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語文七下《鄧稼先》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2012年3月28日,孫健老師在魯迅中學北樓四樓報告廳做全區語文公開研究課《鄧稼先》,西城區初一年級的全體語文教師到校觀摩研討。
這次課上得更加自如順暢,面對上百人聽課,學生自然緊張,老師卻游刃有余,調動有方,表現出不俗的素質和業務水平。這當然也得益于反復磨課的鍛煉,但教學目標的集中清晰,課堂提問的有效指引,卻是起到關鍵作用的方面。
三次教學設計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牽涉的問題錯綜復雜,方方面面都有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內容。比如,教學目標在“知識與能力”一項里,呈現出越來越集中的傾向,由“句段及篇章的理解”向“篇章結構的理解”集中;而“過程與方法”一項里,呈現出越來越精細化的傾向,具體的研討內容、步驟、方法越來越清晰;教學重點難點也與之適應,相關度越來越緊密。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變化最小的,可以看出這類目標比較好確定,不容易出問題,但難在落實、解決上,在價值觀越來越多元的當今社會,如何保持優秀品質在課堂上的說服力,是另一個嚴峻的課題了,這恐怕不是一堂課可以達成的。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面對復雜的教育問題,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判斷力,從學情調查出發,在不斷深入的教學研究中發現最先要集中精力解決的問題、能夠在一堂課上解決的問題,給學生帶來有效的解疑授業的內容,在此基礎之上,尊重多元發展,倡導積極向上的主流道德情操,把難以一時解決的問題做好長期研究的準備,這是我們當前教學研究可以遵循的一種范式。
我們的教育要研究的應該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比如,素質教育要考慮到因材施教的問題,基礎普及教育要兼顧專門特殊教育,否則就會出現千人一面的機械化教育傾向。因材施教從廣泛意義上來講,包括有揚長教育和補短教育、興趣教育和需求教育等,而需求教育本身還有自身需求、社會需求、家長需求之分,所謂優質教育應該是從社會需求出發,兼顧孩子和家長的需要,讓有興趣有特長的孩子因這樣的教育而發揮其特長以至極致,同時還因這樣的教育而補救致命之短,從而能適應社會,能讓家長滿意,這才能算是一個優質教育——可見這是多么復雜的一件事啊,我們對教育的研究也應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簡單化。怎樣有效地進行錯綜復雜的教育問題的研究呢?從這次研修過程中,我們得出的一點啟示就是:內容多元化,指導精細化,目標集中化,研究案例化,總結系列化。
附:
第三次設計(目標及問題設計部分)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全篇、各節自成一體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征,提高閱讀此類文章的技能。
(2)能夠辨別出人物特寫類文章的橫式、縱式結構,提高閱讀、寫作此類文章的技能。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師生共同梳理文章各節的內容,整體感知文章要點、寫作特色、作者情感,熟習篩選、梳理、提煉文章信息的方法。
(2)通過查找背景知識、課外延伸閱讀等,拓展學習視野,比較不同寫法,豐富閱讀、寫作人物特寫類文章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鄧稼先不計個人名利,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4.學習重點
(1)本文以小標題連綴全篇、各節自成一體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征。
(2)人物特寫類文章的橫式、縱式結構,寫作此類文章時如何選擇結構類型。
5.學習難點
研討作者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利用精選橫斷面及評論來表現人物形象、抒發內心情感的寫法及其作用效果。
二、問題設計
導入
1.聽《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聽了這首歌你對歌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感受最深?這首歌的歌詞你見過沒有?那它出現在課文的哪一節呢?
2.展示幻燈片,指出楊振寧和鄧稼先的關系,并提出問題:當我們了解了二者之間的關系,你是否有疑問?(世界名人給一位無名英雄做傳)
研讀第一節
1.當時的中國正處在什么樣的時代?社會狀況是怎樣的?
2.為什么不用一句話交待,而列舉了1898年各國強占中國的史實?
3.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么先寫中國“任人宰割”的歷史?
研讀第二節
1.第二節寫了什么內容?
2.重點放在簡介他哪一段人生經歷上?
3.為什么重點放在后28年的人生經歷上?
研讀第三節
1.第三節寫了什么內容?
2.對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哪方面進行了比較?
3.鄧稼先具有怎樣的氣質、品格?
4.為什么鄧稼先具有這樣的氣質、品格?
5.寫鄧稼先的氣質品格,為什么寫奧本海默,直接寫鄧稼先不行嗎?
研讀第四節
1.第四節寫的什么內容?
2.為什么寫這件事?
3.為什么看到信后楊振寧先生會“熱淚盈眶”?
研讀第五節
1.用一句話概括“我不能走”這節的內容?
2.寫這部分為什么要引用“吊古戰場文”和“五四時代歌曲”?
3.鄧稼先他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還可以工作,靠什么精神支撐?
研讀第六節
1.第六節寫了什么內容?
2.作者楊振寧先生用四句話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四句話是從哪些方面做了評價?
3.對鄧稼先的這些方面的評價有什么作用?
拓展閱讀
閱讀《兩彈元勛鄧稼先》。
1.概括每部分內容。
2.本文的三個小標題的位置可以互換嗎?為什么?
歸納總結
《鄧稼先》——橫式結構:按照事物的幾方面的內在聯系,組織材料,分設標題。
《兩彈元勛鄧稼先》——縱式結構: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分設標題。
為什么寫的是同一個人,可是卻采用不同的方法呢?
布置作業:
搜集你所敬佩的一位名人的典型材料,為寫名人傳記作準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