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
這是《俄狄浦斯王》主題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下午和舍友討論好了信息技術的作業,杜十娘課件的框架,我負責的具體分析部分也已經起好底稿給彭千了,現在還剩下個外國文學的作業。我打算寫俄狄浦斯王,因為希臘神話里,他很觸動我的心弦。可是看了他,我鐵定會難受很久,寫作需要激情,動筆前醞釀的情緒,爆發力越強,寫作才越順暢。我可以料想,接下來1、2個星期心理膨脹著憤怒的情緒,大概是會比以往都強烈。我記得小時候看過這個故事,以前短短的一小篇故事,我到現在還記得,曾經為王叫屈,不公平。他是無辜的。而如今,在我心中,蕩起曾經為他叫屈的心情,還有對創作者寫作動機的理解,矛盾得一塌糊涂。雖說讀書報告,書評類都要求從文學角度分析對待。然而,我深知我不可能做到。還記得我第一次在讀書報告中寫了真實感受,是侯桂新老師的現代文學。那次老師給予我很高評價。我很感動。原來老師需要我們的真情實感,而非純文學的批評。而后來一次對陶淵明的解讀中,另一位老師給我的點評是,太感性,太隨筆。我明白的,但是我無法糾正。以致現在說到寫讀書報告,我就擔心,是不是應該從大眾安安分分地寫故事脈絡,寫作背景,創作目的,分析各個人物的特點。不發表個人的感受。問題是,我不愿意。寫作和生活,我認為都是孕育生命,我寫出來的東西,我不愿意讓它是那個樣子。寫作,就像在教育孩子,我希望它能長成有個人見解,這樣我才認得它。不要把我的文章扔進一大堆人的文章里后,竟找不出區別。那樣,我寫不寫也沒什么意義了。反正成堆成山的文章都一樣,少我一份也不算什么。
我寫的文,就像我的孩子,是我獨特的,是有靈魂的,不是尸體,是精靈。所以,即使每次這種寫作都耗費我精力,都讓我難以抽離角色。我還是愿意這樣創作,用我的心,用我的血去孕育精靈。
這樣創作的人也許不多了,大家都習慣了商業化。虧本的事沒多少人愿意干了。可是我樂意。要不就別寫,要不就寫心。別弄那些形形式式的東西,文學還沒墮落到用框架的地步。
我的俄狄浦斯王,我會盡力的。只是可能又要熬2個星期才能抽離了。我理解為什么很多人工作完就好想好想放一次假。不是懶惰,而是那項工程真的耗費了太多心血,太投入其中。以致難以抽離。我這個算是小case,因為讀書報告不過3000字左右,情緒從醞釀到爆發,或許我就沒讓它爆發,我就可以完成報告了,之后就能慢慢恢復。
謹以此記即將開展的俄狄浦斯王。望王手下留情,別讓我陷得太深。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