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這是《拿來主義》教學反思手記,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上了《拿來主義》的第二課時,上完后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優點不多,缺點不少,課后蒲老師耐心地和我分析了本堂課存在的優缺點,現在就缺點自我反思如下:
一、備課文多,備學生少。從備課到授課的整個流程中,我很少考慮過學生是否真正參與了教學活動,是否真真正正地獲得了閱讀文本的本領,也就是在教學預設的時候,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如何去完成教學任務,而比較少去想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所以,在整個的教學中幾乎是疲于奔命,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多揣摩語言,領會詞語的真正含義。高中生學語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原因是魯迅的文章不好理解,而我在教授這篇課文的時候對部分語言的深層次含義挖掘不夠,如在分析送來的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時候,我應該要適時點出這些送來的東西的本質:鴉片是精神侵略,廢槍炮是戰爭侵略,電影是文化侵略等等,而這一點,我卻忽略沒講。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在賞讀中通過語言的賞析認識到魯迅也是一個有著豐富生活情趣的人,有著豐富的人格維度與張力的人,他并不高深莫測,如果讓學生了解他的人生,了解他生活的背景,也許就會懂得他血脈里流動的是怎樣的激情,才可能跟他發生精神的接壤,才能進入到一個偉大豐富的精神世界。
三、多媒體課件的精化不夠。不可否認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感知,啟發學生創新想象,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但文學語言不同于其他語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隱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點。因而采用多媒體的直觀視覺形象是難以傳達文學語言的內涵的。
因此,在多媒體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中所包含的韻味是網絡或一個課件難以演繹的,絕不能以生動的圖像和音樂來替代學生自己對語言的領悟。教師不能過于依賴以聲像功能為主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而應該讓師生之間面對面的共同研讀與欣賞,領悟語言運用的規范、準確和意蘊豐富等,達到培養語感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對雜文的文體特色讓學生領悟不足。每一篇課文都有其自身的文體特色,《拿來主義》是一篇雜文,雜文的文體特點是議論的形象化和現象的抽象化,我在教授本課時應該結合雜文的特點來品味魯迅先生幽默、犀利的文風。
最后想到孔子的一句話:“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以后應該把教學當作人生的追求和修養的磨礪,只有這樣,教學才能精益求精,學生才能與日俱進,增益其所不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