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祝福》原文節選及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個彷徨又無助的身影,一個單薄又模糊的身軀,無力地向前,最終又無力的倒下,永久的倒下。“人死后究竟有沒有魂靈?”這句話時而盤旋耳邊,真切刺骨,時而遙遠渺茫,漂浮虛幻……
是誰在黑暗中嘆息,是誰在彷徨中掙扎?一個身影的逝去,卻帶來了無盡的深思。人道是黃河十曲,畢竟東流去,漂浮其間,無奈獨流水……
祥林嫂——一個舊社會的典型代表,平凡的人生經歷了不平凡的傷痛,弱小的身軀支持著沉重的壓力,經歷著時代輪回,四季交替,在凜凜寒風中,走向了生命的盡頭——死亡,永遠沉睡在厚厚的積雪之下。
祥林嫂懷著對世界的渴望來到了人世,卻帶著無盡的愁苦古都離開了。憐憫之心,固然有志,但更多是對社會的評判。這是我想起了孔乙己,同樣是生活在舊社會,同樣是受盡煎熬,同樣是艱難的朝向遠方,滿滿的逝去,留下一個沉痛的身影。這與祥林嫂驚人的相同。封建社會的腐朽,還有那艱苦掙扎的農民,一聲聲無奈的嘆息,隨著一個王朝的滅亡,一同消逝,找不到半點蹤跡。
當清晨的風刮起第一粒沙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像電視畫面一樣,不自然扭動了一下,立即轉向原貌,云依舊飛。風依舊吹,但我們都隱隱約約地感到這一不是原來的那個世界了。
朝露曇花,咫尺天涯,祥林乙己,已為虛無,東流水去無從返,倚心驚回往,八千年玉老,一夜枯榮,問蒼天此生何必?
悵然若失,仰觀前路,人生希望重重在,何必閉塞阻明月。一飲壺觴千滴醉,點滴心頭,一語憂傷歸空盡,只留一顆晶瑩淚,懸在空中,留在感人心。
教學目標:1 魯鎮人物形象分析
2 祥林嫂悲劇命運探究
3 人物性格命運和社會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1魯鎮人物形象分析
2 祥林嫂悲劇命運探究
教學難點:人物性格命運和社會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式:點撥——討論;啟發——探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提到魯迅,大家并不陌生,他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同時他又是2
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塑造了很多類型的舊中國的人物形象,初中我們學過的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們學習魯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
二 背景介紹
《祝福》是魯迅小說代表作之一,是魯迅小說集的第一篇。小說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通過祥林嫂的藝術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摧殘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三 研習新課
1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結構特點
明確: 時間順序
讓學生首先明晰情節及結構特點,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 結構特點:倒敘
內容:
序幕 寫祝福景象(為祥林嫂悲劇發展提供背景)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引起“我”的追憶)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 祥林嫂初賣改嫁 (祥林嫂悲劇的全部歷史)
高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 再寫祝福景象(深化主題)
采用倒敘手法的作用:
小說將祥林嫂的悲劇結局在開始就呈現在讀者面前,為讀者
設置了一系列懸念:祥林嫂過去是什么人?為什么會落到這個地
步?為什么又會在死前提出那樣奇怪的問題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
探求原委呢?
說明:讓學生明晰情節及結構特點,有助于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真正領會小說的主題。
2 祥林嫂是被誰害死的?
犯罪嫌疑人:魯四老爺、柳媽衛老婆子、四嬸、大伯、祥林嫂自己
學生應該主要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教師把它當成一個偵探小說來講,當成一個破案故事來講,最后找出兇手。這樣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魯四老爺是一個典型的封建衛道士,他自私冷酷,最后把祥
林嫂趕出大門,祥之死與他有直接關系,他應是“首惡”。
柳媽是“幫兇”。柳是一個和祥林嫂一樣有著不幸命運的下
層勞動婦女,但她又是可惡可恨的,表現在兩個方面:1 柳媽有著當
時處于地層的中國人的最陰暗的心理,她不僅對自己的不幸無知無覺,
還把別人的不幸和痛苦作為用以慰藉乃至娛樂自己的東西。2 柳與祥
第二次對話使祥陷入了恐懼的深淵,她告訴祥其兩位丈夫會在地獄里
奪她,把她分尸。
四嬸嚴格的執行魯四老爺的吩咐。
衛老婆子是出賣者。
大伯代表了封建族權。
說明:學生應該主要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教師把它當成一個偵探小說來講,當成一個破案故事來講,最后找出兇手。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此處點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
教師詳細講解,有助于學生了解封建思想與封建禮教的罪惡
祥林嫂悲劇的發生還和她自身有關系:她滿足于做穩了奴隸的地位,
她的出逃、抗婚等反叛行為背后卻是“從一而終”的封建“女德”,她
的捐門檻是出自在封建神權下感到的精神恐怖。一句話,她以封建禮教
的是非為是非,這就注定了她的悲劇命運。
總結歸納死因:封建的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四權)
說明:此處點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教師詳細講解有助于學生了解封建思想與封建禮教的罪惡。
3 分析人物形象
(1) 魯四老爺
是一個迂腐保守、虛偽落后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他頑固地
維護封建舊制度、舊思想,是沒落的封建階級的代表人物。
(2) 柳媽
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受封建迷信與封建思想的迫
害甚深;她同情祥林嫂,而又將其推向深淵。
(3) 衛老婆子
見風使舵,惟利是圖
(4)“我”
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魯四
老爺,厭惡封建禮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軟弱無能,
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
(5)祥林嫂
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善良、勤勞、樸素、頑強,但在封
建禮教和封建思想與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摧殘,以
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
與反抗,最后還是失敗了。
說明:魯迅小說繼承了中國傳統小說的一些優秀的創作手法,如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手法來塑造任務形象,學生應主要通過作者運用的描寫方法來分析人物形象。
4、分析其匠心獨運的構思
①小說三次寫到“祝福”,在魯鎮人們祝福時,祥林嫂在做什么呢?
第一次祝福:徹夜干活、“一人擔當”、能干、受稱贊
第二次祝福:只能燒火“不得沾手”
讓學生更深刻的把握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明白封建四權的統治下,舊中國農村的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
第三次祝福:滿懷恐懼 寂然死去
②小說三次寫到祥林嫂的外貌,都有什么變化?
出到魯鎮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輕,精神還好,再到……:
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濟,臨死前的外貌變化:被趕出門,成
為乞丐,精神已徹底麻木。
③小說三次寫祥林嫂的眼睛有什么變化。
初到魯鎮:“順著眼”表現其安分守己、任勞任怨的品行。再到……:
仍然“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臨死前:“只有那煙柱間或一輪”。
④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劇都發生在春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一次喪夫在春天
第二次喪失且失子也是在春天
第三次祥林嫂在新春的祝福中倒斃
像祥林嫂這樣的舊中國農村的勞動婦女之性命中是沒有“春天”可言的。
說明:讓學生更深刻的把握祥林嫂命運的悲劇性,明白封建四權的統治下,舊中國農村婦女的悲慘命運。
并且作者這種寫作上獨特、精巧的構思也是值得同學借鑒的。
5 補充答疑
a教師設置問題:
(1) 祥林嫂是否有過幸福和滿足
(2) 祥林嫂是否有過反抗和抗爭
(3) 對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圍人持什么態度
(4) 找出描寫祥林嫂語言的段落,分析起語言反映了她怎樣的心
理狀態。
b答疑時間
說明:這一環節不可少,本文的寫作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新聞化運動的發展時期,但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毀滅,學生對這一時期復雜的歷史背景會有很多疑問,由此會對這篇文章產生很多困惑。教師要耐心講解并進行適當的擴展。
6拓展閱讀
閱讀魯迅其他表現舊中國女性的作品,把祥林嫂與《離婚》中的愛姑、《明天》中的單四嫂子對比分析
點評:
本節課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品格的培養,在課堂中留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執教者通過多種手段調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例如聯系現實生活,把祥林嫂的死放在一個偵探故事中來講,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
本設計較好的實踐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優秀作品,品位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這一要求。改變以往教師津津樂道的講,學生意興闌珊的聽這種強調接受的教學方式,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探究。
課堂上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使其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積極的、富有創意的建構文本意義。尤為難得的是對小說主題的解讀,教者頗具匠心的設計了一個偵探故事的推理,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使小說深刻而沉重的主題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