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1
這是莊子和惠子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第1課時 北冥有魚
1.積累文言詞匯,分析文章層次,把握文章內容。
2.體會《莊子》善用寓言說理的行文風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語言,感受《莊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麗的特色。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大魚海棠》這部電影嗎?《大魚海棠》故事靈感來源于莊子《逍遙游》,講述了一個掌管海棠花的少女與人類男孩的靈魂“鯤”的奇幻故事,該片榮獲了許多大獎,其畫面、音效都是我國動畫電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們就走進《逍遙游》,看看鯤到底是何物!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莊子,學習《莊子》特點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一語可見其性格特點。
《北冥有魚》出自《莊子》。《莊子》,道家經典之一,今存33篇,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后世文學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莊子的主要主張是絕對自由的人生觀,就是要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人們評價這本書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魯迅先生更評價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標導學二:分類積累,理解重點句意
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及句子。
1.重點字詞梳理
北冥(míng) 鯤鵬(kūn) 摶(tuán) 徙(xǐ)
齊諧(xié) 正色邪(yé)
2.通假字
北冥有魚(“冥”同“溟”,海)
3.詞類活用
志怪者也(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4.文言句子翻譯
(1)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明確:這種鵬鳥在海水運動時就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海。南海是一個天然形成的水池。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明確: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目標導學三:理清結構,體會文章情感
1.合作探究,文章層次分析。
明確:
第1層:描述鯤鵬形象形體碩大無比
變化神奇莫測
奮飛氣勢壯美
第2層:鵬鳥南飛有所待:以“野馬”“塵埃”作比,表明萬物皆有所待。
2.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寓意雋永,感染力強。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
3.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請結合課文最后一段話進行分析。
明確:“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意思是說,天色湛藍,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的嗎?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
目標導學四:品味語言,體悟《莊子》散文藝術特色
1.大鵬是怎么來的?它的形象如何?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
明確:大鵬是由“鯤”變化而來的。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鯤鵬形象磅礴壯觀。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鯤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2.賞析句子。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明確:此句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摶”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生豐富的想象聯想和想象。
3.結合《莊子應帝王》一篇,簡單說說莊子散文的特色。
《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明確: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課前導入生動有趣,學生們興致很高,這堂課的教學進行得比較順利,將學生們喜愛的影視動畫與文言文學習相結合,對我們提高課堂效率有較大的幫助。
不足之處
時間安排較倉促,學生對于莊子思想的感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第2課時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內容。
2.了解莊子和惠子兩人在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
一、導入新課
播放導入視頻。
同學們,我們剛播放的視頻是一場關于“魚”快樂與否的辯論。視頻的結尾說,從邏輯上講,莊子輸了,因為他的對手是惠施。但這句話好像還有弦外之音,好像不從邏輯上講,莊子便贏了似的。為了一探究竟,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一同去《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尋找答案。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
莊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與老子并稱為道學之祖。莊子繼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自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滅,否認有神的主宰。
惠施,宋國商丘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名家思想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后來回到家鄉宋國,并在宋國國都商丘與老鄉莊子成為朋友。
目標導學二:分類積累,理解重點句意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及句子。
(1)文言詞語
一詞多義:
固:A.固不知子矣(固然)
B.子固非魚也(本來)
(2)文言句子翻譯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明確: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來不是魚,您不知道魚的樂趣,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目標導學三:活動探究,體會文章情感
1.情景模擬,選一人扮演莊子,一人扮演惠子,根據課文內容組織辯論對話。
2.請同學說說這場爭辯誰是勝者。
明確:邏輯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風,因為人和魚是不同類的,人怎么會知道魚的心理呢?
教學目標
1.把握文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2.理解文章夸張、想象奇特的寫作特點。
3.領悟莊子對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2.理解文章夸張、想象奇特的特點。
難點
領悟莊子對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北冥有魚
一、導入新課
播放【影音資源】《莊子(人物)》。
有人說:“在諸子百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就是莊子。讀《莊子》一書,不僅因為他的文學價值,更多的是因為先生的大智與幽默,書中一個個風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態度,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許多的啟迪”,今天我們學習《莊子》故事兩則以“一斑窺豹”來感受莊子的大智與幽默。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作品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的主要主張是絕對自由的人生觀,就是要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他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弟子和后世學者所著。
《莊子》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善用故事說理,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它“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評價它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因而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可參考【影音資源】《莊子》
2.讀課文,初步感知。
【精品課件】
(1)先自讀再播放【音頻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參考
北冥(míng) 鯤鵬(kūn) 摶(tuán) 遷徙(xǐ) 齊諧(xié) 正色邪(yé)
(2)學習古文應該反復誦讀,以致成誦。請同學們捧起課本,自主朗讀文章,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
(3)借助注釋,掌握重點詞語的含義,初知文章。
北冥:北海。
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垂:懸掛。
海運:海水運動。
志怪:記載怪異的事物。
摶:盤旋飛翔。
扶搖:旋風。
息:氣息,這里指風。
野馬:山野中的霧氣。
蒼蒼:深藍色。
2.概括主要內容。
參考:文章以奇異的想象、夸張的筆法,描繪了鯤的變化和鵬的展翅翱翔的畫面及“野馬”“塵埃”的“以息相吹”景象,表明萬物皆所有憑借而不自由,表達自己對絕對自由的渴望。
可參考【知識總匯】
三、局部探 究
【精品課件】
(一)翻譯課文,梳理文言知識。
1.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小組進行翻譯接龍,一人一句,要能及時發現并糾正他人翻譯中出現的問題。
參考譯文:北 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這只鵬鳥呀,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水花,高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它是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的。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可參考【微課堂】《如何翻譯文言文》
3.組內合作總結重要文言知識并展示,師生點撥補充。
參考
(1)通假字
北冥有魚 “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 “邪”通“耶”,語氣詞,呢、嗎。
(2)詞類活用
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異的 事情。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
(3)重點句子。
①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翻譯: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 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 的云。
②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翻譯:這只鵬鳥呀,海 動風起時就將遷徙到南方的大海。
③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 搖而上者九萬 里。
翻譯: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水花,高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
④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翻譯: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二)探究文章內容和蘊含的道理。
播放【影視課文】,聽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1.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為什么寫鵬鳥?
參考:鵬鳥是由鯤魚變化而來的。鯤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作者使用夸張手法,想象奇特。
2.鯤鵬的形象怎樣?作者是如何描寫的?
交流
參考答案: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作者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鯤鵬形象磅礴壯觀。作者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鯤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 勢之壯觀。想象雄奇瑰麗。
3.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交流
參考:此句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摶”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生 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小結: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豐富,想象奇特,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這里,他在想象中夸張,極寫鯤、鵬之大,造成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
可參考【微教案】《鯤鵬的形象》
4.大鵬形體碩大,變化神奇,奮飛時氣勢壯美。它飛往南冥,需要什么條件?野馬、塵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條件?
參考:大鵬需要“海運”(六月息);野馬、塵埃需要“以息相吹”。
5.本文借鯤鵬和野馬、塵埃說明了什么道理?
參考:以“野馬”“塵埃”的“以息相吹” 與大鵬的 “海運將徙”作對比,說明萬物皆有所憑借,都是不自由的。
6.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
參考:“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 限的。
四、總結拓展
學生個人梳理總結,小組交流。
鯤鵬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憑借知識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達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們插上知識的翅膀,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乘長風,破萬里浪。
可參考【微教案】《<莊子>的特色》
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樣的感想和啟示?和大家分享一下,歡迎有創意的表達和展示。
五、作業設計
1.翻譯課文,準確解釋重點字詞。
2.背誦默寫課文。
可參考【背誦指導】
六、板書設計
北冥有魚
莊子
鯤 憑借
南海——有所憑借(不自由)→追求自由
鵬 六月息
此次課可以說是在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輕松愉快、開放和諧的“話題交談”中完成了對文本內涵的理解,達成了“學生全人發展”的三維動態目標。總的說,有以下幾點嘗試頗有收獲:
1.因文制宜,確立了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去理解文本內涵,始終保持語言的品析與文本內涵的挖掘的一致性。不僅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的維度,也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維度讓學生有了全面的發展,達成了“全人發展”的至高目標。既鑒賞了語言,又明白了生活的'意義。在課堂流程中,以“讀”為載體,以“品”為活動方式,以“悟”為活動目標,因文制宜,教法恰當。因此,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很有成效!
2.促進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和發展。 學習形式有個體獨立的,也有小組合作的;有組內交流,也有班級交流。學生在交流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取長補短,學會了在思維碰撞中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讀”和“品”的環節中,讓學生根據個人化的感覺選擇精要的語句進行品味并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關注了生命的獨特性。 但是,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然而正是有這些遺憾,才給我們展示了再探索的空間。
教學目標:
1. 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
2.欣賞故事的趣味性,理解比喻說理的妙處,把握故事的主旨。
3.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
育學生做人要襟懷坦蕩,不可有小人之心。
教學重點:1. 2.
教學難點:理解莊子的志趣。引導學生鑒賞莊子寓言的藝術特點。
教學方法:采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比較法、延伸拓展法 教學過程:
一、#教案# 導語設計
話說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風起云涌;賢哲奔走,百家爭鳴,聚徒講義,著書立說,遂有蔚為大觀的諸子散文。《論語》平實質樸,諄諄善誘;《孟子》筆力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哲思清遠深邃;《墨子》質樸;《莊子》恣肆„„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莊子,感受先生的大智與幽默。
二.作者簡介及《莊子》介紹: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 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世稱“老莊”。 思想基本上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筆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富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其經典著作《莊子》在道學和文對后 世頗有影響。
解題:惠子在梁國當宰相。相,名詞作動詞,做宰相
三、誦讀課文——疏通文義(學生自主學習,做學案)
多媒體顯示課文正確譯文。要求學生與自己的譯文對照,并思考譯錯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析人物形象、品寫作特色、悟人生哲理
1、了解《惠子相梁》這則故事的情節
起因:惠子為相莊子看望 經過:受人挑撥,恐、搜捕;從容往見,奇鳥之喻 結果:辛辣諷刺 出人意料 富有趣味
2、惠子對莊子來梁國有何反應?
惠子在別人的挑撥下,害怕。怕莊子取代他的位置。在城里進行大搜捕。
3、莊子對惠子的作法有何反應?
他沒有躲,沒有逃,沒有破口大罵、當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給他講了一個鹓鶵的故事,極其辛辣的諷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祿,心胸狹小,讓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4、莊子講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有何好處?
文中敘述的以下事物,分別把它們比作什么?
鹓鶵----莊子 志向高潔之士 鴟----惠子 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功名利祿 梧桐、練實、醴泉----高潔的志趣
既表明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諷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 比喻巧妙貼切,尖銳深刻、余味不盡
5、分析人物形象 (惠子 見利忘義、薄情寡義;莊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
6、《惠子相梁》這則故事富有趣味。請總結歸納在寫法上值得贊賞的地方? (情節出人意料。人物形象鮮明。比喻巧妙貼切。描摹生動傳神。)
7、你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要有高潔的志趣、淡泊名利。
要珍惜友情,不要見利忘義。
做人要襟懷坦蕩,不可有小人之心。
五、閱讀拓展
莊子對爵祿的態度 莊子釣于濮(pú )水 莊子釣于濮(pú )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請他做官,“焉”,到那里。 ),曰:“愿以境內(國內的事務)累(勞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錦緞,絲織品,用作動詞)笥(sì古時盛飯或裝衣物的方形竹器,用作動詞)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寧可、寧愿)其死為留骨而貴(顯示尊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tú泥濘 )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請回吧),吾將曳尾于涂中。”----《莊子•秋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