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敬業與樂業》知識點撥與隨堂反饋,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知識點撥
【整體感知】
本文是梁啟超于1922年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所作的一次演說的演講詞。這篇講演詞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什么是敬業,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全文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表達通俗透徹,說服力強。
【學法引導】
本篇講演詞針對性強,閱讀時,可設想自己是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的學生,以便更好地接受作者的觀點。另外,學以致用,學本文宜多聯系自身實際,談讀后的感受。對文中運用的多種論證方法,如例證、引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應逐一分辨。對引用的名言警句也要理解意思并懂得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重難點突破】
1.閱讀課文,盡可能用文中語句回答:什么是“敬業”?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我們今天該怎樣理解文中的“業”和“敬業”精神?
此思考題的前一問著重在于考查學生理解課文、提取文中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后一問則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參考答案:根據自己的才能、境地,從事一種職業,力求做到圓滿,就是“敬業”。從自己的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從勞苦工作中找出快樂來,就是“樂業”。對于“業”不能只局限地理解為狹義的職業,它可以廣泛地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對于“敬業”精神,應該理解為熱愛自己的事業,干一行,愛一行,不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
2.下面兩句話都是《敬業與樂業》中引述的孔子的話,作者是在怎樣的情形下引述這些話的?引述這些話有什么目的?①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此題要求學生能理解文中引用的名言警句的意思,及其作用,從而領會引證在議論文中的好處。
參考答案:第①句是本文作者在闡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的觀念時所引的話,作者認為做事要敬,就是把全副精神都用在事情上面,絲毫不可分。而孔子的這句話,贊成人人要按自己的職責辦事,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為旁的事勞神,與作者的主張一致。引用孔子的這句話,可以為作者自己的主張提供有力的佐證。第②句話是作者為解釋為什么要樂業而引用的,作者認為凡職業都有趣味,能夠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人類的生活才有價值。而孔子就是從他的自身經驗中領略出趣味來,所以說出“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以樂為至高無上境界的話。可見圣人在幾千年前就有這個體會,從而反證作者的見解。
隨堂反饋
(一)、初讀課文掃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字:褻( )瀆 心無旁wù ( ) 強guō ( ) 不舍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語境義
(1)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將
(2)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答案:1、 xiè 騖 聒 2、(1)唯一途徑 (2)合計、盤算
(二)再讀課文明內容
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2、揣摩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為勞動而生活”中“為勞動而生活”是什么意義?
(2)“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這句話中包含怎樣的苦樂觀?
答案:1、這篇講演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過人類合理的生活。2 、(1)“為勞動而生活”,就是為勞作也就是為職業而生活。人類既然不是“消化面包的機器”,那“消化面包”就是為了更好地勞動。(2)一是勞苦總是免不掉的,二是勞苦中也有快樂,三是從勞苦中找到快樂,四是勞苦中的快樂才是真快樂。
(三)跳讀課文理結構
本文開頭交代題目來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是“ ”。主體部分別論述了 和 的重要。末段總結全文,簡言之,敬業就是“ ”,樂業就是“ ”,這才是人類合理的生活,再次強調中心論點。可見全文的總體結構是 式。通過幾個詞語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體部分采用了 結構,這幾個詞語分別是 、 、 。
答案: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敬業 樂業 責任心 趣味 總分總 總分 主眼 第一 第二
(四)、研讀課文知寫法
課文是怎樣論述敬業的?試找出表明論述層次的語句,并說出主要的論證方法。
答案:先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么是“敬”,再論述為什么要敬業,最后論述怎樣敬業。文中體現論述層次的語句:“惟有朱子解得最好”、“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 主要論證方法: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五)細讀課文品語言
1、從講演詞的角度分析下面兩段話,你認為哪一段表達效果更好些?為什么?
A 、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過。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是專門替自己開玩笑。
B 、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替自己開玩笑嗎?
2、議論文的語言要求準確、概括、嚴密,本文除這些特點外,還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答案:1、B句表達效果好。A句“不愿意做又不能逃過”是一般陳述句,B句改成設問“不愿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不但能吸引聽眾,啟發思考,而且使語言表達生動活潑,更加有力。A句“這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也是一般陳述句,B句改成否定反問,表達了強烈的肯定意思,語氣活潑而有變化,感染力比A句強。2、語言表達通俗淺顯,讓聽眾容易理解。全篇講演多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一聽就懂;引用古代語句時,如果文字較深,就用語體文加以解釋,很自然地化深為淺。
中考真題在線
閱讀下文,進行閱讀實踐(2006廣東中考題)
不設防
王蒙
①我有三枚閑章:無為而治、逍遙、不設防。“無為”與“逍遙”都寫過了,現在說一說“不設防”。
②為什么不設防?因為沒有設防的必要。無害人之心,無茍且之意,無不軌之念,無非禮之思,防什么?誰能奈這樣的不設防者何?
③不設防的核心:一是 二是 。
④有人要我題字,我最喜歡題的乃是“大道無術”四個字。鬼機靈畢竟是小機靈。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時。小團體只能鼓噪一陣。只有大道,客觀規律之道,歷史發展之道。為文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設防,只是小術,叫做雕蟲小技。靠小術占小利,最終貽笑大方。設防就要裝腔作勢,言行不一,當場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設防就要戴上假面具,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終于不倫不類,孤家寡人。
⑤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乃至敢于自嘲,意味著清醒更意味著自信,意味著活潑更意味著真誠。缺點就缺點,弱點就弱點,不想唬人,不想騙人,親切待人,因誠得誠。不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為別人的風言風語而氣怒,不動不動就拉出自己來,往自己臉上貼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嘆,自急自鬧,都是一無所長毫無自信的結果,都實在讓人笑話。
⑥從另一方面來說,不設防是最好的保護。親切和坦蕩,千千萬萬讀者和友人的了解與支持,上下左右內外的了解與支持,這不是比馬其諾防線更加攻不破的防線嗎?
⑦之所以不設防,還有一個也許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們沒有時間。比起為個人設防來說,我們有更多得多、更有意義得多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好,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進攻——對于那些專門干擾別人做事的人。
⑧因為不設防是不是也有吃虧的時候,讓一些不懷好意的小人得逞一一亂抓辮子亂扣帽子的時候呢?
⑨當然有。然而,從長遠來說,得大于失,雖失猶得,不設防仍然是我的始終不悔的信條。
(選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有刪改)
10.作者主張“不設防”,其理由有:(1)
(2) (3) (4)
11.根據第④⑤段把文中空缺的內容補充出來。(4分)
不設防的核心:一是 ,二是
12.請簡要分析第②段語言的特色和表達效果。(4分)
13.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作者卻主張“不設防”,請你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看法。(3分)
1 (1)沒有設防的必要:(2)不設防是最好的保護:(3)我們沒有時間;
(4)從長遠來看,得大于失,雖失猶得。
2、光明磊落(或“大道無術”等);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
3、參考示例:本段以設問開頭,以反問結尾,中間以四個結構相同的短句組成
排比,形成了強烈的語勢,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作者那種君子坦蕩蕩的大氣。
4、兩種主張都可以。
參考示例l:我贊同不設防。作者倡導的不設防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境界,值得我
們去學習,去追求,一如古人所言“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參考示例2:我主張還是要設防。因為社會生活是比較復雜的,如果對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設防,可能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