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草原》教學反思及練習,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在新理念下,如何用好教材進行教學。開學初的我是非迷茫,備課,講課都進行得很慢。不知如何下手。閱讀唐教授主編的的備課參考,查閱著有關的名師的實錄,仔細思考著如何高效省時進行語文教學這個問題。下面是我的閱讀教學的片段,不知道是不是能夠達到省時高效的效果。
課文片段: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 1、“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綠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這個句子運用了 修辭方法。
仿寫: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 。
。
2、為什么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本選段最后一句話作者使用了 的修辭手法,突出了 。
4、作者在寫景物的同時,不忘寫自己的感受。請用“ ”把寫作者感受的句子畫出來。
5、這段話主要寫 。
6、請你盡情想象:假如駿馬和大牛們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著草原上的什么呢?
二、交流成果
三、質疑
1、體會兩句話表達的不同。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情景交融)
2、“總想高歌一曲”與“ 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能否互換?
四、背誦本段。
通過這片段的教學使學生體會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以及作者對草原美麗風光的贊美之情,做到了積累與運用的結合,注重了讓學生動手動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