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坐井觀天優質課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沿、答”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觀”等8個生字,會寫“坐井觀天、井沿”等7個詞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
3、能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他們說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
教學重點
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
教學準備
圖片、生字卡片、學習單、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圍繞課題,產生學習興趣,練寫“井、觀”
1、談話引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新朋友。
一位是青蛙,另一位是小鳥。小鳥在天上,青蛙在地上,這兩個動物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
2、板書課題“坐井觀天”。指導書寫“井”和“觀”。
(1)指導“井”字:“井”字是獨體字,在書寫時找準接近橫中線的“一"和接近豎中線的“丨”的位置,就能把“井”字寫好。
學生觀察、練寫,展評。
(2)指導“觀”字:漢字的美體現在避讓上,“又”作偏旁時,為了不影響“見”的書寫,第二筆捺變點。“見”第一筆豎緊貼豎中線,下端過橫中線,要寫得內緊外松。
3、提問:“觀天”就是“看天”的意思。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空)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興趣,結合題目特點,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經驗和字形特點,正確使用生字。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明確了閱讀目標,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準字音,標清自然段。
2、同桌互讀課文,每人一個自然段,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互相學習。
3、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井的簡筆畫,指名到黑板上貼出青蛙和小鳥的位置。借助板書和插圖,隨文認讀“井沿”。
提問:井口的邊叫“井沿”,碗口的邊叫一“碗沿”,小河的邊叫一“河沿”。(多媒體出示相關實物的圖片)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沿"?
三、理解內容,學習第一次對話
1、要求:默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______”畫出青蛙說的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
2、指名讀第一次對話,學習“回答
談話:青蛙問,小鳥——“回答"(出示詞卡“回答")。
兒歌游戲:我來提問,誰來回答?你來提問,我來回答。教師隨機問一個問題,指名同學來回答。請一名同學提問,另一名同學回答。
3、引導學生理解對話,出示第一次對話。
提問:像這樣一問一答是一次對話。請你數一數,青蛙和小鳥共有幾次對話?(三次)
4、引導學生感受“天之大”,出示句子:小鳥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兒水喝。'‘
引導想象:小鳥飛過了______,飛過了______,飛過了______,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兒水喝。我們跟小鳥一起飛過這么多地方,飛了一百多里,你有什么感受?
5、比較學習“渴"和“喝"。
(1)借助圖片觀察兩個字的不同點,用編順口溜的方式幫助學生區分,如:口渴要喝水,喝水要張嘴。
(2)指導書寫“喝”和“渴”。
①提問:請你仔細觀察、比較這兩個字,書寫時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預設:
相同點:左窄右寬,“人”的末筆捺改點,先寫“人”,再寫豎折。
不同點:“渴”字頭齊腳不齊;“喝”字頭不齊腳不齊,“口”要寫得高且小。
②教師范寫“喝”,邊范寫邊說明筆畫位置及書寫要點:左邊的“口”,要寫得高且小,第一筆豎要在左上格中間起筆,橫中線收筆。右邊的扁“日”,不要寫得太大,第一筆在豎中線偏左起筆。短撇要在扁“日”的第一筆豎下面起筆,橫折鉤的折要超過扁“日”才能寫折畫,“人”的末筆捺寫成點,最后的豎折,在短撇的左下方起筆
③學生練寫,教師巡視,隨機用紅筆評改學生寫的字。
④學生遷移練寫“渴”。描紅一個,師生評改,再練寫兩個。
設計意圖:
將識字與學文相結合,在故事的語境中降低識字難度,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讓識字伴隨著快樂的體驗,交織著語言的熏染,刺激著心智的發展,同時輔助課文的理解。
四、拓展思維,學習第二次對話
1、指名讀第二次對話,提問:青蛙和小鳥為什么事情爭論?
2、出示兩幅圖,學生選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鳥眼中的天。
3、引導學生讀懂青蛙的觀點。
(1)談話: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鳥說飛了一百多里,青蛙覺得小鳥是在吹牛、說謊,說的話不符合實際,這就是“大話”。
引導學生認讀“大話”。提問:你還能給“話”字組個詞嗎?
(2)引導朗讀:
青蛙對小鳥說的話表示懷疑,他說——(指名讀句子)。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青蛙覺得小鳥說的話很可笑,他說——(指名讀句子)。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青蛙覺得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天了,所以他說——(指名讀句子)。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啟發:其實青蛙是想說一(指名回答)“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這真是一只()的青蛙。
預設:目光短淺的青蛙;可笑的青蛙;自以為是的青蛙。
(3)引導學生讀懂小鳥的觀點。
①談話:小鳥不同意青蛙的觀點,說他“弄錯”了。(認讀“弄錯”)你在生活中有過弄錯的事兒嗎?當我們對一件事情不了解時,就會“弄錯”。
②引導學習“無邊無際”。
談話:小鳥耐心地告訴青蛙——(指名讀句子)“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出示四組圖片(森林、沙漠、大海、草原),學生練習說話。
()說:()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③區分“哪”的讀音,岀示句子:
“你從哪兒來呀?"
“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通過比較,幫助學生感受“哪”在句尾讀輕聲,但感情強烈。
練習朗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解放軍叔叔的身影。讓我們一起說:謝謝您哪!解放軍叔叔!
④同桌討論并練習加上表情、動作表演對話。
教師適時指導:
讀小青蛙的話時,抓住嘆號和省略號,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讀小鳥的話時,強調“大得很。讀出勸告的語氣。同時可用手勢做動作,對比強調“井口那么大”與“無邊無際”,讀出爭論的焦點。
4、小結: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并沒有停止,他們還會說些什么呢?咱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
通過看圖說句子的語言運用,既幫助學生理解了“無邊無際"的意思,又練習了表達。
第2課時
一、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道理
1、回顧:上節課我們認識的兩位新朋友為了什么事情而爭論?(學生回答)他們的爭論并沒有停止,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第三次對話。
2、引讀:小鳥說天空無邊無際,青蛙想到自己一抬頭就能看到天,就認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笑了,說:“____________。”(指名讀)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能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引導想象:現在想象自己就是這只小青蛙,一直坐在井里,看著頭頂的天空。咱們一起來做一做抬頭的動作,再來讀一讀青蛙的話。
教師相機指導,引導學生讀出自大的語氣。
3、出示句子:小鳥也笑了,說:“____________。”
4、小組探究:青蛙為什么笑了?小鳥為什么也笑了?
教師相機小結:青蛙的笑是自以為是的笑,他不贊同小鳥說的話,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小鳥的笑則是無奈的笑,他是在耐心、誠懇地勸告青蛙。
二、創編對話,拓展思維
1、提問:假如你是那只青蛙,你跳出井口后,會看到什么,
想說些什么?
2、同桌合作完成第四次對話:
2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了____________。青蛙對小鳥說:“____________。”
2小鳥回答說:“____________。”
3、指名分角色表演。
設計意圖:
此環節延續文本的情境,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聯系實際,嘗試運用
1、提問:學習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
①青蛙之所以目光狹小,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他的視線。所以看事物要全面,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②看待事物時,不能只看到一面,就認為自己是對的,要多看、多聽、多思考。
③要學會走出去,開闊自己的眼界。
④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
教師小結:是啊,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我們遇到事情時要多想、多看、多請教,才能讓自己的眼界更開闊。
2、創設情境,學生嘗試運用。
(1)引導:多讀書的人才會知識廣博,不讀書的人只能____________。
(2)提問: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像青蛙一樣坐井觀天的人?如果有,你會跟他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
學習寓言故事的目標是學會運用。此環節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四、仔細觀察,練習書寫
1、對比指導“話”和“際”。
①指導“話”的書寫要點:“讠”的點、橫折的折筆、提的折筆在一條豎線上;“讠”的橫和“舌”的橫水平對齊;“舌”的首筆撇收筆于豎中線,長橫在橫中線上,四個橫向筆畫之間的距離相等。學生練寫,生生互評。
②學生自主練習“際”。先觀察、交流書寫要注意的問題:“阝”在左,橫撇彎鉤要寫得小,“I”為垂露豎。然后練寫,生生互評。
2、遷移練寫,沿”字。
學生先觀察,再交流書寫要點:“沿”字左窄右寬,頭齊腳齊,豎昭插到左半格,右上部分第二筆是橫折彎。學生練寫,師生互評。
3、教師范寫“答”字。
提示書寫要點:上下結構,上緊下松,竹字頭要寫得居中緊湊,“合”的起筆在豎中線上,撇捺舒展對稱。學生練寫洞桌互評。
4、抄寫本課詞語表中的詞語,并自主選用其中的詞語寫句子。
知識與能力:
1、認識4個會認字及“井沿、坐井觀天”等詞語,會寫“喝”和“渴”。
2、能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課文寓意,從中受到啟發。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小組合作和游戲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理解寓言的含義。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礎上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4個會認字及“井沿、坐井觀天”等詞語,會寫“喝”和“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師板書課題《坐井觀天》,生書空,齊讀課題。
2、提問:“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生答)
3、游戲復習會認字。
二、新授課:
1、初讀課文,用“”劃出青蛙的話,用“~~~~”劃出小鳥的話。(交流匯報)
2、齊讀第一自然段,請生在黑板上貼出青蛙和小鳥的位置。理解“井沿”,拓展(碗沿、河沿)
3、觀看視頻,思考: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么問題?(天有多大?)
4、合作學習:用方框劃出青蛙對天的看法,用圓圈劃出小鳥對天的看法。
5、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6、分段指導朗讀。
(1)句型訓練: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
(2)比一比: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天無邊無際,很大很大。(拓展:大海、沙漠、草原、森林)
7、想一想,說一說:青蛙和小鳥的看法為什么不一樣?
8、小實驗。
9、理解:最后一次對話中青蛙和小鳥都笑著說,他倆的笑各有什么含義?(青蛙:自以為是、愚蠢。小鳥:真誠、善意)
10、分角色表演。
三、拓展:
1、填兒歌,朗誦。
2、小組合作: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了什么,說了什么?(填練習卡)
3、交流:學了這則寓言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自主學習生字“喝”和“渴”。
教材簡說: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學生能發揮想象,續寫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
3、理解“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等詞語,學生能從中體會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等詞語,學生能從中體會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初步理解寓意。
2、學生能發揮想象,續寫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
教學準備:
課件、青蛙和小鳥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直接點題,對比感受
師:同學們,喜歡聽成語故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則有趣的成語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坐井觀天。
師:誰能猜猜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啊?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文本。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看看這些問題你能解決多少?
二、復習生字詞語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朗讀了課文,這些生字朋友們大家都認識嗎?誰來讀讀看?
你們發現了嗎?這個還字,還可以讀什么音?誰來給他組個詞?
師:課文中的這些詞語朋友你們想不想讀一讀?誰來?
三、整體感知,提出爭論觀點
1、師:剛剛有同學提出了疑問,誰坐在井里啊?現在你們知道了嗎?
小青蛙在井里生活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一只小鳥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小青蛙的一生。你們瞧,小鳥也飛來了,它會落在哪兒?
(井沿在哪?點生上講臺指)哦,原來井的邊緣就稱之為井沿.
(1)師:同學們,這只停在井沿上的小鳥與井底的青蛙之間因為一件極小的事情發生了爭執,到底是什么事呢?
原來他們在爭論天有多大?板書:天有多大?
(2)、他們圍繞天有多大,進行了幾次對話?
(3)、這只小青蛙認為天有多大呢?你是從哪一自然段知道的?誰來當當這只青蛙讀讀這段話?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指名讀—
師:小青蛙不相信小鳥的話,認為它是在說——大話,什么叫做大話呢?
生:假話。夸口。吹牛。
師:大話就是吹牛,做不到的事也偏要把它說出來。
總結:可是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不要去吹牛,應該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師:小青蛙認為小鳥的話是在吹牛,誰能用你的讀讓老師感受到青蛙對小鳥的不信任呢?(點生讀)
師:同學們,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小青蛙的話是什么意思啊?用不用飛那么遠啊?
那小青蛙實際上是想說,師出示,齊接!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所以這只小青蛙認為天有井口那么大。它為什么會這樣認為呢?接下來,我們做個小實驗,一切就明白了!
我是小小實驗家:
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請同學們像老師這樣把書卷起來,卷成一個紙筒,用它來看黑板,你們看到的黑板有多大呀?指名說。
這么大的黑板,你們怎么只看到了幾個字?
原來,我們的視線被紙筒擋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結:青蛙不就是這樣嗎?我們的視線被紙壁擋住了,它一直生活在井里,它的視線被——井壁擋住了,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師: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可不這樣認為,它認為天有多大?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嗎?
什么叫無邊無際?
誰來讀讀小鳥的話?
“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小鳥為什么認為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
出示句子:
小鳥回答:“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小鳥從哪來?它要飛到這口井沿上需要飛多遠?一百多里啊,相當于老師走路要走一天一夜呢,小鳥飛了這么遠它可能飛過了哪些地方?
邊想象邊說句練習。
小鳥飛過了這么多地方它看到過天的邊際嗎?
難怪它堅定地認為讀——“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板書:無邊無際
這只小鳥飛到過這么多的地方,見過這么的東西,知識面這么廣所以說,這是一只()的小鳥(板書:見多識廣)
四、抓住文字,深入研究
1、奇怪!天有多大?青蛙認為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
(1)大家都知道小鳥對,青蛙錯,但是這只小青蛙知道自己錯了嗎?請你趕緊從他的話中尋找答案吧!
反饋后出示: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錯了,態度還那么堅定,誰再來讀讀?
(2)明明自己錯得一塌糊涂了,可還蒙在鼓里,還要反復強調自己是對的,笑話別人。你說說,這是一只()的青蛙。
自以為是、目光短淺來形容(板書)
2、小鳥不忍心看到青蛙一錯再錯,他是怎樣勸說的呢?誰來讀讀?
出示: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3、同學們,讓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勸勸這只自以為是的青蛙吧!我們一起來讀讀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
五、練習課文,拓展延伸
瞧,它鼓足勇氣,使勁兒跳了出來,這時,小青蛙看到了什么?會說些什么呢?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繼續續編故事。
六、點生匯報
七、闡明道理
學到這里,你們覺得我們應該像誰學習?學習它的什么?不應該像青蛙一樣——自以為是,這就是坐井觀天告訴我們的道理。
八、生字教學、書寫生字(配樂)
九、結束語
今天這節課老師與大家學習的非常開心,就上到這里,沒有寫完的課下再寫吧!
教材分析: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學生分析: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經常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他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異于“坐井觀天”啊。因此,進行本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設計理念: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2.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重點難點:
懂得“坐井觀天”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教育學生開拓視野,多讀書籍,增長見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5分鐘。
二、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坐井觀天》。
齊讀課題。“觀”是什么意思?看了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2、《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3、要想讀好這篇課文,首先就要檢測同學們的生字認讀情況,看那位同學預習的最好,生字認讀的最好。(出示課件)
三、課文講讀。
1、看來同學們的生字掌握的都很好,那么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完成以上要求。(課件出示)
2、青蛙和小鳥各在什么地方?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課件出示)請小朋友讀一讀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說說這個“落”用得好在哪兒?能具體說說,井沿指哪一部分?
井沿指井的邊。井沿就是井邊。那么桌子邊叫什么?——桌沿;床的邊呢——床沿;小河的邊——河沿;帽子的邊——帽沿;
“沿”這個字怎么寫呢?要注意什么?誰來說說?
三、學習第2——第7自然段
1、下面再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仔細的讀課文,用“——”劃出青蛙的話,用“﹏”劃出小鳥的話。并完成以下問題:
(1)青蛙和小鳥為了什么事爭論起來?
(2)青蛙認為天有多大?
(3)小鳥認為天有多大?
2、青蛙和小鳥一共有幾次對話呢?我們來合作讀一讀。
3、我們來看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請同學讀)
(1)小鳥飛了一百多里路,說明小鳥飛得?······特別遠,到底有多遠呢,誰知道?大約是從我們曲阜到濟寧的距離,遠不遠?大家一起讀一讀。
(2)、青蛙相信小鳥說的話嗎?
它們產生了爭論,誰知道他們在爭論什么?你知道它們各自的觀點嗎?
4、男生女生合作完成它們的第二次對話,分角色讀。
(1)“說大話”是什么意思?青蛙認為小鳥的哪句話是大話?它為什么認為小鳥說的這句話是在說大話呀?
所以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難以接受。疑惑不解。
(2)青蛙實在難以想象,它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它的意思是——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的。這里用反問的語氣來說肯定的意思,進一步強調自己的觀點,它的觀點是——天不過井口那么大,用不著飛那么遠。
(3)師:誰來做青蛙,告訴小鳥。(指名讀)
小鳥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誰來做小鳥,講給青蛙聽——指名讀。
師:小鳥,你想告訴青蛙什么?誰知道“無邊無際”?小鳥為什么會這么說呢?請大家一起跟隨小鳥飛一回,我們出發了——(播放各
小鳥飛過了那么多地方都沒有飛到天的——邊,天可真是無邊無際!誰來告訴青蛙,讓它明白,天是無邊無際的。
5、青蛙和小鳥的第三次對話
(1)、聽了小鳥的話,你覺得它說得對嗎?(對的)但是,聽了小鳥的話,青蛙卻笑了,說——
(2)、青蛙為什么笑?他是怎樣認為的?
(3)、青蛙為什么這么肯定自己不會弄錯的?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同學們用紙做一口井,我們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
真是一只————自以為是的小青蛙。我們來齊讀小青蛙的話。
(4)、用一......就說一句話
(5)、師:青蛙笑了,我們發現小鳥也——笑了。讀一讀,說——小鳥笑青蛙什么?
(6)師:所以小鳥說——你是弄錯了。這是小鳥第幾次說青蛙弄錯了?前一次在哪里?我們來讀一讀。
由此可見:
小鳥是:目光遠大,見識廣。
青蛙真是:目光短淺,見識少。
這就是坐井觀天的故事
三、總結全文
1、青蛙終于跳出來了——哇,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
2、誰能說說“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比喻什么嗎?
3、交流:學了這則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4、所以我們要對小青蛙說:
小青蛙,小青蛙,水井底下安了家,說天只有井口大。
小青蛙,你錯啦!天是無邊無際的,你快出來看看吧!
小朋友,記好了,不學固執的`青蛙,看待事物全面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