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3
這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主題班會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 開始---引出主題 并體驗殘疾人的生活(5 分鐘)
同學們,在主題班會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聽一首歌,然后大家來猜猜我們今天主題班會的主題是什么,好不好?(先引起學生的興趣)
放幻燈片,播放音樂。
大家在看完圖片,聽完歌之后能不能猜得出我們今天主題班會的主題?很好是關于幫助殘疾人的對吧?《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同學們,我知道大家都知道母親節,父親節,兒童節,教師節在哪一天,對吧?可是你們之中有誰知道全國助殘日是哪一天啊?根據這樣的算法,我們今年的助殘日已經過去了,也就上周日。
在給大家介紹相關知識之前,給大家一個機會體驗一下殘疾人的生活。1.請大家閉上眼睛,拿起筆,假設你們現在眼睛看不到,大家把我念的一句話寫在紙上----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2.假如現在大家只有一只手,請大家只用一只手綁鞋帶。大家體驗完感覺怎樣?
好的,現在讓我來告訴大家一些關于助殘日的知識吧,請大家看PPT。
二.通過PPT形式讓學生了解全國助殘日的一些知識,全國以及深圳義工的一些情況(5分鐘)
好的,現在讓我來告訴大家一些關于助殘日的知識吧,請大家看PPT。
1990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根據該法第48條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從1991年5月15日開始實施,“全國助殘日” (National Day of assistive)活動即從當年開始進行。
每年助殘日活動的主題,都是依據當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確立的。
我們現在來看看第一個助殘日到現在的主題分別是什么
1991年第1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宣傳殘疾人保障法
1992年第2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走進每個殘疾人家庭
1993年第3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扶助共進
1994年第4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我們同行——為遠南殘疾人運動會獻愛心
1995年第5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一助一,送溫暖
1996年第6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預防殘疾,增進健康
1997年第7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助殘與自強
1998年第8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扶貧解困
1999年第9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無障礙與視覺第一
2000年第10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志愿者助殘
2001年第11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宣傳貫徹保障法,攜手邁入新世紀
2002年第12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注基層殘疾人工作,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
2003年第13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發展殘疾人事業,共同奔赴小康
2004年第14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情系我的兄弟姐妹,幫扶貧困殘疾人
2005年第15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平等共享,促進殘疾人就業
2006年第16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真實的了解,真摯的關愛
2007年第17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保障殘疾人的權益,共建和諧社會
2008年第18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牽手殘疾人 走進殘奧會
2009年第19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愛殘疾孩子發展特殊教育
2010年第20個全國助殘日主題是:關愛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
大家可以看看第一個助殘日,你出生那年的助殘日以及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什么。。
全國有很多義工志愿者們一直在幫助身邊的殘疾人。我們現在來了解一下全國以及深圳的義工情況
據最新統計,在中國注冊志愿者人數在去年十二月份突破3000萬。
根據最新的調查,在我們深圳,非深戶籍義工已占到深圳義工總人數的50.7%。受訪者中七成參加過義工服務。深圳市義工服務至今已發展20年。
深圳義工以青少年為主、中老年為輔,平均年齡為28歲;素質較高,50.9%的義工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職業覆蓋較廣。截至2004年12月31日,市義工聯共有團體義工單位大約有2500個;注冊義工大約有14萬名,其中個體義工大約4500名。 15年來,累計組織超過300萬人次參加義工服務,為各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提供人力支援和后勤服務近30萬人次,為各種大型活動提供服務超過70萬人次,平均每位注冊義工每年服務時間超過30小時。義工服務服務全面、覆蓋廣泛。市義工聯開設了20大類30多個服務項目,服務范圍包括殘疾人服務、老人服務、病人服務、孤兒服務、幫教服務、禁毒服務、學生服務、環保服務、文化服務、精神病患者康復服務、法律援助服務等;
三.了解英語中用什么詞來禮貌的稱呼殘疾人 (通過PPT文字形式給學生講解)(5分鐘)
我們來看看以下幾個英語單詞---crippled, disabled, handicapped and physically challenged.
“crippled”。這個詞對應中文的“殘廢” ,相信如果你的朋友腿受傷了,一瘸一瘸地走進來,聽到你用“殘廢”來形容他,估計當時會暴跳起來。
“disabled”,當然,它也不完全表達“無能的人”,但總給人感覺不爽,和中文對應起來就是“殘疾”。
handicapped,這個詞對應的中文可以是“殘障”,在西方,他們通常用這個詞來禮貌的稱殘疾人。比如說殘疾人停車位---handicapped parking lot.
西方書面比較主流的說法自然是“physically challenged”,在翻譯的時候不能直譯成“他在挑戰身體極限”,而要說“腿腳不靈便”。
四.了解一些殘疾人回報社會的故事(5分鐘)
下面給大家看幾則新聞
大華山村殘疾人、低保家庭捐款援助玉樹災區
近日,記者從平谷區大華山鎮了解到,大華山村民委員會向全體殘疾人、低保家庭發出倡議——“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奉獻社會”,組織殘疾人、低保家庭積極捐款支援玉樹災區。
村委會主管民政的干部以及殘協委員,向大家介紹了青海玉樹的災情,同時講述了黨和政府針對殘疾人、低保家庭出臺的種種優越制度以及各項惠民政策,鼓勵大家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懂得回報社會、奉獻社會。與會人員非常情緒高漲,紛紛表示:“國家對我們弱勢群體這么好,我們拿出點錢幫助災區的同胞是應該的。”
據了解,大華山村共有各類殘疾人279名,其中218人參與了捐款活動,共計捐善款3535.1元。
(北京平谷區大華山村的殘疾朋友在村干部們對青海玉樹地震的災情的介紹之后,紛紛參與捐款活動,他們是懷著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幫助災區同胞的。)
獲千元扶持得以創業殘疾人向災區捐款回報社會
5月4日,蕪湖鳩江區官陡街道花塘社區的殘疾人王勝華、呂志蘭夫婦走進鳩江區殘聯辦公室,要為玉樹災區人民捐款。王勝華說:“我和妻子都是殘疾人,區里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這次我們捐款200元,錢雖不多,卻是我們回報社會的一片真心。”
王勝華、呂志蘭夫婦都是殘疾人,有一個正上中學的兒子,僅靠養幾頭豬維持生活。在2007年鳩江區“殘疾人千元就業工程”中,王勝華在資金和技術上得到了支持,擴大了養豬規模。今年,王勝華夫婦已養殖52頭豬,年收入3萬元,生活脫離了貧困。
在鳩江區,像王勝華這樣得到政府幫扶的殘疾人家庭還有不少。在灣里街道石城社區,記者見到了靠縫紉技能創業致富的張致萍。30歲的張致萍身殘志堅,她學會了縫紉和裁剪,在區殘聯的幫扶下,她開始加工“鳳凰衣”牌漢服,并通過網絡遠銷日本等國家,靠勤勞的雙手改善家庭生活。
鳩江區殘聯負責人告訴記者,2007年至2009年,鳩江區實施的“殘疾人千元就業工程”為每名受助殘疾人無償提供扶持資金1000元,共投入資金31萬余元,有310戶殘疾人家庭得到創業政策扶持。此外,鳩江區還不斷組織殘疾人參加SYB創業培訓,努力學習種植業、養殖業、手機維修、微機操作、插花、縫紉、盲人按摩等創業技能。
(這則新聞中的主人公是在07年安徽省鳩江區‘殘疾人千元就業工程’中受到技術和資金支持的王勝華、呂志蘭殘疾人夫婦,他們也是得知玉樹地震之后來到殘聯辦公室為玉樹災區捐款,他們也是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回報社會。)
湖南10余名殘疾人坐著輪椅拄著拐杖為玉樹募捐
長晚集團滾動新聞5月3日訊(記者 黃帝楚)“我雖然殘疾,但我自立自強,一樣可以幫助別人!”從邵東坐著輪椅趕來長沙參加湖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孝基金為玉樹捐款愛心活動的謝立宜說。與他一樣,昨日在芙蓉區都正街定王臺書市,10余名殘疾人坐著輪椅、拄著拐杖從邵陽、岳陽等地趕來義務參加募捐活動,場面感人。
謝立宜今年43歲,從小因患小兒麻痹癥導致雙腿萎縮,一輩子只能在輪椅上度過,但是他不因自己殘疾而灰心失望,曾因自立自強受過媒體關注,現為邵東縣殘疾人自強自立互勉協會成員。“玉樹地震,我在網上看到新聞,很揪心,想為同胞們出點力,可一直沒機會,前兩天在網上看到湖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孝基金發布的貼子后,就決定來長沙來參加活動。”在募捐現場,謝立宜帶頭捐了款后,又拿著募捐箱坐著輪椅四處募捐,市民們看到這樣的場景,紛紛慷慨解囊。
“我們只是在網上發了一個活動的招募貼,沒想到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這些殘疾人朋友千里迢迢地自愿要來,開始我們覺得很不方便,盡力勸說他們不要參加活動,可是拗不住再三請求!”據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全國道德模范楊懷保介紹,活動不但在網上得到熱烈響應,而且在募捐現場,也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大力支持,他們將盡快把募得到的善款通過基金會捐給玉樹。
殘疾人踴躍捐款
(在得知玉樹災區災情之后,一些殘疾人朋友們坐著輪椅千里迢迢來到募捐現場,親自把他們的愛心,他們的捐款送到募捐活動組織者們手中,讓他們把他們的愛心送到災區同胞們手中。)
曹大偉 通訊員 陳政宵 翁銘芬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曹大偉 通訊員陳政宵翁銘芬)玉樹地震牽動著西鄉職康中心每一名殘疾人的心。昨天上午,西鄉街道職康中心舉行捐款活動,在中心接受康復訓練的43名會員踴躍捐款,共募集款項2501元,雖然數額很小,但卻充分體現出他們對災區人民的關愛之情。
在捐款現場,43名殘疾人不顧自身的困難,紛紛來到捐款箱前為玉樹同胞獻愛心,他們有拄著拐杖的,有被工作人員攙扶的,還有坐著輪椅的。“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親自去災區幫助災民,但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為災區做點貢獻。捐的錢不多,希望可以幫助他們。”在捐款箱前,一位剛來該中心接受康復訓練的會員說。
“每天晚上我都是流著眼淚看電視臺的報道,雖然我們捐錢不多,但是我們的心意到了。”肢殘會員鐘艷芳在捐款時動情地說:“雖然我們身患殘疾,但我們的愛心不殘,希望自己能為災區人民貢獻一點力量,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
(我們深圳的殘疾人朋友們也同樣是在得知玉樹地震情況后紛紛捐款獻愛心。他們是康復中心的殘疾朋友,他們不顧自身困難,紛紛親自走到捐款箱前獻出他們的一份愛心。)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當我們看到殘疾人朋友們看到災區的同胞們有困難時都紛紛伸出援手,捐出他們的自己的一點積蓄,他們捐款數目對于災區來說可能不多,但是他們的那份心確實令人感動。既然連殘疾人朋友們都能夠對社會感恩,那么我們呢?我們平時是不是也應該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呢。
五.短劇表演(引導學生思考,要是他們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會怎么做---導行+踐行)(15分鐘)
同學們,上面我們講了很多理論方面的知識,但是生活中真正遇到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會怎么做呢?你能不能判斷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呢?接下來讓我們看以下幾組小短劇表演。請大家不要單純欣賞短劇表演。在看的過程中,請大家在心里想一想短劇中哪些同學做的對,哪些同學做得不對。要是你在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等短劇表演完之后請大家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我請其中一些同學來告訴我你會怎么做。好不好?
補充:1、與盲人朋友交談前,距離他一兩米遠時,首先應有一個聲音的提示,讓他知道你在他的附近,然后再進行交談,語調應誠懇而低沉。盲人朋友一般都比較拘謹,切勿大聲疾呼或突然向其握手和擁抱使其受到驚嚇。
2、在引領盲人朋友時,要注意他的習慣,首先要問問他/她習慣拉著你的左手還是右手;其次,所到之處的場景、人物盡可能向他/她詳盡介紹;第三,特別要避免使用“你坐這兒、坐那兒”這類的語言,因盲人看不見,對方向、位置難以把握,我們引領他們就坐時要明確地告知他們:請坐在你左邊或右邊、前面或后面的位子,等等,要給他們一個十分明確的指示。切記不可以隨意拿走盲人的盲杖,或者牽引盲杖為盲人帶路,這樣會給盲人帶來很大的不安全感。
六.全班齊唱并表演《感恩的心》(5分鐘)
接下來,我們全班一起來跟著**同學一起來表演手語并齊唱《感恩的心》。
七.總結(2分鐘)
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一定得到過許許多多人的幫助和關心,大家互相幫助才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社會。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力所能及的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時刻銘記“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給予比接受更令人快樂。”
附:感恩的心 作詞:陳樂融作曲:陳志遠編曲:terence teo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
有誰看出我的脆弱
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
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
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
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
有誰看出我的脆弱
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
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
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
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
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