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李白詩二首》第二課時導學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了解李白的生命及其思想意識。
2. 理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 初步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即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極度的夸張。
【學習重點】
了解李白思想意識,體會李白詩歌的特點。
【學習難點】
古代詩歌鑒賞的方法。
【學習指導】
誦讀—想象—涵詠—領略意境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二、把握文意
1. 《將進酒》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2. 《夢游天姥吟留別》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三、探究題:探究兩首詩藝術特色
試從寫作方法(表現手法)和語言特色兩個方面分析兩首詩的藝術特色。
四、當堂檢測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 白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唯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 詩人在描寫眼中的天姥山和“夢中”的天姥山時,用“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等句子來形容,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收到了什么藝術效果?
答:
2. 結合全詩內容,簡析并評價最后一段詩的情感傾向和寫法特點。
答:
(二)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3、4題。
《勞勞亭》
李 白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離亭賦得折楊柳(其一)
暫憑尊酒送無憀〔注〕,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注】憀:依賴。
3. 這兩首贈別詩在選材和內容上的相同之處是什么?
答:
4. 這兩首詩在寫法上各有什么特色?
答: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注〕。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5. 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慨。
答:
6. “總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
五、課堂總結
詩歌鑒賞兵法之一:古典詩歌的特點
根據作品體裁特點進行閱讀和鑒賞,是我們常用的基本的方法。但是,目前的語文報刊上的高考詩歌閱讀和鑒賞解題指導文章,大都注重所謂解題技巧的指導,總是給人以隔靴搔癢之感,尤其是達不到真正培養學生閱讀和鑒賞詩歌能力的目的。我認為,關鍵還是要讓學生抓住詩歌的特點以及詩歌的表現手法,從而達到教學和考試的根本目的,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詩歌的內在特點是抒發感情。不管是繪景、詠物,還是寫人、敘事,無不是為了抒情。抒情是詩歌的生命、靈魂,沒有抒情,就沒有詩歌。因此,閱讀、鑒賞詩歌時,首先要弄清詩人描繪的是什么樣的景,歌詠的是什么樣的物,敘述的是什么樣的事,刻畫的是什么樣的人,進而看看借此抒發的是什么樣的情。
詩歌的外在特點是講求韻律。特別是古典詩歌講求合轍押韻、對仗,對此有時要倒置語序,“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是“無覓英雄孫仲謀處”的倒裝,只有把它變成順裝,才能準確理解。閱讀時還要讀出聲來,詩歌的韻律美只有讀出聲來才能更好地體會出來,即使在考試答題時,最好也要在心時讀出聲來。
詩歌的構成要素是意象。它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在創作過程中相互撞擊、相互融合的結晶,是詩人通過想像及擬人、狀物、象征、夸張、比喻等手法的運用,將意與象融合所創造出來的單一的或片段的、可感可觸的具象。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是作家為了傳達某種朦朧模糊、隱曲微妙、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思意緒而創造出來的藝術符號。因此,閱讀、鑒賞詩歌時就應該從意象的角度入手,充分了解意象的種種內涵和審美意味,這是真正讀懂一篇作品的關鍵。
詩歌的語言特點是凝練。凝練,即能夠用極其精練、準確、生動和語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生活,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內容。古典詩詞字數固定,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不許。在早期詩詞里,含有不少虛詞,如《詩經·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何之干兮”,虛詞“兮”和關聯詞“之”屬于無關緊要的成分,在唐詩宋詞這些格律嚴謹的體裁里就要被省略,這個特點在絕句和律詩里更加顯著。
詩歌的思維方式是跳躍。詩歌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跳躍性。因為篇幅字數的限制,如果作者把所敘述的事物全部詳細地表達出來的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藝術的。這就要求作者簡化和凝練語言,把關鍵詞找出來,進行合理地排列組合。因此詩詞作品就具有了跳躍性的特點,但是這種跳躍性必須是合理的,這時需要思維的連續性來加以約束,使這種跳躍性必須以圍繞主題和合理的思路為前提。只有將語言的跳躍性與思維的連貫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作品的藝術性。
詩歌的形式特點是整齊。中國古典詩歌,尤其是唐詩宋詞要求形式整齊完美,格律詩除首聯和尾聯之外,要求出句和對句之間必須對仗,長短句里上下兩聯字數相等的句子也多要求對仗。對仗在要求字數相等、節奏相應、平仄相對的同時,還要求相對應的詞語不僅詞性相同而且必須屬于同類,這就使得中國古詩形式幾近完美。
要想正確理解古典詩詞,不僅需要掌握上述特點,還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古漢語知識。不少人看到李白的《靜夜思》,錯誤理解為詩人看到了床鋪一旁的月光而起鄉思。其實古漢語“床”的本意是井欄,“床”在這里借指井欄所在的庭院。
六、布置作業:以“李白,我對你說”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學后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