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2
這是平方根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節內容主要介紹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先講平方根,再講算術平方根。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屬本章的重點內容。它是后面學習實數的準備知識,是學習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本節課是第一課時內容,主要介紹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下一節立方根的學習可以類比平方根進行,因而平方根的學習必須要打牢基礎。另外,從運算角度來看,加與減,乘與除,平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所以平方根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也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在教材處理上,本節課我除了利用課本上的引例,提出問題外,還增加了一些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活動,通過實際例子的引入,讓學生自己動手,使學生能夠在活動的過程中,主動發現,主動探索知識,和主動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本課時的重點是:使學生經歷觀察、探索、思考的過程,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本課時的難點是:經歷探索平方根性質的過程,并能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一、教學過程設計
1.設置情景引入
平方根概念的引入,由實際問題引入(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為16,它的.邊長為多少?面積為9時?4時?邊長分別為多少呢?),到提出問題(面積為a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呢?),再到解決問題(若設正方形的邊長為x,則符合題意的方程為),最后歸納出問題的實質(要找一個正數,使這個數的平方等于a)。本環節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通過復習過渡
首先由學生回答3道計算平方的算式,然后由學生通過觀察,并結合互逆運算的知識,啟發學生找出等式兩邊存在的聯系,最后我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進行點播:等號右邊的數叫做等號左邊各數的平方數;反過來,等號左邊各數就叫做等號右邊各數的平方根。這樣做,有利于使學生意識到本章的學習將是前面所學知識的一個再發展的過程,并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探索,并且在思考中感受思維的美,在探索解決問題中體驗快樂,從而獲得最佳效益。
3.引導概念的符號表示
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對平方根概念進行正說與逆說(如:9的平方根是,反過來是9的平方根),加深對平方根概念的初步理解;然后在上面敘述的基礎上提出平方根概念的符號表示方法后,再次利用學生所舉的上列等式,提出問題:請你用符號語言來表示等式右邊各數的平方根,并計算出結果。本環節,學生對平方根概念的理解經歷了由文字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化,由直觀到抽象的轉化,通過學生正反兩面多次的敘述,達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使符號感的建立水到渠成。并且,在本環節,學生所舉的例子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4.強化概念的應用
通過程度不同的練習題,使學生的概念得到了鞏固,并且針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進行了一定的講解。提高題的設計使程度較高的同學進一步得到了鍛煉,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二、不足分析
1.忽視平方根表示的規范化
由于我忽視了在課堂上的平方根表示的示范,使得有不少學生能夠知道一個數的平方根,但是表示不規范。
2.沒有對概念進行總結
在實際操作時,由于臨近下課,時間較倉促,所以無論是學生的總結還是教師的總結都顯得比較貧乏,沒有抓住實質。在今后的總結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從知識方面,數學思想方法等不同方面進行有效的小結,而不要只流于形式。
總之,對于這樣一節概念課,如果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死記硬背,機械模仿的階段,那絕對不是數學概念課所要提倡的教學方法。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是逐步地深入和發展起來的。對一些具體的對象,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抽象、類比等,概括出它們的一般的與本質的特征。因此,為了使學生正確地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并在實際中應用這些知識,就必須要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利用課堂資源,選擇合理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刺激學生的大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最終使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平方根是在學習了算術平方根之后的一個小節,學生已經建立了算術平方根的有關概念,學習應該問題不大。但考慮到學生學習概念時易混淆、易遺漏的情況,在教學時我做了如下思考:
1、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意識,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探究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分析、揭示和概括,從而引導他們提出有價值的好問題,進而展開對問題的研究,訓練其思維能力。
2、參與學生學習探索過程,適時進行點撥與指導,對學生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從感性認識得出概念,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具體過程:平方根概念的得出過程,首先由教師出示兩組等式,然后由學生通過觀察,再舉出具有同樣特征的等式,并啟發學生總結所舉的等式具有的公共特征,最后教師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進行點撥:等號右邊的數叫做等號左邊各數的平方數;反過來,等號左邊各數就叫做等號右邊各數的平方根。
這樣做,有利于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探索,并且在思考中感受思維的美,在探索解決問題中體驗快樂,從而獲得最佳效益。
4、抓住概念的本質屬性,讓學生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突破抽象觀。
具體過程:本環節,教師首先利用學生在前面所舉的例子,進一步提出問題:請你說出上面等式右邊各數的平方根。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對平方根概念進行正說與逆說(如:9的平方根是±3,反過來±3是9的平方根),加深對平方根概念的初步理解;然后在上面敘述的基礎上提出平方根概念的符號表示方法后,再次利用學生所舉的上列等式,提出問題:請你用符號語言來表示等式右邊各數的平方根,并計算出結果。
本環節,學生對平方根概念的理解經歷了由文字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化,由直觀到抽象的轉化,通過學生正反兩面多次的敘述,達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使符號感的建立水到渠成。并且,在本環節,學生所舉的例子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5、多做示范,進一步強化概念教學。
具體過程:在學生完成上面的練習后問:通過以上的練習你有何發現?由此得出平方根的概念,并注意與算術平方根的概念的區別。出示教材中的例題,給出書寫的格式要求后,由學生完成,對學生解答情況不理想的給予幫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方與開平方是一種互逆的運算,并學會去求一個數的平方根。
6、引導學生作小結,說收獲,并互相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給學生創造展示表達能力的機會,也并鞏固了所學知識。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對于本課的知識點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掌握,但是還有一小部分的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不會求一個數的平方根。這部分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平方運算沒掌握,導致平方根不能掌握,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平方根的符號語言掌握不好,在求一個數的平方根時出現36的平方根=±6的情況。
以上問題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逐步解決。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數的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
2、使學生能夠根據平方根的定義正確的求出一非負數的平方根。
3、提高學生對數的認識。
教學重點
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學難點
非負數平方根的個數問題
教具學具
投影儀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補 標 小 結)
教 學 過 程
( 展 標 施 標 查 標)
教 學 內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
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的.關系引入平方根的概念
展標
投影:
1、已知一正方形面積為4cm2,則它的邊長為---------cm
2、已知一正方形面積為2cm2則它的邊長為---------cm
這兩個小題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一個新的概念——平方根
二、施標
1、平方根的定義:
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求一個數的平方根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2、平方根的性質
(1)一個正數有幾個平方根?
(2)0有幾個平方根
(3)一個負數有幾個平方根?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填空(投影)
1、( )2=9
2、( )2=0.25
3、( )2= 1625
4、( )2=0
5、( )2=0.0081
這五個小題形如x2=a
X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板書:
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求一個數的平方根的運叫做開平方
提問:
是不是每個數都有平方根?
如果有的話,有幾個?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討論總結
1、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
2、0只有一個平方根,就是0本身。
3、負數沒有平方根。
平方根表示方法練習
4、求一個非負數的平方根
例1、求下列各數的平方根?
(1)361
(2)14449
(3)0.81
(4)23
讀作:正、負二次根號下a
a的正的平方根:+√a
a的負的平方根:-√a
投影練習題:
1、用正確的符號表示下列各數的平方根
① 26、②247、③0.2
④3、⑤783
2、+√7表示什么意思?
3、-√7表示什么意思?
4、±√7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回答并板書解題步驟:
解:
(1)∵(±19)2=361
∴361的平方根為
±√361=±19
(2)∵(±127)2=14449
∴14449的平方根為±√14449=±19
(3)∵(±0.9)2=0.81
∴0.81的平方根為
±√0.81=±0.9
(4)23的平方根為±√23
(±19)2=361
(±127)2=14449
(±0.9)2=0.81
(±√23)2=23
三、查標
四、小結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求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并會用根號表示。
我們從現實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同時為學習算術平方根提供背景和生活素材。在求正方形邊長的活動中,從學生已有的求一個數平方的經驗出發,求平方數的算術平方根。根據平方與開方互逆運算的關系,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為引入新的運算作好鋪墊。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1、2的一連串問題很好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在會求一個平方數算術平方根的基礎上,學習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點。
通過問題3的例題學習,進一步鞏固算術平方根的概念,知道“求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的.關鍵在于知道“它是哪個正數的平方”,還有就是能夠正確書寫。通過問題4的練習,學生進一步熟悉了求算術平方根的方法。比如求 的算術平方根的關鍵是 ,∵ ,而 , ∴ 的算術平方根是2,即 ,由此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同時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轉化為數學技能,給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這節課整個環節設計有層次,條理清晰,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特別是在問題3中多次讓學生口答,規范學生的語言敘述,強化了概念的記憶,是概念課教學的成功課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