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
這是古詩二首《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所作,他的詩作大部分反映的是農村生活。此詩共有60首,本文選用了其中兩首。第一首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節熱烈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從詩中不難讀出農家兒女白日耕田夜間搓麻勞動很辛苦,但能體會到他們為能各自擔當家務而感到無比快樂,再看不懂耕織的孩童,也在桑樹下學起了種瓜,真是意趣橫生,意味深遠,整個一幅農家樂!第二首詩,描寫的是農村春末夏初田園里安靜恬適的美好景象。
教學目標:
1、背誦兩首古詩。
2、理解兩首古詩的內容。
3、知道兩首詩各自描繪的景象,從中體味田園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兩首古詩內容,背誦兩首古詩。
難點:體會兩首詩所體現出的田園樂趣。
課時安排:共4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設疑自探
1、在《養花》一課,我們認識到了老舍先生養花的經過,也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本單元的兩首古詩,看看在古代,古人以什么為樂趣?
2、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淳熙十年因,58歲病辭。此后10年隱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4、齊讀課題,自主設疑。
預設: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學習一首詩既要讀懂他的意思,又要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請大家走進古詩,讀懂意思,體會感情。
5、潛心批注,自主研究。
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古詩,采用結合注釋,聯系詩句,觀察插圖等方法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鉛筆批注在旁邊,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2)品讀詩句,邊讀邊體會你從詩句中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感情?是從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到的?隨時批注下自己的體會。你認為這首詩該怎樣讀合適?試著讀一讀,讀出詩的味道。
6、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二、解疑合探
1、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讀準字音:
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老師范讀。
提示:供 gong 傍 bang
個人自由朗讀。
指名試讀,評議。
理解詞義:
晝:白天。
耘:除草。
耘田:在田里除草。
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未解:不懂。
供:參加。
耕織:耕田織布。
傍:靠近。
桑陰:桑樹下。
2、熟讀成誦,品讀詩句,交流詩意。
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么情景嗎?
小聲自讀,邊想邊畫:
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
指名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3、感情朗讀,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想象:晝和夜分別指什么?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
結合想象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奏)
反復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從一個“學”字,你體會到什么?(天真、勤勞、好學、可愛)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不怕苦、好學、可愛、愛勞動)。
品后指導誦讀,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4、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1)放聲自由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2)指名讀。
3)學生入情入境的齊讀,朗讀中自然成頌。
5、 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三、質疑再探
1、課文學完了,自探提示中的問題,你弄明白了嗎?
2、學了這首詩,你還有什么問題?
預設:詩人描繪了什么季節的景物?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整首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哪些地方給了你啟發? 四、運用拓展
1、自編題:請你根據學習情況編寫1-2道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加強知識運用。
學生自編習題,自主解疑。
組織學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師查看學情,收集典型試題。
2、教師補充題(預設)
(1)背誦古詩。
(2)搜集田園古詩并積累。
板書設計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
第二課時
一、 設疑自探
1、播放配樂詩朗誦,激發學生興趣。引領學生背誦上一首詩,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自主設疑。
預設: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學習一首詩既要讀懂他的意思,又要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請大家走進古詩,讀懂意思,體會感情。
4、潛心批注,自主研究。
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古詩,采用結合注釋,聯系詩句,觀察插圖等方法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鉛筆批注在旁邊,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2)品讀詩句,邊讀邊體會你從詩句中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感情?是從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到的?隨時批注下自己的體會。你認為這首詩該怎樣讀合適?試著讀一讀,讀出詩的味道。
5、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二、解疑合探
1、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讀準字音:
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老師范讀。
提示:籬li
個人自由朗讀。
指名試讀,評議。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理解詞義:
肥:果肉肥厚。
日長:白晝長。
籬落:籬笆。
蛺蝶:蝴蝶。
惟有:只有。
2、熟讀成誦,品讀詩句,交流詩意。
朗讀詩歌
指名說出每句詩的大意
3、感情朗讀,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詩人描繪了什么季節的景物?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明確:
初夏。
整首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哪些地方給了你啟發?
寧靜。
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點面結合,動靜相襯。
4、嘗試背誦
自背—同桌背—全班背
5、總結
這首詩描寫了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這首詩表現的樂趣,在于自然景物。
三、質疑再探
1、課文學完了,自探提示中的問題,你弄明白了嗎?
2、學了這首詩,你還有什么問題?
預設:整首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哪些地方給了你啟發?
四、運用拓展
1、自編題:請你根據學習情況編寫1-2道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加強知識運用。
學生自編習題,自主解疑。
組織學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師查看學情,收集典型試題。
2、教師補充題(預設)
(1)背誦古詩。
(2)搜集田園古詩并積累。
板書設計
初夏
熱愛田園風光
寧靜
教后反思
——————————————————————————
——————————————————————————————————— —————————————————————————————————————————————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