白的光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
月光象白霜一樣從空中瀉下,又感覺不到它的飛動,照得江畔的白沙一片連成。
江水、天空渾然一色,沒有半點灰塵,明亮的空中只掛著孤月一輪。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那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時最初照耀著那人?
人生一代代地天窮無盡,只有那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永恒。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流水聲聲。
游子象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青楓浦上的思婦不勝憂愁,傷心失魂。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心有遺恨?
可恨呀樓上徘徊的月光,老是映照著梳妝臺前的離人。
閨房中的門簾卷不去那愁人的月;雖然拂去短暫消失,可一下子它又回到了搗衣砧。
此刻互相望著月可卻互相聽不到聲,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著你的身。
大雁雖能遠翔,隨月光飛渡您身邊卻不能,魚龍雖善潛游,卻游不到你身邊,只在那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昨晚夢見花落悠閑的水潭,可恨啊春天過了一半,回家還不成。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殆盡,江潭上落月,如今又西沉。
斜月慢慢下沉,藏入海霧里啊,碣石與瀟湘無限遙遠,難見呀心上人。
乘著月光回家的不知有幾人,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愁情,滿江滿樹,疊疊層層。)
(江蘇省丁溝中學陳慶德意譯)
四、背誦
第2教時
要點:賞析、作業
過程:
一、背誦
二、賞析
對以下問題,先個人思考,再和同學交流。
1、體會《春江花月夜》深沉、寥廓、寧靜、悵惘的藝術境界,并找出有關詞句,具體說明
(①景。詩人把游子與思婦之間的離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形成了寥廓、寧靜的意境。 ②情。以良辰美景襯出游子與思婦之間的離愁之苦,“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悵惘;又以細節描繪“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表現一種愁苦。③感。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里那離愁就越發顯得濃郁。“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現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種對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摯的探索,深沉而有意味。)
2、《春江花月夜》,題目共五個字,代表五種事物。你認為作者重點寫的是哪一個字?為什么?
(《春江花月夜》,題目共五個字,代表五種事物。全詩便扣緊這五個字來寫,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圍繞著月作陪襯。詩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婦反復抒寫,最后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配合著,構成完整的詩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藝術境界。)
3、下面兩句詩中,在流傳的不同版本中出現了不同的用字,請結合你對詩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為它們選擇最為妥帖的字,并說說理由。
(1)“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你覺得作“只”好還是作“望”好?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覺得作“待”好還是作“照”好?
(“只”字寫出了月圓而缺;月缺而圓,年年相望,只是如此,從來沒有兩樣的明月,人哪里比得上明月之長在永恒的情景,而且與“無”字相對。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豐富多彩的人生卻是“代代無窮已”的,這樣也就與“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樣獲得了永恒。“望”字雖然也寫出了江月互望的動作神態,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悵惘之情;但從前后對應、簡潔來說,還是選“只”好。)
(“待”字表現出了明月徘徊,像是在等待什么人似的,但又永遠不能如愿的情境;而“照”字只表現出了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的悠遠和悵惘的意境。)
4、誦讀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結合張若虛、劉希夷的詩和你對宇宙人生的思考,找出此詩中與《春江花月夜》抒情方式相似的句子。
代悲白頭翁
[唐] 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①,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②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③全盛紅顏子④,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⑤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⑥池臺開錦繡,將軍⑦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⑧,三春⑨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⑩能幾時?須臾⑩鶴發亂如絲。
但⑩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注]①[顏色]指容貌。②[摧]被砍伐。③[寄言]傳話。這里是奉勸的意思。④[紅顏子]指年輕人。 ⑤[伊]他,他們。⑥[光祿]古代官職名,職掌宿衛侍從。⑦[將軍]指東漢大將軍梁冀。據《后漢書·梁冀傳》載,梁大興土木,建造府宅,“圖以云氣仙靈”。⑧[相識]指友人。⑨[三春]指初春、仲春、季春,即春季的三個月。⑩[宛轉蛾眉]指女子描畫的線條彎曲的眉毛,代指美女容貌。⑩[須臾]頃刻之間。⑩[但]只要。
(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與“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與“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情感寂寥的興嘆,人世滄桑的感慨。)
5、《春江花月夜》中用詞精彩的地方很多,試舉例說明。
(比如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訴我們那一輪明月乃是伴隨著海潮一同生長的。詩人在這里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長的“生”字,一字之別,另有一番意味。明月共潮升,不過是平時習見的景色,比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滲入詩人主觀的想像,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們像一對姊妹,共同生長,共同嬉戲。這個“生”字使整個詩句變活了。)
6、古人在詩歌中常常喜歡用“月”和“江水”的意象來表情大意,試找出幾句,并分析這兩種意象含蓋的情素。
(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唐 李白)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 王昌齡)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蘇軾)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唐 劉禹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意象含蓋的情素:思念,懷想,寂寞,冷落,凄美。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的《卜算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宋辛棄疾《南鄉子》)
“離恨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意象含蓋的情素:人生短暫,自然永恒,綿延思念,愁情。 )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